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高三励志 > 高三励志电台文章精选

高三励志电台文章精选

时间: 晋玉850 分享

高三励志电台文章精选

  虽然现在听电台的人数变少了,但还是有很多的电台会分享一些听众的来稿,其中就不发有些关于励志的优秀文章。下面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三励志电台文章精选,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高三励志电台文章精选一:

  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能在地铁旁边有一个小房子,有一个对我好的爱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买得起商场里的裙子,可以放开肚子吃火锅。”这是六年前一个住在 300 块钱出租屋里的女孩,阿妹的梦想。当时的我告诉她,这不叫梦想,哪有这么俗气的梦想。

  六年后,在上海,如她所愿。

  跟阿妹一起看着黄浦江的夜景,恍若隔世的感觉。眼前的这个姑娘,一袭长裙,褪去了当时的稚嫩,多了一份知性美。聊起她的梦想成真,看着她笑脸如花,自信地品着几年前她不知道是什么的焦糖玛奇朵,我突然对这个姑娘充满敬意,对她那个“俗气”的梦想充满敬畏。

  1

  几年前我到上海实习,是一家外资企业,在同济大学的旁边。那段时间住在公司和同济大学的中间,都是步行十几分钟的距离。

  租住的房子本来是三室两厅的套间,被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格子间,住了近十个单身女孩。包括我和阿妹。我住了主卧隔出的一半,阿妹住在门口三四平方米的储藏间里,没有窗户,放了一张床之后只剩下侧身过的地方,床上堆满了杂物。

  我当时实习的状态,是每天上午九点到办公室,中午吃工作餐,六点下班跟大家一起到公司旁边的美食广场胡吃海喝,互相吹牛也互相打击,顺便头脑风暴。八点多吃完回到办公室加班,离开办公室一般都在十二点以后。

  刚开始的两个礼拜,我基本上没有机会跟一起住的室友说几句话。有一次我下班回去十一点多,有点饿了给自己加餐,在厨房切水果的时候,阿妹听见厨房有动静从房间出来了。

  我说,今天下班早,吃点东西。抱歉吵到你们休息了。

  阿妹倚在门口,快十二点了回来还算早啊。

  寒暄之后,我们两个站在厨房里,边吃边聊。

  阿妹到上海一年,是一个淘宝店主。她花光积蓄买了电脑学会了使用网络。有一个两颗钻的淘宝店铺,卖女生的小饰品。那是她的经济来源。她听我提起来每周二和周五下午会请假到同济大学旁听建筑历史课,问我能不能带她一起去。她没有走进过大学的教室,只是在校园里面转过。

  阿妹的家乡在西南某地,她说当时离开家的时候基本是逃出来的。她初中没有念完就退学了。在当地的旅游景区做三道茶的表演。她问我能不能带她一起去听课时,带着请求的口气。

  在阿妹的家乡,女孩很早就不上学了,早早结婚。阿妹在十七岁那一年,家里人也是为她张罗过婚事的。阿妹想在结婚之前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揣着全部积蓄,辗转到了省城,坐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阿妹说她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在上海落根,但是她想试一试。

  第二天,我去旁听建筑史,带上了阿妹。当时的阿妹是战战兢兢的,像十岁的小女孩一样,拉着我的衣角,东张西望。

  后来阿妹经常去同济大学听课,自己去。回来之后给我讲见闻,也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研究生和硕士是不是一样的,现在学生是不是都不用课本了,也包括宜家是什么,玛奇朵是什么。

  2

  我喜欢这个姑娘,喜欢她身上的那股韧劲儿,跟她在一起她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她虚心好学。她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方面的营养。把窝在小黑屋里赚来的钱,都买了书,请我帮忙列了长长的书单。每天早早地做好早饭等我起床吃,跟着我一起走路到公司,路上不停问那些出乎意料的问题。

  她乐观勤奋。她知道自己读书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面对暂时落后,她用马不停蹄地追赶代替喋喋不休地抱怨。认真地做淘宝解决温饱,认真地学习提升自我。

