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 > 试论如何改变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试论如何改变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时间: 宁静642 分享

试论如何改变中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状况一:

  升学率仍然是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常常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并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的硬件指标,导致所谓的主次科分化严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科目倍受关爱,而历史、地理、生物特别是音乐、美术等科目常常被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次科”。

  状况二:笔者对初一100名新生做了个音乐调查,情况如下:

  唱歌情况:喜欢流行歌曲81%、喜欢歌剧5%、喜欢民歌11%、喜欢外国歌曲3%、没时间学习73%。

  舞蹈情况:喜欢街舞80%、民族舞蹈16%、喜欢芭蕾舞4%、不会跳舞者83%、没时间学习79%。

  器乐情况:喜欢者79%、想学器乐79%、会器乐者17%、不会器乐者83%、没时间学习75%。

  对音乐课的态度:无所谓者26%、喜欢者68%、不喜欢者6%。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几乎都是喜欢音乐。其中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超过80%,但是喜欢传统音乐的学生很少。喜欢音乐的人这么多,但是喜欢听老师讲解音乐知识的人又是比较少。喜欢乐器的学生比较多,但是会的人又很少。

  状况三:

  教育部2007年高考大纲已出台,将率先在广东、山东等省实施新课标高考。其中音乐、美术被列为广东、山东两省高考选考科目,国家对音乐、美术等科目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评定将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这将给音乐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学音乐教育对策思考

  (一)改变观念

  音乐科目之所以被当作“次科”不受重视,主要是认识问题,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从改变观念开始。家长、学生本人、学校都必须对音乐课有观念的转变,重新认识该学科、认识音乐的作用。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文化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学科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具有较宽的视野,突出了课程的整合。音乐学科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学科就像一张网,使素质教育其他学科有机串联。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交叉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根据很多医学专家的研究发现,音乐具有开发智力、缓解疲劳的作用。我们中学的学生学习压力大、科目多。学生必须找到一个渠道适当的放松,缓解紧张的情绪。音乐对于学生缓解情绪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很多学生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欲望:“做我想做的事,看我想看的书”。学生追求自己的、选择自己做决定的机会,面对学生这种新思维,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了,只有创新才能生存与发展,音乐课也是如此。

  ?? 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正好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把音乐课划分为舞蹈与形体课、器乐与演奏课、声乐课、基础音乐知识课、音乐欣赏课等教学形式,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形式,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而且拓宽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也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同时又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根据学生的审美兴趣设计教案

  要学习一门科目,如果对其基础知识一无所知的话,那就谈不上学习。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是声音刺激人脑后产生想象而达到愉悦的过程。如果不了解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是无法对音乐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因此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课无法逃避的一个话题,也是必须要的。笔者发现我们现在的教材都是几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编写的,音乐作品都是十年前,几十年前的。试想如果有人让你穿上曾经最流行的中山装上街,还要觉得是非常开心,非常漂亮,可能吗?人们的审美标准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各自的知识结构养成的一个审美习惯,审美标准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老师应该因势利导,应该适应时代的审美特点,而不是改变时代。柯达伊教学法创始人柯达伊认为,学生必须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才能够获得审美体验,才能够获得音乐的乐趣。而唱歌是获得参与音乐实践和获得审美体验的切实可行又有实效的途径。我们的学生不是喜欢流行音乐吗?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很少完全用音乐课本,而是参考课本内容,找到相应的流行音乐,让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对比着让学生了解。总之学生喜欢什么,我们就用他喜欢的东西作为突破口,把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的一起教学,这样既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没有完全抛弃传统音乐,也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四)挖掘课外音乐学习空间

  现阶段,学校音乐教学每个班级一个星期只有一节音乐课,利用课堂短短的40分钟来学习音乐,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的话,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并且容易忘记,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是很难学习好音乐的。怎样高效地利用好课堂40分钟成了音乐老师最头痛的问题,挖掘课外音乐学习空间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成立各种音乐兴趣小组,巩固和拓宽学生音乐知识与爱好;每月组织一次小范围的音乐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大型文艺演出;建立音乐知识小长廊;建立音乐帮扶小组,使同学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交流音乐的氛围。

  三、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展望

  中学教育在学生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音乐教育,站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这块广袤的田野里,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