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图书馆管理>

关于图书馆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图书馆不仅是提供文献信息的机构,也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机构,更是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图书馆论文篇1

  论图书馆治理

  〔摘要〕图书馆治理,就是利益相关者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管理图书馆并提供服务的过程。一个管理主体所辖的所有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就是一个图书馆治理单元。图书馆治理的关键是科学设置建设主体,包括个人、协会、机构和地方政府。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和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治理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治理主体多元、民主决策等原则。

  〔关键词〕图书馆治理;建设主体;治理原则

  一、图书馆治理的概念

  图书馆治理的英文为Library governance,它与图书馆管理(Library management)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与图书馆管理相比,图书馆治理的基础是图书馆所有权,其管理范围是图书馆所有者及其代表对图书馆的管辖和控制,以法律法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作为实施机制,以政治和法律为其主要责任,其工作内容一般包括设置或撤消图书馆、重大决策、评价和任免馆长;拨款等方面。

  二、图书馆治理单元

  图书馆治理单元的英文为Llibrary gov-ernance unit,是指图书馆在特性的区域范围内具体实施,这种特定的范围就是治理单元。当然,这里的特定区域并不是专指行政区划,也可能是非行政区划范围,只要能够有效控制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就是一个独立的图书馆治理单元。换言之,由同一个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图书馆群,就是一个图书馆治理单元。

  图书馆治理单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传统、法律规范、民间习惯等,都可能在不同角度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任何一个治理单元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尤其是关于图书馆方面的立法,对于是否应设置治理单元,法律从必设置和可设置两个方面做了规定,由此可得,图书馆治理单元的布局和治理方式,构成图书馆的治理结构。图书馆治理结构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一是所有者主体;二是建设主体;三是管理主体;四是实施主体。

  三、图书馆治理的建设主体

  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完善需要合理设置图书馆治理的建设主体,建设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

  个人,以及围绕个人紧密结合起来的家族,是最早以自我服务方式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治理单元。具体来说,就是由个人收集一定数量的书籍或资料,提供给自己适用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适用,甚至也对一定范围的社会公众公开。而图书馆的所有者往往亲自管理图书馆。可见,由个体治理图书馆,是一种集设置主体、建设主体和治理单元于一身的特殊治理模式。

  (二)协会

  协会是由具有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合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组织,图书馆治理协会也不例外。图书馆治理协会是由一定数量的会员组成,为会员提供图书馆服务的组织,协会的特点是会员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存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三)社会机构

  社会机构一般是指以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单元,如大学、医院、公司等,以一定是使命为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合理运作,其成员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分工。在图书馆领域,为了有效行使机构的特定职能,有时候需要设置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从而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机构图书馆:如学校图书馆、公司图书馆等,这些机构图书馆一般只对机构内部成员开放,经费来自于机构预算。

  (四)地方政府

  政府机构是一种利益冲突更为激烈的组织形式,因为政府不以共同使命作为目标,居民是政府的所有者,而政府必须代表辖区内居民的纷繁复杂的利益,这种利益并不是简单整合。以政府为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时,政府必须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个居民的不同个体利益,此时作出的有关图书馆公共事务的决策的成本过高。在我国,能够直接提供图书馆服务的地方政府主要是大中城市政府和县区政府。对于此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这样的方案:大城市的区政府作为全区、图书馆的建设主体;中等城市的市政府作为整个城区图书馆的建设主体;县级政府作为全县图书馆的建设主体。

  四、图书馆治理的目标与原则

  (一)图书馆治理的目标

  从图书馆追求目标的角度来说,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就是全面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职业的特殊的核心价值。其主要包括:平等服务、民主自由、关爱弱势人群、尊重知识产权等方面。

  从图书馆的利益目标的角度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就是总体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最终表现为图书馆权利。换言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图书馆权利。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就是使图书馆服务能够全面的面向全社会,为全社会服务。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作为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图书馆治理的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

  图书馆治理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依据如下:第一,由于图书馆不具有市场供给的激励,如果政府不提供图书馆服务,很多公民都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图书馆服务,民众也就失去了获得信息的渠道。第二,图书馆尤属于公益性机构,其本身不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政府作为民众利益的代表者,有责任支持图书馆服务,包括经费拨款、立法等方面。

