大学生礼仪规范知识
大学生礼仪规范知识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规范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礼仪的含义和和重要性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和仪式的统称。
1、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
2、 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如:握手、鞠躬、拥抱、接吻、致意、微笑等都属于礼节。不同民族、国家有不同礼节,礼节也随时代发展面发展。
3﹑ 仪式是一种正式的礼节形式,是指为表示礼貌和尊重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为,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可见,礼仪学习对形成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
近年来, 大学生礼仪失范的现象日益突出,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我们以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学校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尚未得到彻底改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们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 所以礼仪修养的不足难以暴露于世, 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步入开放的大学生活阶段, 其缺乏礼仪教养而留下的隐患, 在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下, 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甚至一失足而留下千古恨。
2. 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代大学生其父辈母辈, 不少人都有过一段蹉跎岁月,由此他们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在教育方式上, 缺乏理性和正确的导向, 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百般呵护, 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 从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过早地出现某种缺陷, 形成一种对礼仪的抵制性; 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当孩子被当作“小皇帝”供养的时候, 上述状况更为严重。在教育内容上, 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盲目性, 急功近利。家长们主要想的是如何使孩子进重点小学、升重点中学、考入重点大学, 放松乃至放弃了孩子家庭教育中礼仪这个重要内容。
3. 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 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 表现出反社会规范行为, 如违纪行为的泛化, 酗酒打架屡见不鲜, 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 等等, 传统的道德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 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青年人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 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 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
知失调和心态失衡。同时, 也存在着大学生的一些礼仪行为在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社交中暂时吃亏, 或被认为犯傻而不被理解。如, 一些大学生抱怨在公车上主动让座, 常被另眼相看, 因此, 即使让座, 也要看人, 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积极性。
4. 自身修养的不足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形象的时代, 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形象非常关注, 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 追求时髦得体的着装, 但却没有认识到用符合礼仪要求的方式表达自己更为重要, 因而放松了对礼仪的修养。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 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 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 以为身着奇装异服就是追求“酷”, 平时故意讲脏话, 觉得才够“爽”, 把讲文明礼貌看成是“小儿科行为”, 为朋友两肋插刀才是“大侠”风范等等。这也是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礼仪的功能
1. 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等。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内在的良好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离开了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抽象道德理论和思想是空洞和无用的。所以礼仪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和道德情操的起点。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
2. 礼仪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礼仪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礼仪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否则他们将“无礼而寸步难行”。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宽容、豁达的胸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进退自如的交往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能够在自己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志同道合,互帮互促的事业盟友。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协作。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首先帮助别人,善结良缘,“助人即助己”,这是一条黄金规则。美国的《福布斯》杂志每年都要公布400 位巨富的排行榜。这400 位巨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然而,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人格素质。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总结了40 余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他们在儿童时期的智商大都为中等或中偏上,并非神童,后天的成才主要取决于良好的人格素质。有关学者认为,21 世纪,在高等教育基本普及,人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对人才的选择主要看其人格素质的优劣。由此看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具备三本护照,即学术方面的、职业方面的和人格素质方面的。只有这样,才以适应当前高技术化、竞争激烈和人际互动频繁的社会需要。而礼仪正是塑造高品质、高素质人格的重要途径。
