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 > 公共营养方面论文例文

公共营养方面论文例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公共营养方面论文例文

  公共营养学讨论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正常需要以及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营养需求,研究营养调查和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营养方面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营养方面论文例文篇1

  浅谈高校运动员的营养膳食

  【摘 要】运动竞赛是高校课外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校运动员的成绩也逐渐受到重视。运动营养指导科学训练,做出良好机能状态评价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适宜的营养供给有助于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及运动能力的提高,能促进训练的适应性和消除疲劳。本文主要从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等方面探讨运动营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运动员;营养;保健

  运动竞赛是高校课外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继续,是对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有效检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运动员的竞技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所以如何提高高校运动员的成绩已经成为很多高校体育竞技的重点。然而,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优秀的身体素质、科学的训练和心理素质,而且取决于良好的合理的营养和健康状态。

  合理营养是运动训练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器官功能的调节,对运动员体力适应、功能状态、运动后的恢复和伤病防治都具有良好的作用,而且有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竞技能力。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科学训练,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基本保证。

  一、高校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运动员竞技训练和比赛时,机体处于高度的生理应激和负荷极限状态。机体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继而引起机体营养素代谢和营养需要的改变。

  1.消化系统。剧烈运动时机体血液重新分配,皮肤和肌肉血流量增多,胃肠道和消化腺体血流量减少,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2.神经系统。当运动负荷超过身体可以承受的能力时,可引起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协调,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迷走神经相对抑制,导致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下降甚至出现病理的改变。

  3.免疫系统。在强化训练期间、减重期间和长距离比赛后,运动员会出现暂时性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低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免疫功能会进一步下降,可使机体疲劳感增强,呼吸道感染率增加。中小强度的运动、日常的周期性训练以及有氧运动,特别是每天进行步行锻炼均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

  二、高校运动员的营养需要

  1.合理摄取蛋白质。运动员的蛋白质需要量与运动项目、生理状况和运动有关。特别是对技巧性和爆发性运动的运动员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兴奋性和机敏性。蛋白质的摄取,各国要求不一,我国要求保证足量的供给,质量应含有30%左右的优质蛋白质。

  2.补充维生素。运动员缺乏维生素,会出现运动能力低下、疲劳和免疫功能降低的症状。天然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较为适宜,如果食物中的蔬菜水果供应充足,则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供给不足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防止维生素缺乏。

  3.补糖。糖是机体所需热能的重要来源,它容易被消化吸收,可通过血液循环很快被送到全身肌肉,这样可以保持肝脏、血液、肌肉之间的糖类平衡,有利于运动的需要。

  4.摄取足够的能量。多数运动员每天热能消耗为3500~4200kcal,按体重为50~60kcal/kg。有些项目,如乒乓球运动则消耗较少。除了在较冷的冬天进行训练,应多吃些脂肪外,一般运动可多吃些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因为脂肪不能及时提供大量的热能,而且易产生酸性物质,对运动不利。

  5.补充矿物质。运动员可使矿物质代谢和需要量发生变化。运动员可以通过训练适应,以减少变化的程度,同时,在运动员的膳食中应保证矿物质的合理摄入和及时补充。

  三、不同项目的运动员的营养需求

  在保证运动员获得平衡膳食,满足运动员能量及营养素的数量与质量需要的基础上,还应考虑不同运动项目在力量、耐力、协调力、爆发力、反应力以及特殊用眼等方面对营养的特殊需要,针对性制定膳食调整方案,确保运动员处于最佳的健康和竞技状态。

  1.力量型运动项目。举重、投掷、短跑、划船、摔跤和武术等项目要求较大的力量和较好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并且要在短时间内产生爆发力。这类运动强度较大,缺氧严重,氧债大,以无氧供能为主。我国建议该类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2.0g/(kg・wb),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30%~50%,但不宜过高。食物中果蔬来源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15%~20%,以满足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钾、钠、钙和镁等矿物质的需要。同时,还应注意维持适当的体重,预防运动性脱水等问题。

  2.灵敏技巧型运动项目。击剑、射击、体操、跳高、跳远、跳水、花样滑冰和乒乓球等项目要求较高的灵敏性、技巧性、反应性和快速适应性,运动员神经活动异常活跃,但能量消耗不大。为控制体重和体脂水平,体操、跳高和跳远等项目的运动员膳食要严格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证食物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在减体重期,应增加蛋白质供能比例,为总能量15%~20%;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供给应当充足。进行击剑、射击、乒乓球等运动期间,视力活动活跃,应提供富含维生素A或β一胡萝卜素的食物,且应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必要时服用适量维生素A补充剂,如鱼肝油等。

