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大全>励志日志>

品味国学的美文日志

时间: 子文834 分享

  国学,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展示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学会品味国学,收获智慧。有哪些关于品味国学的日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品味国学的作文,希望能帮到你。

  品味国学的作文篇一

  国学是中华民族智慧与人格的载体;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与思想的缩影;国学是中华民族前进过程中的精神动力。

  古诗、古词,绘的是意境,是心情。樱花散,羽扇开,婀娜细柳舞清秀;诗页摊,暖风醉,多情明月笑含羞,闲云悠去,野鹤驻留,默然采菊间,转身一眸,身后,是那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失落时,最爱读的是清照的那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无所雕琢,无所修饰,只借“花的独自凋落,水的独自游走”,便将人世间的无奈道出,将人哀愁到末路时对凄苦的不屑之情道出。清照的诗是凄婉的,是精辟的。

  虚度时,最爱读的是李煜的那句“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无须苦思,无须冥想,只借“以泪洗面的倾国红颜,悲惜犹醉的亡国君主",来道出心中的悔恨,道出对“再现往昔美景的”深切期盼。李煜的诗是伤感的,是深邃的。

  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是思念,是痴心;苏东坡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乐观,是豁达;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悔恨,是眷恋。古诗,古词是人类智慧、情感和人格的共同体现,而《论语》、《弟子规》则是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有效学习方法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正确学习态度,再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完美修身法则,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中国人的智慧,还有他们一丝不苟的处事态度。

  从“亲有疾,要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孝顺到“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的简朴,再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的平等待人,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中国人的品德,还有他们淳朴善良的内心。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到福泽世界的科技工艺;从造型独特的语言文字到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从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到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它们无不使国学的内容更充实,无不使国学的思想更深刻,无不使国学的光彩更熠熠生辉。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文明犹如那一望无垠,波澜壮阔的大海,年代越是深远,越是悠久,他积聚的文明,积聚的智慧就越是浓厚,他卷起的白浪就愈是壮阔,愈是雄伟,愈是令人赞叹,令人着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品味国学吧,让我们投身于国学的海洋中,共同去品味中华民族辉煌多姿的文化!

  品味国学的作文篇二

  从小就喜欢读史,尤其喜欢中国古代史。《中华上下五千年》那类书已读过多本,不知该如何形容,总觉得各版书中的中国都那么强大,却也有诸多不同。思索再三,我还是决定去买一本译过来的书

  那是英国人斯威夫特写的《中国通史》。这本书内的传说少之又少,我心中中国缘故时代的神秘大打折扣。或许译来的史书更具公正性。列入中国五千年文明被作者轻易地笔斩去一截;黄海海战的“辉煌”胜利变脸或战略惨败;更有甚者,在教课书里当了几十年好汉的义和团也成了滥杀无辜的清朝爪牙。这些都让我钦佩斯威夫特,而深深鄙视那些中国史学家,他们亦似于封建时代的史官,只会给皇帝脸上抹粉,又有几个司马迁呢?

  对于中国古代悠远的文化,作者也没有吝啬自己的赞扬。仅仅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描述就占到全书1/10左右。此外,对于中国的儒术、瓷器丝绸、宗教等,作者也未全面抨击或肆意赞美,这不能不让众国学家惭愧。

  对于新中国,作者也未采取敌视,而称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可是面对“”,作者则给了毛太阳一通滥炸,也算是有些古君子的孤傲之气,狂狷之风吧。

  金秋九月,祖国将迎来她的六十华诞,恣意赞美她的文章充斥着报刊。我们在欣喜之余,是否也应该多一些理智的思考。祖国时候真的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

  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曾让我们对他万分崇敬,“中国是东方的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将为它而颤抖”,能被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如此赞扬,自然让许多国家欢欣鼓舞,于是便不去再去想拿破仑的后一句话,“那就让它继续睡下去吧,但愿它永远不会醒来。”看到这,恐怕诸位就高兴不起来了。不知是哪位仁人志士如此断章取义,可悲可叹!

  如今,中国的复兴正轰轰烈烈的进行,国人的夙愿将得以实现。但中国果真已经复兴了吗,想达到唐代史的兼容概括、气度恢弘,中国还要很长的时间。国人是当该审时度势一番了。

  中国复兴,任重而道远。

  品味国学的作文篇三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

  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

  “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品味国学,让国学的智慧永驻我们心中!


  看了“品味国学的日志”的人还看了:

1.传承国学经典作文

2.关于读国学的经典作文

3.传承国学经典高考作文

4.国学经典作文评语精选

5.初中生国学经典作文

202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