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 > 有关于音乐论文的范文锦集

有关于音乐论文的范文锦集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有关于音乐论文的范文锦集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羌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保护策略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歌文化。由于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生产劳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尚习俗和民族语言的不同,故形成了每个民族特有的民歌,也形成了每个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缺少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中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人民带来了空前绝后的灾难,羌族民歌也在这次地震中走到了消失的边缘,因此,抢救和传承羌族民歌的工作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羌族民歌赖以生存的地域特点

  现代羌族自称“日麦(四川话发音mei,入声)”、“麦”、“尔咩”、“尔玛”、“玛”,书面多用“日麦”与“尔玛”,意为“本地人”、“人民”,“日”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麦”或“玛”为实词。总人口约为19万(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的数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语言、无文字,很早就通用汉文,属于汉藏语系缅语族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

  羌族的“羌”字,在汉文献中解释为牧羊人,故字型从羊从人。据殷商甲骨文中《说文?羊部》载:“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现代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黑水、九寨沟、马尔康等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云南部分地区。

  二、 羌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羌族民歌作为羌族人民在社会实践中表情达意的一种口头创作歌曲形式,与羌族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羌民族文化的精粹,是羌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羌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调式调性方面的结构特点

  羌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民歌在音乐方面也主要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模式。其中尤以五声音阶中的商调式和徵调式为代表,如《撕玉米歌》。

  这首歌曲是羌族人民在玉米丰收后,家人围坐在一起撕玉米叶的时候演唱的一种劳动歌曲,是五声音阶徵调式,也是羌族民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调式。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首歌曲是以sol-dol-re为调式支柱音的,而mi和la二音则作为经过性的色彩音围绕支柱音进行,曲调进行主要以级进为主,有时也加变宫音。

  除此而外,羌族民歌也有采用宫调式、羽调式、角调式的情况,但这些类型的民歌在调性上则主要体现为六声音阶的特点,很少有七声音阶的民歌出现。当然,在羌族民歌中,也存在调式转换的情况,如《结婚歌》和《五月端阳敬菩萨歌》的调性转换是通过“清角为宫”或“变宫为角”而形成的一种四、五度的转调关系;也有的羌族民歌在结尾时使用偏音fa或si来代替mi或do二音,形成一种旋宫转调的现象。

  (二)“三声腔”是羌族民歌在旋律方面最主要的特点

  从中国传统民歌的旋律结构看,三声腔是其最主要的旋律结构特点。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民歌在旋律方面也有着典型的三声腔特点,如《庆祝端阳节、妇女节歌》的旋律。

  这首羌族民歌在旋律进行方面以sol-la-do和sol-la-re为主,这正是我国传统民歌三声腔中的宽(二四)三声腔与窄(二三)三声腔的结合体。按照这种音程进行的羌族民歌较为多见,又如《酒歌》的旋律。

  通过对《酒歌》的旋律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羌族民歌的曲调除了有以二、三度进行为主的三声腔外,还有以两个相邻的三声腔构成的四声腔为基础,或三声腔和四声腔混合使用的情况。如《酒歌》的三声腔曲调则是以sol-la-dol-re 和la-dol-re-mi混合起来使用的旋律结构特点,但在乐节的音域方面却较之三声腔组成的乐节有所扩充,旋律起伏较大。

  当然,羌族民歌在曲调方面并非是以单纯的三声腔为主,也有的羌族民歌在旋律方面是以四、五度的功能进行为主、级进为辅的旋律进行模式,这类歌曲主要见于部分锅庄舞曲和山歌。

  (三)节奏节拍方面的特点

  由于羌族民歌是羌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习俗为载体,所以羌族民歌在节奏节拍方面主要有:

  1.节奏较自由的变换拍子。这类拍子类型在羌族民歌中比较多见,如《酒歌》和《打仗歌》的拍子是由4/4、3/4和2/4三种不同类型的拍子构成的变化拍子,这类民歌由于其演唱的场所较随意,再加之结构不规整,速度缓慢,且不易分句,导致了这类民歌在节奏方面较自由的特点。较典型的节奏型有“长短长型”(如×―?×?O×― ― ―‖或×―×?O×―?‖等)和“短长型”(如×?O×―?‖)。

  还有的羌族民歌的节奏依附于语言节奏,如抒情山歌。这类民歌在节奏方面通常体现为一“字”对一“音”,句尾自由延长音的节奏型,具有节奏型式多样化的特点,如《那吉那那》。

  2.羌族民歌并非完全使用的是自由式的节奏节拍,也有使用规整节拍的时候,如《锅庄舞曲》。这种民歌在强弱方面是很清晰的,且重音突出。羌族民歌的这种节奏特性与羌族人民在劳动时候的节奏和舞蹈节奏是相适应的。

  三、羌族民歌的现状

  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生活在地震带上的部分羌族同胞不得不面临着背井离乡的境地,这给羌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民俗风情的同化

  民俗风情的同化,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民俗风情改变,甚至取而代之。5.12汶川大地震之前,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由于过去与外部世界交往较少,生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独特的民俗风情由此保存下来。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使得这些地区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被逐渐冲淡、同化,以至消亡。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许多幸存下来的羌族同胞不得不远走他乡。由于异地风情习俗的不同,使得羌族民歌面临被同化的境地。

  (二)羌族多声部民歌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羌族多声民歌,曾以它的高亢、幽怨和独具特色的复调色彩而闻名全国。但随着以计学文等著名的羌族民歌传承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逝去,现如今能传唱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羌族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这给羌族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带来不小的挑战。