  3.耐力型运动项目。马拉松、长距离自行车、摩托车、长跑、竞走、长距离游泳和滑雪等项目具有运动时间长、能量消耗较大、耐力要求高、出汗量大等特点,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主的运动。这类运动员的膳食首先要满足能量的需要,给运动员提供丰富的产能食物或血糖指数高的食物,推荐摄取糖8~10g/kg;要保证摄入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B6等,以保证血红蛋白和呼吸酶维持较高水平,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增强机体耐力,促进疲劳消除;适当增加食物脂肪的摄入,以缩小食物体积,减轻胃肠负担;还应供给一些富含蛋氨酸食物,以促进肝脏中的脂肪代谢。脂肪供能应高于其他运动项目,应占总能量30%~35%。同时,应该特别注意运动过程中的适量补水,以运动饮料、菜汤等补充形式为好。

  4.团队型运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要求集灵敏性、反应性、技巧和力量等多方面的素质为一体,运动强度较大,应变性强,运动持续的时间长,团队协作要求高,能量消耗较大且转换率高,故应全面考虑营养素的供给,尤其要注意补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运动前、中和后期,注意及时补水和糖。

  四、总结

  膳食营养是保证运动员营养素的需要和维持体能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对训练起重要的保障作用。如果将运动员比喻为一部“赛车”,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好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则相当于赛车所需的汽油,汽油的质量越好,赛车就跑得越快。所以,必须通过合理膳食改善运动员的体质,从而提到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周丽丽,等.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3):278-283.

  [2]陈吉棣,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0(4):340-347

  [3]北京康比特运动营养研究所.运动营养[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公共营养方面论文例文篇2

  浅析水营养与运动补液

  前言

  水作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参与人体的构成,而且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饮水过少或过多都会对健康带来影响。为更科学地开展饮水推荐量的制定,由中国营养学会举办的中国饮水推荐量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有关普通人健康饮水和运动员补水、补液的文献资料庞大而杂乱,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引起认识混乱。本人对这些庞杂的信息经过去伪存真地筛选、梳理,并结合多年从业经验,提出本总结与建议。冀以纠正饮水方面的混乱认识,以益于人们的健康饮水及运动员的科学补液。

  1.水营养与人体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水自古就是我们这蓝色星球上生命的摇篮和象征。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对人类来说,在维持生命方面水比食物更关键,人不吃食物,生命还可维持数周,倘若没有水,则不过几天便会死亡。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健康之本。医学研究证明,胎儿时期体内有90%的水分,成年人体内有50%--70%左右,年老时水份降为50%以下,纵观人体的一生,是丧失40%水份的过程,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干燥是老化的主要表现”。

  希腊Harokopio大学的Stavros Kavouras教授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中国饮水推荐量研讨会上在其《水的生理》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水是最重要的常量营养素”的概念。其根据是水对机体的重要作用:首先,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水是构成人体一切组织和细胞的主要成分。总体水因年龄、性别和胖瘦而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胎儿总体水最高,可达90%,新生儿次之达80%,婴幼儿70%,成年男子60%的体重都是水,女子则为50%-55%。其次,生命最基本的活动――新陈代谢也要通过水的运动来实现,水参与机体所有的物质代谢。第三,传输营养物质及气体。各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氧气最终也要溶解于水才能被消化、吸收,血液运送,被组织利用。故此,有人称之为“水是生理之河,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以各种代谢途径在这条河上航行。若没有水,其它营养素则像干枯的河床上干透的泥沙。”第四,排泄废物。人体产生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必须溶解于水中,以尿液、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第五,参与调节体温。水还是体温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营养素消化吸收和转化,以及肌肉收缩等生化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水在产热处吸收这些热,并将热散发到机体的体液代谢区室,继而传至皮肤表面,通过对流、辐射、传导或蒸发而散失,使热对酶或结构蛋白的局部损害危险降至最低程度。第六,维持血液的容积,降低血粘度,防止胆固醇等附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老化、动脉硬化,调节血压。第七,保护组织,维持器官的形态和机能。各组织中的含水量从血液的83%到脂肪的10%不等,肌肉中的含水量75.6%,各内脏器官70%―80%由水构成。第八,水还是良好的润滑剂。泪液可防止眼球干燥,唾液和消化液有利于吞咽及咽喉的湿润,关节滑液、胸膜及腹膜的浆液、呼吸道及胃肠道粘液等,均具有相应的润滑作用。此外,水还具有美容功效:平时饮用足量水,使皮肤组织细胞水量充足,肌肤细嫩滋润,富有光泽,减少褐脂与皱纹,延缓皮肤衰老。稀释有毒物质:减少肠道对毒素的吸收,防止有害物质慢性积累性中毒。镇静功效:慢慢饮水少量有镇静之功效。催眠:睡前1小时饮一杯水有催眠之功效。

