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艺术方面博士论文参考范文

艺术方面博士论文参考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艺术方面博士论文参考范文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方面博士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方面博士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谈建筑艺术与艺术修养

  没有良好的艺术内涵,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的,这是因为建筑对艺术的特殊要求所决定。建筑既需要理性思维,有需要感性艺术补充。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没有理解透彻建筑设计与艺术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对艺术与建筑的结合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有些学者单纯的将外观美学理解为建筑艺术,而没有将艺术的精髓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真正的建筑艺术修养具有什么样的内涵。

  1 建筑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艺术对于建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成功的建筑其实就是一件艺术作品。这是许多学者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建筑学不仅仅是设计功能实用的房屋场馆,也不仅仅是按照现实需要设计各种造型奇特的高楼。建筑是社会环境的重要客观存在,直接影响人们对其的审美感受。 因此,建筑物需要承担两种独特的功能属性,一个满足现实使用需要,另一个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这种功能要求将建筑纳入到了艺术品的范畴之中。

  2 艺术在建筑领域的特性

  一般而言,建筑具有明显的两重属性,一个是适用功能,另一个是审美需求。前者是客观理性的,后者则是感性的。对于建筑物来说,它的审美需求远没有其的实用功能重要。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说过,建筑是“供人享用的”,也就是说建筑要考虑实际功能,但是设计理念一定要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上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理念来找到答案。埃及金字塔的本来用途不过是一个坟冢,但是它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这又是为什么呢?有哲学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它在建设设计过程中高度体现了线条与美的融合,具有艺术的高雅气质。它之所以能够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不是因为它的功能作用,而是因为它包含的艺术气质。

  3 建筑艺术修养的几个方面

  梁思成曾经说过,“建筑物是永恒的存在,它具有很明显的视觉吸引力,是当地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用十分简单的言语,描述了一个十分深奥的建筑学道理。建筑师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们的职业十分高尚和特殊,是体力与脑力结合的职业,必须掌握丰富的思维技能和生活理念,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观察世界。要提高艺术修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艰辛。笔者以为,提高艺术修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

  3. 1 艺术观念

  艺术观念, 是指艺术观和审美观。艺术修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是观念具有更加突出的主导性作用。不会有人否认观念是作为文化背景而存在的。认识艺术的性质和规律、体现美学理想和艺术趣味等等, 艺术中的一切行为均要受到观念的影响和支配, 它决定着艺术创作的倾向, 指导艺术活动的的始终。我们知道艺术的本质问题是形象问题, 在建筑中就是形式, 现在就以此为例来看看观念的作用。形式是建筑存在和建筑艺术本体确立的标志, 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 就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形式, 而建筑的形式恰恰与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中艺术的形式和美, 永远不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它来自于建筑师的创造。建筑师的艺术修养和造诣是通过作品设计来体现出来的,客观形式影响观念的表达,观念决定着客观形式的具体表现。首都北京天安门的设计思想,就是秉承了“非壮无以重威”的设计理念, 因此天安门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是那么的雄伟庄严,很好的体现了建筑物“重威”的灵魂, 把权威感渲染的淋漓尽致。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形式是观念的产物, 观念在艺术创作中所起的支配作用。

  3. 2 生活体验

  解决好艺术观念的同时, 还应当注重个人的生活体验。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和周围的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每个人的艺术内涵都不是孤立养成的,而是在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个人的艺术涵养具有很明显的社会属性。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土壤,各种艺术创造灵感和思维都来自于生活的浸润,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艺术之花就会枯萎和凋谢,失去活力。屠格涅夫在谈创作时说: “我没有随意发明的天才, 总是需要一个使我能够站稳脚跟的基地”,这个基地就是社会生活。我国的艺术家很早也提出了“饱游饫看, 历历罗列胸中”,“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观点。只有熟悉生活, 认真地观察体验生活, 艺术创作及表现才能有本有根。此外, 丰富多彩的生活里, 到处充满着美的踪迹,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生活中“美”可以说无处不在, 只是你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果不用心去感受, 哪能发现你身边的美? 虽说览物之情因人而异, 同是一片夕阳里, 有人发现“家在图画中”,有人只见“枯藤, 老树、昏鸦”。不论是叹息“只是近黄昏”还是“喜作黄昏颂”,说明生活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能力, 做到同罗丹所讲的: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大自然中高山流水, 青树绿草, 在每个人眼里看起来都一样, 可是在主体感受的支配下, 便能有感而发, 加上职业素养的作用, 它们就变成为美妙的画、诗、乐、舞等等。人的心理陶冶和锻炼需要有意识去强化, 这样才能具有敏锐性,才能自觉领悟到生活带来的丰富启示。

