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食品加工企业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
休闲食品是人们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食品,是快速消费品一类。为迎合休闲食品市场发展的需要,受建设单位委托,我们于2014年底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本文主要对休闲食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评价,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对结果进行危害程度分析评价。
1 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内容:根据休闲食品建设单位部门提供的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项目选址安全性。总体布局合理性。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合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分析。职业病危害保护设施情况。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数量、职业卫生管理等。
评价方法: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1]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面比如:类比法、检查表法、风险评估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预测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及其职业病危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工艺简介
拟建项目主要生产休闲食品,生产过程包括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本次评价不包括依托老厂的水、电、气等辅助工程)。拟建项目采用的工作方法主要还是机械化操作,人工短时投料,流水线作业。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搅拌工序投料过程产生粉尘危害,烘烤工序会产生高温危害,醒发工序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危害,各工序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危害。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拟建项目为该休闲食品厂扩建工程项目,因此此次选用的是该企业已有相同生产线2013年相关资料,选择作业场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和健康监护的有效资料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
2.3.1 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1)类比项目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搅拌工序接触其他粉尘检测结果TWA为8.3mg/m3(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国家标准PC-TWA为8.0mg/m3),不合格原因为人工倒袋过程引起扬尘;醒发工序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检测结果TWA为1620mg/m3(国家标准PC-TWA为9000mg/m3),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类比项目物理因素检测结果:搅拌、醒发、烘烤及包装工序噪声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均小于85dB(A)(国家标准8h等效声级小于85dB(A)。
因类比检测时段不在高温季节,故未进行高温检测。
2.3.2 职业健康检查
类比项目选取的相关人员参加了2013年度职业健康检查并且受检率100%,体检结果中显示:未发现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人。
2.4 职业病危害评价
该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原厂生产区内,项目周边即无重要公共设施,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没有历史文化保护地、涉外领事馆等,该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脆弱区,选址地点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的要求。拟建项目所在地点经了解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为ENE,最小频率风向为WSW。拟建项目位于最小频率风向上风向,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拟建项目位于生产区北部,生产区办公楼等非生产性辅助设施位于拟建项目的南部,不属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本项目在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下,使人流物流分开,实现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注意风向朝向的影响,注重工厂的绿化及美化。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该休闲食品企业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已达到成熟、稳定,并且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密闭化;产品质量可靠,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工艺的要求。有毒与无毒生产场地分开,拟建项目将产生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与无毒无害的生产工序分开设计,避免生产过程中附带产生毒物的交叉污染;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设计安排在了单层厂房的底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设备的布置要求。拟建项目建筑物设计时,其结构拟采用轻钢结构。整个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并在重要局部设排风吸尘装置。照明电源电压采用交流220V,一般检修照明及环境恶劣场所电压为36V。防尘设施:企业拟在投料口布置多台布袋除尘装置。防毒设施:企业拟将搅拌、醒发、烘烤和包装岗位分区域设置,减少交叉污染,拟建项目采用机械化自动操作,流水线作业。防噪设施:拟建项目拟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采用隔声、减振等措施。
拟建项目辅助用室依托老厂,可满足需求。项目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配置防尘口罩和工作服等,可满足要求。企业建有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较完善。
3 结语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本项目划分归属于食品加工业,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类项目。拟建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除搅拌岗位投料过程采用人工倒袋外,其余基本采用机械化控制。拟建项目只要将职业卫生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在投料口侧上方设引风罩,引致布袋除尘器(设计罩口风速满足要求),则在正常生产运转条件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