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图书馆管理 >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图书馆论文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图书馆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是进行知识传递、信息共享的资源中心,是进行学术活动和知识传授的交流中心,是进行知识创造与传承的文化中心。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图书馆论文篇1

  试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摘要: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涉及到信息的数字化、信息传递及共享。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

  1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涉及到信息的数字化、信息传递及共享,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相关的知识产权主要有著作权即版权、计算机软件所有权和专利权。其中,版权与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1.1 作品复制中的版权问题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是调整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主要方式之一,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只涉及到

  馆藏资源的存储方式的改变,并没有创新的成分,是一种完全复制工作。而复制是知识产权

  中重要的一项——著作权中最重要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对复制的定义是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因此,图书馆在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复制权的有关规定,关注数字化权的归属、内容、行使及限制等各方面的规定。若有不慎,就会陷入知识产权的争端之中。

  1.2 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图书馆的网站有着引导读者访问和浏览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作用。网站的网页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作品,网页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网站能为图书馆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图书馆要重视保护自己网站的知识产权,同时尊重其他网站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1.3 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据库开发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独立开发和购买他人的数据库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我国著作权法将那些汇集有著作权材料的数据库作为编辑作品加以保护,规定编辑作品内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对于那些以事实性信息或无著作权材料汇集为特征的数据库,主要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由汇编者享有著作权。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涉及到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存在于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之中。特别是在图书馆建设全文数据库过程中,由于需要使用作品全文,因此需要获得版权人的许可。

  除进人公有领域的作品或失去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外,在使用原文时必须获得版权人的许可,同时对数据库链接使用时,必须经过同数据库权利人签订某项合作协议,否则属于侵权。另外,图书馆开发的数据库也享有版权,在避免侵犯他人的数据库版权的同时,也应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图书馆自己开发的数据库的版权。

  在现实工作中,如果未经版权人许可,拷贝数据库内容,然后用于有偿的情报咨询服务,这种行为是严重的侵犯版权人的知识产权的行为,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下是严格禁止的。因此,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中应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1.4 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网络传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字化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等手段传递给读者。数字图书馆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实现用户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资源利用。在数字图书馆的广阔资源空间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终端对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浏览、下载、打印。而网络传输这种已兴起的传播方式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问题。著作权法已经对网络传输权有了法律认定,因此图书馆能否合理、有效的规避侵犯作品作者的知识产权将会是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网络传输的前提之一。为了借助信息网络发挥这些数字作品的作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向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这些作品。

  1.5 数字参考咨询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现有的网络资源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手段。而在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中,需要对文献内容进行摘录和引用,如果没有严格的按照知识产权法的要求尊重作品作者的署名权以及其他一些权利,那么就会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根据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知识产权法律文件规定,专利技术在受保护期内,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不能实施。因此图书馆在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时,应加强咨询委托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的约定,避免涉及专利侵权纠纷。

  2图书馆如何在数字化建设中规避知识产权纠纷

  2.1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素质能力是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立身之本,无论何时都应不断加强和提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要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并且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素质,积极学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度。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事业的迅猛发展,新的法规也相继出台。图书馆员在运用信息咨询系统发挥信息职能的同时必须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高自己的政策认知能力及业务素质能力,充分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除了要学习《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实施条例》等法规之外,图书馆馆员还应该在数字化建设和应用中,通过各种网络通讯方式,向读者传达知识产权保护思想,提高读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减少读者违法传播图书馆数字化信息造成的知识产权纠纷,从而达到在图书馆服务范围内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作用。

  2.2 加强图书馆网站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

  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馆藏数字资源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在图书馆网站网页中,应该注重本馆馆藏数字资源的版权说明,按照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定,预防网络数字资源的侵权行为。图书馆应提高馆藏数字资源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搜索、发现他人网站对本馆馆藏资源的非法转载和链接,并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制止他人通过网络侵犯图书馆数字资源版权行为的发生。

  2.3 恰当利用“合理使用”原则规避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纠纷

  合理使用原则是指使用人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版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版权作品的合法行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将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合理延伸到网络环境,并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向馆舍内服务对象提供数字化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合理使用范围,将成为图书馆规避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个重要渠道。