  2、社会参与原则

  图书馆治理在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公众的普遍参与。图书馆治理强调的是政府与社会的协调合作,而不是政府一个人的行为。政府要鼓励社会中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总之,在图书馆治理过程中,重视社会力量参与,避免过分依赖政府,是必须加以坚持的重要原则。

  3、治理主体多元、多层原则

  在图书馆治理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必须牢固坚持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图书馆治理只有坚持治理主体的多元、多层合作,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一元”主体容易造成能力不足、实力不够、监督缺位等弊端。图书馆治理主体的多元原则,具体来说是指所有者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实施主体的多元化,最终形成治理单元和机制的层次性,这是完善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内在结果。

  4、民主决策原则

  民主决策与专制相对,其基本要求是:共同协商、按程序办事、公开透明以及少数服从多数。图书馆治理中的民主决策原则,主要包括:第一,图书馆的设置与否,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图书馆经费的要依从民意。第二,分支的设置以及谁来做管理者都必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要符合程序要求,做到合法合理。第三,重大事项的作出,如大额经费支出、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都必须征求民主通过。第四,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且要保证需求表达渠道的畅通。第五,图书馆治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39.

  〔2〕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华夏风,译.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 1999, (1): 19-29.

  〔3〕黄颖.从“统治”到“治理”:管理图书馆范式的转变〔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3, (6): 7-10.

  〔4〕黄颖.图书馆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4: 13-36.

  〔5〕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46.

  〔6〕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40-41.

  〔7〕周晓丽,毛寿龙.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模式选择〔G〕//李景源,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149-156.

  〔8〕弗朗索瓦-格扎维尔·梅里安.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J〕.肖孝毛,译.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 1999, (1): 59-68.

  关于图书馆论文篇2

  浅谈民营图书馆

  阅读,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仅仅是动物,就是因为人有精神世界,而阅读就是这个精神世界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使读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1995年,该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此后,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阅读高潮。在倡导阅读的活动中,图书馆理应当仁不让,充当推动全民阅读的主要的角色。然而,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图书馆只是指公共图书馆、高校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图书馆及各单位的图书馆。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一个个全新模式的图书馆悄然到来,它们就是民营图书馆,它们在全民阅读的活动中正在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民营图书馆概述

  在我国,民营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的私人藏书楼,如瞿绍基创建的“铁琴铜剑楼”,广东开平的氏族图书馆等。但现代意义的民营图书馆应源于1999年潘跃勇先生创办的科教图书馆,此馆在山东省济宁市成立,于2003年将总部迁入北京市石景山区并成立了最大的民营图书馆实体——石景山区科教图书馆。之后陆续涌现的民营图书馆有:山东省的小河图书馆、杭州西湖边的音乐图书馆、北京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广东雷州的孝文化图书馆、广州市的读创一格书吧等等。

  何谓民营图书馆,对之,图书馆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王子舟教授认为:民营图书馆是经营型,以赢利为目的的图书馆。张广钦教授认为:民营图书馆是不由政府出资建立、运行与维护,开放式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序化信息资源的图书馆。相对于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级各类图书馆,社会力量兴办的图书馆往往被称为民营图书馆、私营图书馆、民办图书馆或私人图书馆,国外通常称之为Privatelibrary,non-state-operatedlibrary或speciallibrary。

  民营图书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完全由个人出资建立的全公益性质的民营图书馆,如徐大伟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刘德元(中国图书馆学会前任秘书长)建立的“爱乡图书室”等。二是个人出资建立且收费的图书馆,如杭州西湖的张铭音乐图书馆等。三是基金会支助建立的乡村图书馆,如健华图书馆联盟和天下溪乡村图书馆计划等。四是企业建立的社会图书馆,如2006年在南昌成立的城开·国际学园社区图书馆等,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企业图书馆,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并非只限本企业员工。五是民办学校的图书馆。

  民营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尚属新生事物,其研究和实践都刚刚起步,但它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产物,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增添了许多活力,其自身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倡导全民阅读的新生力量。

  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

  阅读是伴随着文字和文献的创造发明而产生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现代社会,阅读则是一种文化能力,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1999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至今共进行了十次这样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1999至2005,我国国民阅读率连续六年持续走低,2005年首次低于50%,阅读形势之严峻令人担忧。为此,政府、图书馆界同仁、社会有识之士纷纷从不同层面开展阅读推广工作。2004年4月23日,由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和文化部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大型群众性公益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广场拉开序幕。之后,全国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

