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中励志 >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

时间: 淑娟4587 分享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_高考作文怎么写

高考作文的侧重点在于思想的深刻。也就是说无论何种文体,表达的内容要深刻。那么2021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


▼▼目录▼▼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目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立意分析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立意分析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目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返回目录>>>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

2022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加强教考衔接,切实引导教学,激励学生打牢基础、提高能力素养。

关键词一:博古融今

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现实 面向未来创新

试题充分发挥学科的人文优势,选材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试题设问既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其内涵基础上借鉴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文化信心,又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现实、融通古今资源、面向未来创新。

新高考I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是两个材料的组合:材料一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强调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材料从根本问题着眼,高屋建瓴,层层深入,紧扣传统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特殊与普遍的关系,雄辩地阐明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层联系和伟大意义,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材料二摘编自 郑敏的《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主要讨论重建中国本土诗歌传统和传统诗论的现代转化等问题,提出“没有传统何谈创新”“古典诗论的当代人文价值”等看法,与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紧密相应。 试题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生活学习中感知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两则材料分别选自当代作家王愿坚的小说《支队政委》与美国记者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的纪实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小说中的支队政委老胡和纪实作品中的陈毅,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忍受巨大痛苦使用土法疗伤。无论是根据生活原型虚构出来的典型人物形象,还是纪实作品中经历者真实的回忆,都生动阐释了“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的道理。第8题引导学生从全文入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老胡这一英雄形象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进而学习领会伟大的长征精神,思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二:取精用宏

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

2022年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试题紧扣时代主题,关注青年成长,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

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 试题以表格和数据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新高考II卷语言文字运用I选取“天宫课堂”的素材。“天宫”是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彰显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卓越成就,使青少年对祖国的自豪骄傲油然而生。“天宫课堂”通过地面和天空的现场连线,演示失重环境下独特的物理现象,以新奇的形式激发青少年求知欲望,引导他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追逐自己的“飞天梦”。 试题引导青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试题引导青年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迸发青春能量。新高考I卷语言文字运用I选用关于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事迹的材料。栾恩杰为了祖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甘做螺丝钉,服从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克服科学研究中的重重困难,不怕失败、艰苦奋斗,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引导青年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试题引导学生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培育创新能力。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用袁隆平科技论文《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和对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方法进行总结的《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袁隆平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探索“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最终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第5题选项的设置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不盲目迷信学术成说、勇于质疑、锐意创新的优秀品质,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三:强化基础

内容范围和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标

2022年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精耕细作, 充分释放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试题强调深化基础,试题内容范围 和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引导教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做到应教尽教,既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也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内容。

内容范围充分考虑课标不同版本。根据各省使用课标的不同版本和教学实际差异,新高考I卷、II卷分别 为使用不同版本课标的省份专门命制名篇名句默写试题,形成4个不同版本的试卷。以新高考I卷为例,旧课标版三道试题默写内容分别出自《荀子·劝学》《诗经·周南·关雎》和李白的《蜀道难》;新课标版三道试题默写内容分别出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曹操的《短歌行》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难度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学业质量水平描述。在材料选取时,现代文材料的选择注重题材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古代诗文材料的选择注重符合浅易的标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全国甲卷、乙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新高考I、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都使用了多个材料的组合,试题设置符合“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方面的异同”等要求。

关键词四:关联教材

与教材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

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并充分考虑新旧教材更替的因素,优先选择新旧教材中都有的传统经典课文为关联对象,灵活运用显性关联和潜在关联两种方式, 引导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以提升课堂质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

显性关联,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关联。全国乙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试题要求学生将其与教材所选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体味两首送别诗与普通抒写伤感愁绪的离别之作的不同。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样,充满豪情。

潜在关联,材料选择与教材内容有着密切关联。全国甲卷的写作试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和新高考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红楼梦》的翻译”,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的知识内容, 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 更好理解试题材料。

关键词五:创新形式

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得分收益

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继续探索, 使用新题型,扩大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度,进一步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得分收益,引导学生认识到低效的学习方式只会带来无效压力和负担。

材料文体和组合形式更加多样。四套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使用了政论文、学术论文、科普文、专著导言、小说、散文、纪实作品等文体,有单一文本,也有复合文本;在复合文本中,有纯文字文本,也有带图示的文本。 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

试题考点更加灵活。文言文阅读第11题从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为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虚词考查。如考查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如“尊重”,在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古今意义不同。

试题设问更加开放。语言文字应用中对成语的考查,由选择题变为直接填写答案的填空题。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作答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得分。考点也相应从侧重考查近义成语差异的辨析变为侧重考查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新高考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自冯至改写自历史故事的小说《伍子胥》,试题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试题不设置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而是给出多个要点供阅卷参考,学生答案只要与之部分相符即可得满分;在已给出的要点之外,学生可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得分。

返回目录>>>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立意分析

作文试题内容: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

题型为材料作文,设置了主题,审题难度不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全国甲卷在命题上紧跟时代步伐,唱响时代主旋律,材料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立德树人的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次试题与人教社高中语文新教材中设置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一致,旨在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识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试题解析:

材料开篇明义,创设了写作情境,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节日、歌曲、文学作品、英雄人物等全面展现出来,让学生进入情境。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个人价值与国家时代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写作主题----“可为与有为”这一关系类试题。便于青年学子在作文中抒发个人抱负与胸怀。材料中或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可为的意思是前途极有希望,值得去做。(出自清·李宝嘉《文明小史》)。“可为”的意思为值得去做,“有为”的意思是有作为。两个词语中间有一个“与”字,需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联系思考。

写作角度:

题目为考生设置了写作主题,为考生选择了切入点,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能合理运用平时积累的人物素材,确定自己的立意。审题难度不大,在情境的创设中又构建支架,可从材料入手,让考生有话可说。“可为”是前提条件,而“有为”是其中的一种结果,学生还可辩证思考,如果“可为”却“不为”或“无为”,那么“有为”就更为可贵。从而思考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构建有为的目标与方向。

写法指导:

要求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作可采取议论文的形式,二者关联兼顾,开门见山确定中心论点,注意议论文的书写格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展开,可运用多种论证方式,精心选取人物事例,名人名言。在宏大主题下书写青年学子胸怀天下,建议有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国家同频共振的使命和担当的思想情怀。在写作时需要将两者关系厘清,不可偏言一方。

2021年使用全国甲卷的省份

全国甲:西藏、贵州、广西、四川、云南

返回目录>>>

全国乙卷高考语文作文立意与范文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特点:

本次作文试题采用材料作文形式,立意要求和写作目标明确,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和新时代发展背景,谈追求理想的话题,意蕴深远,学生发挥空间较大。体现了对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同时注重时代性,要求结合当代青年自身发展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本作文题目也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围绕对理想的追求,可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因素,考查思维的多维度和深刻性。

题目解析:

本题是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包括论述与引文两部分。论述部分的主要信息有,对理想的追求,需要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明确指出了论述方向包括追求、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以及理想与目标的关系等。引文部分有大意解释,即“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对照前文论述部分,加强修养、端正思想、付诸行动、以义为目标即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和目标。这些内容为学生选择角度,进行立意提供了选择和参考。

写作角度:

围绕追求理想这个中心,可从实现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理想与目标的关系为切入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思考立意,明确文章的论点,如追求理想必须要目标明确,有知识文化、能力素养、实践精神、百折不挠、坚定执着、敢于承担、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结合“当代”“青年”两个关键词,同时结合自身发展,思考当代社会的特点,青年人的担当和责任,自身发展和国家、民族整体发展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

写法指导:

题目的核心词是“追求理想”,材料已经明确给出可阐述的分论点,包括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和目标,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其中一点或几点展开论述,推荐写成议论文文体。首先明确论点是什么,再思考作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如抓住一点展开论述,可以充分从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理想,怎么实现这几点细致展开。同时可结合建党百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时代特点,从青年的责任,青年的担当,青年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发展紧密结合。以百年前追求理想的革命先辈青年学子为例证,深入阐述今天的青年如何创造新的历史,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理想。力求做到结合时事,精选论据,论证充分,层次清楚,语言有说服力,感染力。

全国乙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与梦想相比,理想一词在我心里更为崇高与沉重,多了一些济世情怀。理想不应仅仅局限在个人的发展上,而应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以献身精神为动力的追求。我敬仰有理想的人,因为他们心怀天下,他们为整个社会甚至全人类而奋斗。

理想的诞生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当今的社会环境又为青年人理想的产生提供了怎样的土壤呢?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是为自己的前途学习,为日后更好的生活而奋斗。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与无情,生活的不断__,令我们一直处在焦虑之中,无暇关注其他。我们疯狂地印刷着阅读着那些功成名就者的自传,试图复制他们的成功。功利化与物质化的趋势弥漫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很多人抱怨着社会的种种不公,却不努力改变这些不公平,而是想成为这种不公平中的有利方,屌丝们都想逆袭成高富帅,却不试着消除屌丝和高富帅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一项5440人参加的调查报告显示,66.6%人的表示想当领导人。举国上下的青年眼红于公务员的待遇与当官者的权势。所谓的济世情怀,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早成为人们嗤之以鼻的对象。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理想的缺失。如果我们的理想都变成了利己的物质追求,那么我们给下一代营造的只会是一个更加物质化的社会环境,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我们的社会毫无疑问将走向毁灭。

作为行走在时代变革最前沿的青年,我们需要去改变这种情况。改变甚至重塑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价值观,让更多的人寻找到自己的理想,这应当成为我们的理想之一。要做到这些,我们就绝不能局限于个人的一亩三分地中,而应将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纳入自己的视野。我们应当拥有突破时代和社会局限的思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可能带领整个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而大学,正是确立个人理想的最好阶段。在大学里,我们不会太多地被社__污染同化,又有时间有能力去了解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为我们的信仰与理想奠定基石。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改变世界。在网络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更是可以被无限放大。而这种力量就需要社会责任感去引导约束。几十年后,当这个世界被交到我们的后代手中时,我们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们为他们留下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返回目录>>>


2022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解读相关文章:

2022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参考

2022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10篇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参考

2022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作文预测10篇

2022年语文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10篇

2022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作文预测10篇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800字2022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预测及相应范文

2022全国卷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精选十篇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2022最新十篇范文预测

52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