  2.普通人的水需要量及建议

  水的供给量随年龄、体重、气候及劳动强度而异。一个活动不多、体重为70公斤成年人约需水2.5升。运动和炎热季节可增加5-6倍。同时,喝水也有讲究,一方面尽量服用白开水和矿泉水,另一方面,喝水要有持续性,均匀地分配,少量多次,每次以一小杯(约150-200毫升)为好,切忌涝一个小时,旱十几个小时。抓住饮水的4个最佳时间:早晨起床后即刻、上午9点左右、下午3时前后、晚上8时许等及时补水。养成定时饮水习惯,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不管摄入的水量多少,最起码要保证每天排出的尿液达到2000毫升才是正常的。当身体不能得到足够的水分时,则首先会从直肠索取水分,此时便秘会随之而来。便秘患者苦不堪言,不仅多吃粗纤维食物可以缓解;而且,多饮水亦可。发烧时大量饮水可防止脱水,除了能降低体温外,还有助于毒素、废物的排泄。减肥者在进餐前30分钟喝水,可以降低食欲。最后有一点需要说明,肾脏病和肾功能异常的人,不要随意增加饮水量,是否增加饮水量、增加多少须遵医嘱。

  3. 运动与补液

  对于一个运动人体来说,水就更重要了,因为运动人体的水代谢远远高于不运动的人。

  运动员因大量出汗导致缺水。运动时的热能代谢比安静时增加10―20倍,产生的大量热能要通过汗液蒸发来消散;如果在高温环境、或长时间运动更易造成大量汗液丢失。一般人一天约出汗0.5升,但跑步一个小时的出汗量就是此量的2-3倍,踢一场足球赛出汗量是此量的4-10倍。补水不足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脱水会造成:①加重心脏负担;②肌肉收缩时产热散不出去,使体温升高;③肌肉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④机体代谢的废物排泄受阻等四大危害。运动时因大量流汗而损失水分和电解质。为了迅速地补充运动中消耗的能量,提高长时间耐力性运动能力,以及更快速地消除运动后疲劳,还有必要进行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等)的补充。此外,为了修复运动中受伤的肌肉和组织需要补给氨基酸。为方便起见,把以上物质按照合适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在运动时随时补充。

  4. 运动补液的方法与措施

  ⑴补液的成分除水以外还应包括0.1mol/L的电解质(主要是NaCl约0.6%),2-10%的低聚糖(葡萄糖或蔗糖、果糖等易消化吸收,夏季浓度低些,约为2.5%,冬季可提高至5-10%),糖浓度大于10%时可引起恶心,胃部胀满等副作用,延长胃的排空时间,进而影响体内水分的及时补充)。另外,还可以添加一些氨基酸,适量的维生素(C、E及B类维生素能提高运动能力),以及调味剂等。

  ⑵补液的温度以8-14℃为宜,胃排空快,利于水的快速吸收。

  ⑶运动前补液,可增加运动前体内的水、电解质、以及能量储备量。运动前2小时,补液250-500 ml;运动后即刻,补液150-250 ml;应避免在赛前15-45分钟补糖以防止胰岛素效应引起。运动中每15-20分钟补液120-240ml,可及时补充运动中损失的成分,以利再战;运动后补液越早越好,原则上运动后液体补充量一定要略大于汗液的丢失量。运动后固体食物加运动饮料复水合的方法比单纯用饮料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39-240;1187-1191.

  [2] 荫士安等主译.现代营养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96-106.

  [3] 邵爱洪. 探析体育运动中的科学补水[J]. 当代体育科技,2012.30:12-13.

  [4] 陈潇斐,陈文鹤. 运动训练及补液对运动员水盐代谢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01:79-82.

299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