  经过多年努力,近几年的国民阅读率才有所回升。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止住下滑,回升0.1个百分点。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传统纸质阅读、国民图书读买量都呈现出积极的上升态势。国民阅读率的回升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是国民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阅读需求的自觉增长,也就是说,人民生活富裕了,国民自身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其次是,近几年以来,政府以阅读为核心的文化民生工程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各地约有四百多个大、中、小城市有自己的阅读推广活动,比如读书月、读书周等。最后是,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民营图书馆,对国民阅读量的增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民营图书馆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新生力量

  1 倡导全民阅读是民营图书馆办馆的主要目的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史、阅读史,但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

  现实不容否认。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公共图书馆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平均每48万人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离平均每2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距甚远。而美国是1.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是1万人左右,德国是6600人、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可见,我国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无法完全担负起全民阅读的推广重任。这就给民营图书馆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契机。

  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民营图书馆,特别是公益性的民营图书馆,它们的办馆目的单一明确,主要是为了方便人民阅读。如徐大伟先生的民间流动图书馆,创建于2009年,旨在通过“网络店”和“实体店”向国内外广大读者免费赠送好书的形式,提高人类文化修养和生命质量,在全社会掀起“人人看书、人人传书、人人赠书、人人爱书”的热潮,让人类智慧和思想的宝藏在神州大地上不懈流动,让人类伟大的爱和勇攀高峰的精神传遍五湖四海。进而为促进全民读书,全民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又如宋乃裕先生出资建立的广东雷州孝文化图书馆,一年四季免费为群众开放,旨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全民阅读。

  2 民营图书馆的体制、机制优势有利于促进全民阅读   办馆体制、机制灵活,适应形势变化快,可以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在小范围内合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等是民营图书馆的优势。相对而言,公办图书馆由于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系统,且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任,在开展阅读推广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之,就是不如民营图书馆来得直接和简单。民营图书馆由于非政府出资兴建,其开展业务的灵活性自然较公办图书馆要大;民营图书馆(公益性的)其办馆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倡导阅读,不用象公共馆、高校馆那样既要注重“藏”——完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任务;又要注重“用”——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效用,还要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利益均衡等问题。

  就拿高校图书馆来说,它们虽然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人才、设备资源,这是民营馆无法比拟的。但高校馆长期以来只为本校师生服务,基本不对社会开放,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民营馆虽然规模小,资源也不可能丰富,但它们的进馆门槛低(有些甚至是无门槛),服务方式大众化。因此,在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能发挥自如,和众多社区图书馆(室)一起担负着为“长尾”部分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阅读的方便。公办的大馆一向比较关注重精英阅读,而民营图书馆及从多社区图书馆侧重的是普罗大众的阅读,阅读首先要走向大众化,最后才有可能实现全民阅读。

  3 民营图书馆馆舍的优势更适合市民开展阅读活动

  一方面是馆舍选址的优势:民营图书馆大多建在人口相对集中、文化教育机构缺乏、交通便利的城市社区或小城填及周边乡村,非常方便群众来馆阅读。正因为就在家的附近,人们每天上下班、买菜、散步等都会经过这些图书馆的门口,随时随地可进馆稍作休息和阅读。

  另方面是馆舍自身的优势:民营馆的馆舍面积一般较小,内部陈设简而精,不象公办大馆那样外观富丽堂皇,内部机构繁复。正因为小,就更贴近市民的生活,更容易了解和熟悉,更大众化。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人们(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更喜欢进民营图书馆读书看报。因为,他们走进就近的民营馆就好象在自己家或到邻居家的书房一样亲切、自然;走进大型的图书馆,他们会因自身的文化水平、身份地位、生活习惯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自悲和胆怯。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大城市的市民从没到过本地公共图书馆的占大多数。城镇及农村的居民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阅读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因此,加强阅读是全社会的责任与紧迫任务,更是图书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不仅是提供文献信息的机构,也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机构,更是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公办的图书馆,还是社会有识之士投资建成的民营图书馆,都应积极行动起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营造良好的读书风气,使阅读丰富人生,共建和谐社会。

关于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不仅是提供文献信息的机构,也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机构,更是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图书馆论文篇1 论图书馆治理 〔摘要〕图书馆治理,就是利益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99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