  (三)当地人民对羌族民歌的保护意识在进一步减弱

  地震前,羌民族聚居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半山腰上,交通甚是闭塞,羌民们世代以务农为主。传唱羌族民歌就是他们的生活和娱乐最主要的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日新月异,羌族青年也不断从山里走向城市。由于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使得外出务工的羌族青年渐渐淡忘了本民族的民歌。加之地震以后羌族人民迁往异地,受异地风土人情的影响,羌民们对本民族的民歌传唱意识逐渐减弱,使得羌族民歌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因此,唤起羌族人民对羌族民歌的保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四、羌族民歌的保护措施

  羌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民歌文化也是我国56个民族的民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受了重创的民族,保护其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自然也就成了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职责。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羌族民歌。

  (一)唤起羌族人民自觉传唱羌族民歌的意识

  经历大地震之后,许多羌族人民面临迁徙,也有许多羌民面临原地重建的现状。在这个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许多的羌族人民会疏于对羌族民歌的传唱和保护,甚至于遗忘。因此,唤起羌民们唱响自己昔日熟悉的歌曲,并使其一代代继续繁衍下去尤为重要。

  (二)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

  学校是人类文化知识传播的最主要场所,在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指引下,科学而有效的把羌族民歌融入到其中,是羌族民歌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有利保证。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羌族人口急剧减少的今天,只有让羌族民歌进课堂,让羌族民歌的传承者进课堂,让广大基础教育阶段乃至高校的学生唱羌歌、欣赏羌歌、创作羌歌,才能使濒临灭绝的羌族民歌在不久的将来重新焕发它的光彩。

  (三)辩证对待祸福矛盾的对立统一

  地震给羌族地区和羌族人们带来了灾难,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也创造了“地震资源”。遥远的庞贝古城以及同在这次地震灾区的叠溪海子便是地震资源的充分体现。因此,在灾后重建中要善于挖掘地震中留下的特殊遗迹,结合旅游开发的其他条件,把羌族民歌融入到旅游业当中。与此同时,广大音乐工作者应与现存的羌族民歌传承者一道,深入羌族人民之中,让羌民重新载歌载舞,让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国的游客们充分领略灾后羌族民歌的艺术魅力!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音乐鉴赏课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欣赏乐音,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的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具体的某一音乐,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意境和真谛,从而使人们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的享受的一种审美活动。

  任何音乐都是在作者特定的环境、情绪、思想下创作出来的,所以音乐欣赏过程就是一种情感旅行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欣赏者的情感和音乐表现者的情感相互融合,产生共鸣的过程,从而使欣赏者的某种感情得到释放,使其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

  鉴于此,下面浅谈几种在音乐鉴赏课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鉴赏课中,学生基本上没太有专心听课的,大多数都是看其他的课本或者是做其他的作业。从这一现象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认识仍然不够,对此基本上没有兴趣。为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鉴赏老师可以从导语开始利用简练的、新颖的导语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要继续聆听的情绪,产生一种积极地学习鉴赏的兴趣。

  导语可以是故事,可以通过设置悬念亦或者是利用表演等形式。例如,以讲故事为例,在介绍音乐家的音乐时,可以先向学生们讲述一下这位音乐家传奇的一生,从而引起学生对于这一伟大的音乐家的敬仰和崇拜,激发学生了解其音乐的兴趣。这种以故事作为导语的音乐鉴赏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了解音乐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创作情感,从而通过学生对于那一时代的理解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

  2.引导学生学会聆听

  在音乐鉴赏课中,音乐鉴赏老师要改变传统机械的、单一的聆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觉,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通过长期坚持让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的能力。

  3.利用各种有趣的形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感知音乐

  在音乐鉴赏中,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音乐鉴赏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主要可以采用提问法、比较法、设置悬念法等。例如,在欣赏爵士乐的时候,老师可以从事先提问学生一些关于爵士乐的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带着这些基本的问题再取聆听爵士乐,感受其风格、旋律、节奏以及分辨其使用的乐器等。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聆听能够激发他们的聆听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聆听的音乐之中,发挥他们的鉴赏能力,真正地感受音乐的真谛。

  4.深化音乐主题

  对于音乐来说,其主题是贯穿整个音乐的核心主线。为此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主旋律的理解,让学生在欣赏之前先哼唱一下主题旋律,使学生能够把握音乐的主要基调和脉络。学生通过对主题的熟悉还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音乐语汇,有利于学生随着音乐的开始,循序渐进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主题内容。

  例如,在欣赏《卡吗林斯卡娅幻想曲》的时候,在欣赏之前,先让学生唱一唱该音乐的主题旋律,感知其中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并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记住该音乐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欣赏该作品,这时学生就能够正确地分辨音乐主题的发展和变化,比较清晰地了解音乐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并能够随着音乐的进行,深刻地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意境。这种通过唱主旋律的方式来强化音乐主题的方法,能够为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

  5、深化音乐理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需要引导学生从各个音乐要素上分析音乐作品,辨听音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具体、更加清晰地理解音乐中的形象和意境。同时还能够进一步认识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形式等,深化对于音乐的理解。

  例如,《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节奏紧密、速度稍轻快、旋律跳动起伏,并伴有强弱变化;第二主题节奏宽广,速度较慢、旋律悠长舒展。通常来说,紧密的节奏、明快的速度以及跳动的旋律表现的都是紧张、激动、快乐的情绪,在这部作品中则是表现小姐妹活泼、朝气蓬勃的形象。而宽松的节奏和悠扬舒展的旋律一般则是表现宽广、深沉、平静的意境,在这里则是衬托草原的静谧和辽阔。通过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知识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草原放牧》的真正意境的理解,把握住该音乐的中心灵魂。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逐渐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感受音乐的真谛。


音乐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2.大学音乐鉴赏学习心得论文1000字

3.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大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406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