  2.4 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网络环境中,版权集体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因为数字化作品的公共性与外部效应大大增强,提高了版权交易的费用。图书馆也必须判断将要使用的作品的版权状态,鉴别真正的版权人,并向他们取得授权,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图书馆的交易费用。而通过网络版权集体管理机制,不但可以降低版权人监督作品使用情况的难度,而且可以具有比个人更强的管理能力,并且集体管理机构通过对不同图书馆就同一版权作品的授权申请的批量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交易的费用。

  2.5 使用技术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高科技时代,对知识产权进行的维权行为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对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技术武装,达到预防侵权行为发生的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有防火墙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最重要的手段。防火墙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即防火墙),在此检查进出被保护网络的信息是否被准许通过,或用户的服务请求是否被允许,从而阻止非授权用户的进入和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2)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用信号处理方法在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中嵌入隐藏的标记,这种标记通常是不可见的,只有通过专用的检测器或阅读器才能提取。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将作者姓名、创作时间、作品使用条件和要求等权利管理信息嵌入到数字作品中,由于数字水印具有几乎不可破译性,因此,偷换水印、去除水印的难度很大,从而使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一旦该数字信息被复制,该水印会在其中央明显地显示版本信息,要想正常阅读复制数字信息,用户只能向数字图书馆的拥有者申请合法使用。

  总之,在网络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成为图书馆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只有关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发展,从多方面、多角度重新审视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合法性,才能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提供优化的运行环境和必要的保障体系,不断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云仙.毛一国. 网络传播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 (6):9-12.

  [2]杨晓晴.邓里. 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合理利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 (1):116-118.

  [3]吴静珍. 浅读数字图书馆建设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 (6):24- 25

  [4]欧穗东. 试论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J] 医学信息,2003 (3):138- 141.

  [5]罗雪英. 也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J] 现代情报,2002 (12):131-132

  [6]张文德. 再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2 (12)

  [7]刘可静. 知识产权与图书情报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2002 (12)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图书馆论文篇2

  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发展

  摘要: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馆藏发展。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馆藏

  馆藏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藉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多种服务功能的前提。所谓馆藏发展,指的是图书馆依据既定的原则与政策,系统收集与维护馆藏文献的工作。传统图书馆是以收集印刷型馆藏文献为主,根据读者的需求预期以及文献的价值来进行藏书建设。

  近年来,随着书刊价格的持续上涨,尤其是电子出版物的日益盛行、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等,传统的馆藏模式已经严重不合时宜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正面临着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图书馆除了传统纸质文献收藏外,还必须努力建设及维护各种电子馆藏,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重新定位馆藏概念

  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所收集的文献类型,无论是图书或期刊、报纸,一律统称为藏书。因此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针对图书馆藏书的种类、数量、质量等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原则和理论,即“藏书建设”原理和原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概念,被藏书发展取而代之,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系统概念,它的外延扩展到从图书选择、图书采访、藏书补充到藏书评价、藏书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即馆藏发展。

  1.目前图书馆馆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图书质量相对下降。

  主要表现在:(1)一些政治性,思想性较差的图书入馆。(2)出版物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内容雷同,拼凑抄袭的图书入馆。(3)馆藏文献收藏的连续性较差。一些连续性的文献,如年鉴,多卷书等缺藏,从而破坏了图书馆藏书的系统性,完整性。(4)由于资金投入量不足,馆藏文献入藏数量减少。

  第二,馆藏文献载体形态单一化。

  馆藏文献基本上还停留在以传统的纸质型文献为主,缺少现代意义上电子图书的收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数字图书馆为方向的图书馆发展时代,文献载体形态单一化,无疑给图书馆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的发展蒙上阴影。

  第三,馆藏文献缺乏特色。

  面对文献量剧增、文献类型庞杂、书刊和纸张价格飞涨这种困境时,藏书发展还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上,具有自身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和数据库没有建立和完善。而馆藏特色是要在长期社会分工协调的基础上,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实现的,它既是构成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资源共享网络的基础,只有形成特色的馆藏才能在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发挥其文献的作用。

  2.网络环境下馆藏新概念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概念比传统图书馆馆藏概念的外延内涵大大地扩展了,它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馆藏,同时又涵盖了虚拟馆藏。而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则是网络化信息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馆藏。在网络环境下,界定馆藏不能只考虑它实际拥有的馆藏数量,也应考虑网络化文献信息资源。但是,能够计算为馆藏的网络化文献信息资源只应该是图书馆能够利用的那部分网络文献信息资源。