  她懂得感恩。几乎把她能为我做的一切拿来当“学费”,走之前非得请我吃饭,不停表达内心的感激,说得动情。

  她有一个“俗气”的梦想。关于房子和爱人,关于稳定,关于裙子和火锅。

  曾经我嘲笑这个梦想太俗气。那时二十岁的我,还不懂得生活,不理解梦想。

  真正的生活,不是诗意和远方,它就是诗意的苟且混杂着苟且的远方。真的梦想,不是非得高大上或者文艺范儿,它就是对更好生活的美好期望,像人在黑夜里抬头望星空一样质朴,像花儿向着太阳一样生生不息。

  现在,我对阿妹和她的梦想怀有深深的敬意,我敬畏所有在弱势生活中依然强势地为梦想奋斗着的人们。他们像夜空中闪耀的星星一样,不妥协,不放弃,即使生活不如诗。

  我说,阿妹,你真厉害。

  阿妹羞涩地笑了:“你教会了我太多,给了我中肯的建议。要不是碰到你,我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我知道,就算阿妹没有碰到我,她也会碰到别人。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

  3

  在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日子里,甚至说不出来一个像样的梦想。但是似乎被一种魔力支撑着,没有想过是图什么,只知道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就好了。

  江面上凉风徐徐,江对面灯火辉煌。在这个大都市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人为了理想,有人为了面包,有人为了情怀,有人为了生存……梦想,从来都不遥远。

  我也清楚地记得,六年前在这个地方,晚上十二点以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出租屋里,没有空调,夏天上海的高温,并不影响我秒睡,醒来满身是汗。

  也记得失恋的时候,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也想过什么都不管了让自己颓废几天。然而只是默默消化着这痛苦,痛哭之后第二天照常准时上班,在办公室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也记得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住在群租房里,我蜷缩在还没有火车卧铺大的床板上整理作品集,妈妈给我打电话跟我说实习完了早点回家给你做好吃的,我笑得满心欢喜……

  和阿妹一样,我走过来了。当时甚至没有想过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知道该继续努力,被生活所迫,更是自主选择。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火力全开地追逐着一种叫“梦想”的东西,被我们举得高高的,划破最黑的夜。

  4

  玻璃窗外,一群少年吵闹着走过。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接力,总有人走在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上,仰望着星空,走向想要去的地方。当我们走过那一段,回头看,所有的纠结和磨难,都只是嘴角的微微一笑。不管在意或者不在意,那些不容易,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过。而梦想,没有高低之分,都是魔力般的存在每个人的心中,从未走远。有所期待,就不会被遗忘。即使生活低到尘埃里,梦想也要举得高高的,明亮,闪耀,像天边的星。

  高三励志电台文章精选二:

  每个人都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昨天和朋友柚子逛街,聊到她目前的一些困扰。

  柚子是一个不大善于沟通的人。工作上,她很少主动和带自己的法官沟通,每次都只是默默完成交代的任务,再无交流;进修上,她去参加讲座,她有问题想问,都已经在脑海里组织好语言了,现场人也不多,她却就是没勇气开口。

  柚子的困扰,让我想起一位前辈,张小姐。

  张小姐是某公司的经理,四十不到,财务自由,玩得一手好基金,房地产买到美帝去。在几百人的剧场做分享,她谈笑风生,从容自得,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她对我们说:“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要想办法让别人记住你,而且最好永远忘不掉你。”

  我被这句话触动到——当时,我一直在寻求提高存在感的办法。尽管那时候我都不太敢举手,却还是强迫自己向她发问:“有一些人天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该怎么办呢?”

