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育儿知识>

为什么孩子总错计算题,孩子总错计算题怎么改正

时间: 慧良1230 分享

  面对计算错误,我们要先找到原因,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怀疑他们的学习态度,一考不好,就指责孩子明明会做的题目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还是错!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小编整理了为什么孩子总错计算题,孩子总错计算题怎么改正,欢迎参考借鉴。

  为什么孩子总错计算题

  视觉迁移引起的感知错误

  小学生特别是中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据、抄错运算符号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还有一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

  20×5÷20×5=100÷100=1

  41/5-41/5×1/3=0×1/3=0

  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

  温馨提示:以上例题答案是错误答案,家长们可以看看孩子是否也经常犯这种错误。

  简算意识不强

  简便算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些学生缺乏比较意识,不顾运算结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

  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应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

  注意力发展不完善,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由于注意品质不佳,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

  小学生这个“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发展;把9写成6是注意的选择性较差;把4位数写成3位数是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不够。

  有研究发现,7~10岁儿童的注意力可持续20分钟,10~12岁儿童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持续30分钟。因此在解答结构步骤较简单的题时,正确率比较高,而解答结构步骤较复杂的题时容易出错。

  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低年级的计算正确率高,而中高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如低年级的原因之一。

  短时记忆较弱、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态主要有三种: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知识掌握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没有很好的掌握等,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并且学生自己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

  不良学习、计算习惯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条件。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散漫,上学后迁移到学习中,便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包括: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草稿随意不规范、不正确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骤(跳步)、书写潦草、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

  基本口算不熟练、技能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

  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

  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孩子总错计算题怎么改正

  改变不良心态

  学生面对计算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而造成的错误。

  二是畏难心理。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恒心、耐心和信心,从而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三是懒惰和厌恶。懒得动笔,不愿多写一个字,厌恶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验算本。经常省略必要步骤,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结果,从而出错。

  要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第一步就是改变以往的不良心态。

  确定有无简便算法,再确定运算顺序

  首先弄清题意,看看有没有简单方法、得数保留几位小数等特别要求;其次,观察题目特点,看看几步运算,有无简便算法;然后,确定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最后,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由于演算不认真而出现错误。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打草稿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所以一定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的良好习惯。

  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

  计算又对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作基础的高速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相关文章:

1.为什么孩子考试总是把会的题做错

2.孩子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3.做数学题目第一遍老是做错怎么办

4.做数学题目第一遍老做错怎么解决

5.解决孩子算错数小烦恼

为什么孩子总错计算题,孩子总错计算题怎么改正

面对计算错误,我们要先找到原因,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怀疑他们的学习态度,一考不好,就指责孩子明明会做的题目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还是错!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小编整理了为什么孩子总错计算题,孩子总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0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