3.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礼仪自古以来就被用来为君子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人学礼的目的有三: 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便是其中的第一目的。而良好的性情修养就是一种良好心理的体现,表现为客观成熟的心态,较强的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恰当确切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此为出发点有效地规范行为,体现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妥善的处世风格: 表现为有理性,有较强的控制力。其中理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素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缺乏礼仪修养加之青年气盛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同学在拳头挥向同学之后往往很懊悔,当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在礼仪学习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都是培养人的理性。良好的礼仪风范是在克制并渐渐消除自己不良的习性、欲望,天长日久磨炼形成,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4. 礼仪学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知识、职业技巧等。大学生在平时的专业课程里往往很少学习到,而这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学习能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的今天,我们的礼仪也正日益与国际接轨,我们的大学生必须能够按照标准的礼仪规范站、坐、行、打接电话、掌握办公礼仪、会谈礼仪、庆典礼仪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礼仪在今天,不仅是现代职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也是必备的素质。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在礼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往往还在学生不经意处设置礼仪考题,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进行面试时,看其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放好。
5、礼仪是组织形象的根本保证
礼仪是影响社会组织得失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衣帽修饰,不仅反映他个人,更主要的是代表他所在的集体,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窗口。假如你代表某个单位去作接待工作,有来访者会对你的彬彬有礼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你行为无礼,蓬头垢面,他可能就会认为你所在单位的人员素质低下,进而怀疑整个组织形象和实力。(举例我系同学要搞活动去拉赞助时的形象问题) 例如九十年代初,一位外商到我国北方某省与一位县长讨论投资建设一制药厂的可行性。在签订协议之前,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制药车间,就在进入厂房的瞬间,县长将一口浓痰。啪嗒。一声吐在了厂门口,引起了外商的恶心与反感,于是收回了投资的承诺。在归途中,外商给县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信中说:“你作为一县之长都这么没有修养,很难想象你的‘臣民’会是什么样子?建药厂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讲卫生,则可能造成‘谋财害命’的结果。很细微的表现,会造成你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毕业班的同学应当是体会最深的了。
日本一家公司,由于扩大经营,需要买一块居民区的地皮。通过做工作,其他住户全搬走了,但只有一位老太太表示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多年的老屋,她要在这里度完余生,公司毫无办法。当老太太决定到公司表明态度时,公司一位小姐的接待使她改变了初衷。小姐见到她,即向她鞠躬表示欢迎,老太太表明来意后,小姐领老太太去总经理办公室。在日本,进房间通常是要脱鞋子的。当老太太把鞋子脱下时,小姐连忙把自己的鞋子让给她穿,因为当时天气很冷,便搀扶着老太太上楼。正是这位小姐高尚的礼仪修养改变了固执的老人。组织中极简单的礼节所起的作用是相当不简单的,小到一个商店,一个家庭,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轻视礼仪就会损伤组织形象。为组织、国家带来不良影响,组织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国家也无法立足于世界。现在社会上不少企业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或评选“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为自己的企业树立公众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大使”、“品牌代言人”品貌端庄、言谈有节、积极向上,颇得公众的认可和赏识。于是,企业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可见,礼仪对组织形象的重要性。
四、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
1、自觉接受和学习礼仪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教养。
通过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将是春风拂面,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人的自觉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依靠不断的培养,靠社会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习染,礼仪教育是使礼仪修养充实完美的先决条件。通过礼仪教育和培训,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识,树立标准,这使人们礼仪行为的形成有了外因条件,为进一步的自我修养的内因创造了条件。通过这一重要条件,促使大学生经过努力,不断磨练,养成并产生强烈的自我修养的愿望,最后达到处处讲究礼仪的目的。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说明提高个人修养必须注意反躬自省。同样,学习礼仪,也应处处时时注意自我检查。这样,将有助于发现缺点找出不足,不断总结技巧,自我提高。
2、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广泛阅读艺术作品和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加WTO,我国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大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到新的高度。
3、积极参加社交实践活动,逐步提高礼仪修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仅仅从理论上弄清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去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培养礼仪修养时,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学到的礼貌礼节知识积极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要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场合中,时时处处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礼仪的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如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声喧哗或放音响以及在购物付款、银行存款或候车排队时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这样持之以恒,就会逐渐增强文明意识、培养礼貌行为、涤荡粗俗不雅等不良习惯,成为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多实践,就不要怕出“洋相”,通过各种人际交往的接触强化,不断锻炼提高。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顾的顽症,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我们潮汕地区有一个礼节就是:当有客人来家作客时,要冲工夫茶给客人喝,而有些同学因不会或不熟而不敢冲茶招待客人,这显然是不太礼貌的。其实,假如我们努力去尝试,即使我们做得不好,客人也会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的。有些普通同学遇到老师或领导时,认为对方不认识自己甚至不会理自己,不敢跟老师或领导打招呼,其实,没有一个老师或领导会莫名其妙地不理跟自己打招呼的学生。
五、总结
以上,我们一起讨论了什么是礼仪、大学生礼仪失范的原因,以及社交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接着,我们谈了该怎样提高我们的礼仪修养,也就是培养礼仪修养的途径。也许不太全面,但希望多少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是对大家提一个醒。当然,我们今天所谈的都是比较理论性的东西,接下来,我们会找时间给大家(大一新生)放一些针对各种具体场合礼仪讲座的光盘,来学习具体的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