  张小姐闻言,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

  其实,她也不是天生爱表现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在工作的前几年,她不爱出风头,一想到被众人目光聚焦的感觉,心里就七上八下、紧张不已。她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存在感极低。

  有一次,她和同行小柯因为业务上的关系结识了。

  她和小柯提起:“其实,我们一年前就一起参加过一门培训。”

  小柯一脸迷茫,努力回忆了一下,还是坦诚地表示不记得了。

  张小姐心里有点失落。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工作两三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正是因为她从来不“逼”自己去当众表现——你从不表达观点,别人就不会知道你的看法;你从不发言提问,别人就会忽略你的存在。

  没有人会注意你,没有人会赞扬你,没有人会羡慕你——没有人会注意到你。

  你就这样被忘了,即使已经工作了两三年,在大家眼里也不过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

  张小姐所在的企业是一家跨国公司,时常要开远程会议。以前每次开会,她从不过多的发言。通常是总部代表讲完后,问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其他七个国家的代表依次提问。最后总部问,中国人有没有什么意见?

  这时候,问题差不多都被其他人问完,张小姐只能说“没有没有”。

  不甘心永远这样沉默下去,张小姐下定决心,逼自己改变。

  她暗暗给自己定下任务——每次视频会议,一定要抢在第一个提问,哪怕只是问“刚才讲到的XXX能再解释一下吗”。

  从一开始的头皮发麻,到后来越来越自然流畅,张小姐渐渐喜欢上了积极表达的感觉。

  起初,她很担心自己的提问会没水平、被别人笑话。但后来她发现,如果逼着自己提问,就会下意识地更认真地去倾听和思考,最后问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很有质量的。

  因为逼着自己去表达,她在同事的眼里,逐渐从“啊我想想,她人还不错吧”的小透明,成长成了“很有想法”“很有见解”的业务骨干。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张小姐对年轻人的奉劝是:永远选择不安定的一方。对人生方向犹豫不决的话,就往变化激烈的一方走。逼着自己离开舒适区,你才能快速成长。

  说到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张小姐甚至开玩笑说:“千万别选爸妈让你选的工作。”

  譬如,她就没有听爸妈的话,在当地谋一份铁饭碗,做一成不变而毫无挑战性的工作,而是选择了进入竞争激烈的外企,逼着自己每天快速学习、边学边用,每天都在逼自己迎接挑战,每天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天天成长起来。

  某品牌亚太区总经理董先生,也有着类似的心得。

  董先生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34岁那一年。

  在此之前,他只是庞大集团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薪水勉强能供给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孩子。

  2000年时,公司想要外派总部员工开拓中东、非洲等空白市场。当时,候选人除了董先生外,还有几个和他资历相仿的同事。

  包括董先生在内的几位候选人都犹豫着,外派虽然是升职加薪的跳板,可也意味着要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国度东奔西走,还时时顶着单枪匹马开拓市场的巨大压力。

  其他几个人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个机会,而董先生决定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推出舒适区,踏上了外派之路。

  当时,公司没给他一兵一卒,他只身上任,一个人拿着行李就去了阿拉伯。

  七年外派,他飞来飞去,以至于一早上醒来会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他在印度做行销,办roadshow,租了三台卡车,让使用者到卡车上体验产品,如果觉得好就用卡车把他们载到附近店里去买。以这样的方式,他亲自跟着卡车,跑了印度整整八十一个城市。

  这七年时间里,他帮公司打开了阿联酋、伊朗、以色列、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市场。

  外派回国,他成为了公司的亚太区总经理,为人信服。

  在贫穷落后的印度、在纸醉金迷的迪拜,在各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下,他经历过艰难,忍受过孤独。也是有过退却之心的,但他“逼迫”着自己坚持下去,继续披荆斩棘、开疆辟土。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优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

  很多“优秀”,就是这么逼出来的。逼自己不要懒惰、不能胆怯、不准退缩,逼自己从舒适圈里走出,让自己在一场场硬战中日趋成熟。

  面对人生抉择时,退一步,并不会海阔天空。你一次次退让,其实是在拱手交出对生活的选择权。你不逼迫自己,到了最后,就只能为生活所迫,被动地束手就擒。

  我也问过自己:总是逼着自己,那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几个瘦身成功的妹子。其中一位,三个月瘦了三十斤,骨骼肌从22.5kg上涨至24kg,胸部从C-CUP升到了D-CUP。

