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行的感悟文章(2)
大家赚钱都不容易,真的甘心一万块送给航空公司,一千块赠予美国大使馆,八千块刷给规模生产出来的酒店大床?我们真的情愿拿钱和蜷在经济舱里僵硬的双腿来换取朋友圈里几十个zan?我想着这些年的数次旅行,最美好的那些瞬间竟然完全没有被镜头抓住,而我记得最清楚的场景,从来没有任何一本旅行书里有推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给我最深刻记忆的,是那里的人,与当时的心境。
纽约的小酒馆里与老朋友们喝啤酒唱歌,上东区一顿家宴,手挽手在维港前散步嬉笑到深夜,旧金山秘密俱乐部里的烧烤和笑语,与民宿主人一起喝高了看黑白电影,在山区房子的壁炉前裹着毯子烤棉花糖,经历华盛顿贫穷街区惊魂夜,还有澳门老街区破旧门楣开到凌晨亮点的甜点铺……哪一样都与景点无关。是不经意间脑海里飘来的旋律,跟空气里食物的味道,让这些故事像照片一样凝固在时光里,时刻被想起,时刻被怀念。旅行,大概最美妙的是那些意外,而你准备好迎接不一定有美好下场的意外了吗?如果真的准备好了,那为什么无法接受生活里的起伏跌宕与不安?如果你想拥抱这些未知,那又为何在寻常日子里步步小心,企图控制一切?
Alain在他《旅行的艺术》里引用帕斯卡尔的《沉思录》,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书最后一段里,他又写,“我们遇见过穿越沙漠的人,在冰上漂泊或在丛林里穿越的人,然而在他们的灵魂里,我们无法找寻到他们所见的痕迹。穿着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睡衣,心满意足地待在自己房间里的塞维尔·德·梅伊斯特正在悄悄提醒我们,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旧金山下了雨,我在俄罗斯山街区的一间公寓里听着雨声吃着炸鱼写作。窗外景色美得像做梦,270度的落地窗让我产生可以看到地球每一个角落的错觉。我看着缓缓驶进码头的渡轮,暴风雨里飞翔的鸽子,蟹壳青色的天边透出光亮的云,一切都美好的如伍迪·艾伦镜头里的城市电影。令人沮丧的是,清新的海风并不会让我写出《在路上》或者《都柏林人》,就算我搬去丹佛或者爱尔兰也是没用。下次在北京污浊空气里写不出来东西的时候,我会多去读点书,而不是抱怨生活的繁重榨干了我的灵感。
Paul Graham说过,“剑桥就像一个生产想法的城镇,相比之下,纽约是造钱的,硅谷是孵蛋的。”大多数去过这三个地方的旅行者不会这么明白这些,他们脑袋里想的是在康河、中央公园和谷歌大楼拍下的照片。城市的气质没有改变他们,因为他自己拒绝改变。每次离开旧金山的时候我都在想,我没办法带走北加州的好天气,可我带的走城市的性格。而在我看来,“什么都不在乎”就是旧金山这座嬉皮又包容的城市最佳注脚。下一次在人群里觉得焦虑和窘迫的时候,我会努力想起那个吃了好多螃蟹的晚上,身边三十八岁的女律师醉醺醺跟我说的那句,“I don’t give a crap about an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