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礼仪知识 > 个人礼仪 > 言行举止 > 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2)

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2)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 饮食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西方人比较随意,吃饭的时候,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通常会举杯祝福,但几乎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

  5. 教育理念的冲突

  中国人比较注重孩子的学习效果,尤其是文化知识的掌握,而西方人却看重孩子学习的过程,认为孩子只要尝试了,结果怎么样关系不大。中国人习惯对孩子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中的每件事都进行干预,使其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规划线路来发展。西方人非常重视孩子的自由发展、独立精神与人本化教育,中国的家长倾向于以大人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同样作为父母,西方人始终是用平等、尊重的心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往。他们尽可能地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自然成长。

  6. 个人价值取项的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推崇无私奉献与团队精神,中国人普遍认为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与独立意识很强,喜欢随心所欲、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例如:公司如果有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加班完成,中国人肯定是二话不说哪怕是通宵加班也要完成,而西方人会对此表示强烈抗议或拒绝,认为公司这样的安排很无理,侵占了他个人的休息时间。

  7. 行为规范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在西方人看来,与人交流时,应该注视对方的眼神,保持眼神的交流意味着对彼此的尊重以及对谈话内容的专注。但是中国人好像并不太习惯说话时看着别人的眼睛,也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8. 非语言交际方面(如:身势语言和空间语言)

  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朋友见面习惯用拥抱或亲吻来表示见到对方的激动之情,而中国人通常比较含蓄,仅仅用握手来表示。中国人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可爱的孩子时,总是愿意抚摸孩子表示喜欢,而做父母的也为自己的孩子被人喜欢而骄傲。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对此比较反感,他们不愿意让他人抚摸自己的孩子。

  二、如何培养日常生活中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跨文化意识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要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尊重对方文化,承认其合理性,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对方文化,并学会相互间理解对方文化与母语间的文化差异,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差异,学会将母语文化融入对方文化中,将对方文化融入母语文化中。为达到这一交际目的,应该积极地参与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感、采取改变自我的态度,努力学习对方文化,努力适应对方文化,避免自我文化的优越感。在接受对方文化的同时,要努力排除母语语言文化的干扰,学会理解和接受对方文化的交际原则、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学会将词语置于目的语文化环境和实际交际环境中理解其文化涵义和交际价值,注意进行目的语和母语词语的语言概念意义的对比。不仅要正确了解所学词语的语言意义,还要正确理解其文化涵义,学会在实际交际中正确、得体地运用所学的词语。 因此,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区,又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

  2、掌握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掌握更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如:国家概况、日常生活、个人交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注意母语与所学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不同点,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找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无意识地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或观念套用目的语。注意区别母语与目的语在日常生活、词汇表达、身势语言、空间语言、时间语言以及观念、信仰、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诸方面的差异。培养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避免出现交际误区,便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者。

  
看了浅谈跨文化交际礼仪的人还看了:

1.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

2.浅谈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文化价值观

3.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

4.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教育文化差异

5.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

6.浅谈跨文化交际研究期末论文

176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