  从以上馆藏文献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图书馆形态、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传统图书馆时期,以书籍为主,管理模式是文献的管理。自动化图书馆时期,计算机等先进的电子辅助手段介入图书馆的管理,并对馆藏文献进行自动化处理、加工、传递等。这种图书馆模式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对信息需要的增强,以书籍文献为主的馆藏向以多元化、多媒体为主的信息资源转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体系突破"藏书"框架而呈现出整合发展的态势。复合型图书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网络知识时代的复合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已不再是仅仅对书籍或对文献的管理,而应是对知识的管理。既抓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保证馆藏文献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又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将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又将网络资源进行排序、重组、整合。网。

  二、调整馆藏发展策略,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

  各类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专业设置,这些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就形成了该校特有的“主流读者群”。图书馆也必须围绕本馆所服务的各类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发展,可以坚持“藏以致用”、“以用为主”、“以用定藏”的方针,探讨其最佳馆藏结构,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馆藏结构方案,优化其馆藏,以微薄的资金建设“小而精”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馆藏,使图书馆能更优质高效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图书馆合理的馆藏结构即是包含多种藏书组合要素和各种要素间的最佳组合关系,能最大限度满足本馆读者文献需求,能最大限度发挥馆藏文献使用效益的藏书整体。合理的藏书结构应具备以下特点:有重点、有层次、有特色,紧密围绕本馆的中心任务,完成本馆藏书的特定功能、体现本馆文献收藏的主攻方向。

  既含有较完整系统的重点学科文献资料,也含有各种不同水平的相关学科和基础学科文献资料与重点学科文献配合。整个结构应当呈现多维型,各维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优化选择、优化组配,共同构成适合本馆读者需求的藏书结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载体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与现代化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手段相适应,图书馆应在注重传统馆藏建设的同时,尽可能地入藏多种载体文献,积极开发数字化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好电子馆藏。

  三、坚持传统文献馆藏和电子馆藏并重发展

  1.继续做好传统文献的馆藏发展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馆藏取代传统藏书的观念日趋普遍,许多图书馆采取了获取信息“使用权”而不是文献“拥有权”的馆藏发展策略,但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建设仍将发展。

  其原因主要:

  ①将过去的或将来的出版物全部实现数字化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因为这项工程的成本太昂贵。目前有些领域的出版物的确已部分甚至全部电子化,但目前它们仍属少数,总体上来说电子资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涵盖范围也很窄,大多以理工科为主,其内容远不如纸质文献的多彩缤纷。

  ②以学习习惯而言,纸质文献在提供随着浏览及阅读的舒适性等方面比电子读物有着更多的优越性,所以仍是相当重要的信息资源。

  ③有些资料(如书籍)电子化能达到与原件相同的可读性和可能性,但有些资料如艺术品、图象、影片、手稿等,尽管数字化也可能做得很精致,使用者仍觉得需要看到原件,才能达到使用效果,因此,现今图书馆的馆藏体系仍是一个传统图书馆与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并存互补,纸质印刷载体与电子出版物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馆藏体系。

  2.加快“虚拟馆藏”的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无限需求”可以靠全球范围内的文献来满足。并且,随时可用电子邮件或传真传递文献,这已经能基本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对信息资源的直接占有优势已相对减弱,一个馆藏书多寡已不重要,关键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及时把其它馆的文献“借”到手。图书馆满足读者文献需求率的高低不再主要依靠自身的馆藏,而主要依靠从网络上的"索取"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不仅包含物理实体馆藏,还包括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主“虚拟馆藏”,主要是指从网络上传送到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信息。因此,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本馆的“虚拟馆藏”,为此应建立指引库,对网上信息进行精心筛选、分类、标引、注释和评价,将某一或某些主题的节点集中在一起,按照方便读者检索的原则,用读者熟悉的语言组织起来,指引读者到特定的网址获取所需信息,使之成为本馆读者的“虚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是以电子文献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存于计算机中的电子图书和期刊、各类联机信息数据库、各类光盘、软件产品、视频和电子文本,还包括电子邮政和传真机传递的资料等。由于电子资源数量日益增多,将其纳入图书馆馆藏的范围是必然的趋势。

293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