  减肥的那三个月里,她逼着自己每天下班后,七点赶到健身房,拉伸到八点,有氧四十五分钟,再拉伸到九点。回到家,已经是十点。有的时候要加班,她就约一大早七点的课。

  公司发蛋糕,她把蛋糕分给所有人,自己不敢吃,眼巴巴地问同事好不好吃。

  加班时叫外卖,同事们点了麦当劳,她就只敢点一份土豆泥,用水泡过后再吃。

  她说:“我想试试看,这么多年来,我究竟能不能坚持下来一件事。”

  逼自己坚持三个月,当然不容易啊。可是瘦下来以后,就可以穿腰身尽显的好看裙子,就可以在自拍时不用拼命找角度,就可以不经意晒晒锁骨和人鱼线……

  ——你现在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是为了将来能尽情地做想做的事。

  现在的你,逼着自己去成长、去变成更好的样子,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将来才不会为形势所迫,被驱使着艰难前行。我们逼迫着自己努力,是在为将来争取随时任性的权利。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别偷懒、别胆怯、别退却。“进”一步,才能看到海阔天空。

  高三励志电台文章精选三:

  孤独的日子,往往是你迅速成长的日子

  一次假期后刚上班的第一天,我和雀子聊天。她说,我很不开心,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和孤独。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状态。

  我问,你怎么啦,得了假期综合征了吗?

  不是,老邓明天又要出海了,这次是太平洋航线,大约十个月的时间。她郁郁寡欢。

  雀子是我的闺蜜,我俩可以分享各种小秘密。她是一个乐观、独立、果敢的姑娘。老邓是她的男朋友,理论上讲应该是未婚夫。老邓是一名海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差不多二百多天都漂在茫茫大海上。

  去年夏天,老邓休了长假,说想休息一段时间,好好陪陪雀子。雀子开心了很多天。俩人在天气晴朗时去湖边晒太阳、钓鱼,然后喝野菊花冲的大杯水;手拉手看电影,去花卉市场买一盆一盆的绿萝、吊兰,摆在冬暖夏凉的阳台上;去超市买食材,做老邓喜欢吃的韭菜鸡蛋馅儿饼和栗子蛋挞……

  老邓在的时候,雀子通常是不出来陪我喝茶聊天逛街的。她全心全意地陪着他。她习惯了他的存在,但是他又一次要离开了。人是群居动物,都会害怕突如其来的孤独。雀子说,等老邓走后,她要养一只小猫或小狗,陪着自己。

  末了,雀子说,其实被留下来的人才是最孤独的,还要站在原地安静地等待。然后,硬生生地给我挤出了一枚笑容,那笑容像躲在寒冬雾霾里的那一抹朦胧的太阳。我突然很心疼眼前这个身形单薄的姑娘,是得有多大的勇气才可以一次又一次面对长久的别离,而且是连三天一通电话都没有保障的异国爱情。还要在等待的日子里,保持优雅向上的姿态。

  有一个周末中午,我做了个梦,梦中妈妈在厨房做饭,妹妹在庭院里和爸爸聊着她期末考试的成绩,只听到有敲门的声音,妈妈喊我,墨儿,小王同志到了,赶紧起床吧。我寻索着浓浓的香甜味儿,在想我到底是该穿黑色的长裙子,还是穿米色的棉布衬衫和牛仔裤呢?然后就醒了。阳光穿过玻璃窗打在白色花朵的床单上,打在散落在床边的红色毛衣上。我呆呆地躺了好久,才恍然醒悟,哦,家里哪有人啊,在这个房子里,这个城市里,只有我自己。也许这就是孤独吧,突然惊醒的午后,发现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老实讲,每一年我最讨厌的,就是春节假期过完刚来上班的这段日子。因为我是一个长时间独处的人,除了上班时间,几乎都是一个人。但是一个人时,我会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我可以看电影、看书、写字、运动、画画……找各种事情去做。所以,孤独并不经常来我家串门儿。但春节假期打破了我的生活节奏,我每天跟家人、朋友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不觉孤独。一到了上班时,我就开始感觉很失落,心里空荡荡的。

  许久以来积攒的强大勇气,就像一只气球一样,经历了热闹喧哗的美丽时光后,砰地一声爆炸了。孤独无声无息地把我淹没,然后又需要吸气呼气,重新积攒力量去充满另一只气球。像我这种内向、慢热、不习惯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人,往往需要躲在自己安全空间内调整几天,才能整理好心情再出发。

  昨天在QQ上,雀子跟我讲,她找了一份兼职。她有一个朋友去了佛罗伦萨,半工半读,没时间照看网店,于是她接手帮忙打理网店。那是一家布艺窗帘的网站。雀子说,店里有安装师傅,也有客服,她就负责平时主页面的更换、配色和设计排版。我说,你拍照技术很赞,但是网页设计你可以么?她说,没关系,Photoshop我还能做,一直以来,只要与设计相关的元素我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已经决定跟着视频学习Dreamweave和Flash,我想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乐趣和色彩。

  上一次老邓出海后,雀子跟着大卫学习摄影,她聪明好学,心思细腻,常常捕捉一些感人心扉的镜头,后来还参加了公司举行的摄影展。那次,她参赛的作品是《停留》,是她去海边写生拍下的照片。一望无际的大海与浅蓝的天空接连一片,海浪开心地拍打着沧桑的礁石,一枚红蓝条纹的小船系着岸边,小船静静地望着汹涌的大海,不知疲倦,船身上的漆脱落得斑斑驳驳。照片获得了二等奖。从这张照片里,我读出了小船的孤独和雀子的思念。

  上上次老邓出海后,雀子报了舞蹈班,跟着老师学习恰恰和拉丁舞。半年下来,瘦了五公斤。看着她纤细的腰身,我又一次咬牙切齿地决心要减肥。期间,她还报了广告设计的成人选修课,熟悉掌握了PS和AI。并且从一家传媒公司的文员成功跳槽到一家上市房产公司做策划师,主要负责广告推广工作,年薪翻了两倍不止。

  雀子说过,像我种不思进取的人,每次下决心改变自己时,总是在我最孤独的时候。我痛恨这种孤独的状态,孤独伴随着不安刺痛我的内心,所以就迫切地渴望通过自身的强大去改变这样的状态。老邓每一次出海后,没人陪我时,我就赶紧找点事情做,不至于太冷清。我想把自己的生活塞得满满当当的,这样每天都是多姿多彩的。

  我呢,一个懒癌晚期患者。王先生陪着我时,我只需要每天上班,其他一切不用操心。我不学做菜,反正有人做;我不学开车,反正有人送;我不整理房间,反正有人整理;我不搬重物,反正有人来搬;我不缴物业费、水费、电费,反正有人缴;我不去取快递,反正有人取……

  可是,王先生在另一个城市工作,每年至少两百天的日子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日子嘛,总是得自己过。所以,每当下班后自己又不愿意在外边随便吃点晚饭时,那就自己做点吧,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胃嘛。吃完饭,也没人跟我聊天儿贫嘴时,就找些自己喜欢的书读读。人丑要多读书,人笨要多读书,人懒要多读书。那么,我又丑又笨又懒,更没有理由不多读书。

  我还有个兴趣,就是写字。从去年五月份在网上写文字以来,陆续收到一些好评和喜欢,我很快乐。我发现写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继而发现孤独感渐渐远去了,独处也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今年是王先生去另一个城市工作的第三年。渐渐地,我发现我学会了自己做菜、自己养植物、自己开车去陌生的地方度假,学会了管理时间,也在逐步治疗自己的懒癌。这样想想,我也是有收获和成长的。

  有人说陪伴是最好的礼物,可是我们这些没有礼物的人,也得学着自己送给自己礼物。我感谢每一段孤独的时光,感谢在这些时光中蹒跚的自己。

  孤独,是给我们思考自己的时间,在一个人的日子里,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111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