  4 结束语

  艺术修养是长期修炼才能够获得的,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 加强理论,确立健康的审美能力; 丰富技能, 增强表现能力的目的。“下笔如有神”是历经“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艰辛, 厚积方可博发。抓紧当前, 学好技术, 提高修养, 为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师而努力。

  艺术方面博士论文参考范文篇2

  论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

  “生活从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美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被我们忽略了而已。所以可以说,发现美的眼睛是发现艺术的钥匙,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艺术的分类上,我们知道有很多种类,但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美。这种美是震撼人心的,从身体到灵魂都带给人巨大的震荡,让人们感受生活对于艺术的需求。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艺术,艺术一直伴随着我们人类集体和个体的成长。因此,艺术对于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1 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审美特点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而西方古典艺术主要沿袭了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时期所追求的传统的艺术风格,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西方古典艺术以追求理性美为创作的基本原则,以对客观事物或者人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提炼为最基础的创作方法。在这些创作的艺术品中给人们一种真实、生动、高贵、典雅、严谨、明晰、纯净、明丽的艺术形象,这就是古典艺术带给人最大的感受。

  而现代艺术是相对传统艺术而言的,有时候,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与古典艺术、古代艺术相区别。现代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跟非理性哲学具有密切关系,以书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从此奠定了现代西方艺术挖掘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主体非理性、反逻辑的生命意志与冲动的艺术表现手法。

  2 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回顾20世纪的现代艺术,我们可以概括地讲,现代艺术针对古典艺术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打破古典艺术对规范的遵循,现代艺术反对一切规范,是无规范可循的;第二,打破古典艺术坚持的艺术与生活的界限,现代艺术把艺术还原为生活,将生活指定为艺术。在现代艺术的持续不断的颠覆活动之后,我们丧失了判断艺术与非艺术的标准。任何一种可以表达人们情感、理想、或是想法的表现形式都成为现代艺术的具体表现。人体行为艺术、建筑表现手法都与古典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现代艺术设定的文化环境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都被迫成为对“艺术是什么?”的哲学追问。现代艺术已经颠覆了古典艺术的那种规范与界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3 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

  现代人所面临的世界似乎没有意义、没有美,也没有诗。城市失去了旧日的梦,乡村被日益扩展的城郊所替代。贵族被瓦解了,君主的辉煌也已经不见了,宗教的崇高理想也消失了,从军的荣耀不再了,农夫的简朴生活状态也不见了。现代人的生活似乎被工业文明“摧毁”了。于是,艺术家们在面对着一个似乎没有意义、也没有美的世界,面对着一个没有荣耀,也没有英雄的世界,现代人选择了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注重。

  在过去,古典艺术家总是试图表现世界和美化世界,而现代艺术却完全置世界于不顾。过去,艺术家总是循规蹈矩,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论是诗人、雕刻家或画家,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之后,才能掌握一种艺术形式的规则。而他们也只有在掌握了这些规则之后,才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家,并进而去尝试创作与创新。与此相反,现代艺术则摈弃了所有的规则和条例,打破了所有的条条框框,这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先抛出某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然后就自称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或天才。这就是现代艺术带给人的创作激情的来源,因为只要有梦想,并且努力去实践,就有可能创作出现代艺术风格的作品。例如人体行为艺术就是一种极具现代表现风格的行为艺术。这些现代艺术家竭力创造能引起争议的作品,以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世界更加清晰的认识。

  现代艺术是从后印象主义中脱离出来的,其中杰出的代表主要有:修拉、高更、梵高以及塞尚。他们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先河,带给人们一种另类的美感享受。从他们的著名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异样的美丽”。如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的下午》:

  这件作品取材于当时巴黎人沿塞纳河岸休息的简单情景。从色彩的运用来说:互补色——红和绿、黄和紫、橙和蓝的运用,细腻的技法,造成复杂的马赛克效果。这种技法后来被称作“分色主义”,也叫“点彩”。在这件作品中,作者将古典传统的透视法与现代趣味的光、色以及图案一致起来,达到了古典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可谓是画中佳品。正如这件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古典与现代并不是完全孤立的,现代艺术也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完全批判,而古典艺术也不是一味的“美化世界”。二者之间是存在共通的东西的:给人美的享受。这就是艺术的全部精华。艺术虽有派别之分,但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的传达”是一致的。

  4 结论

  文章简单介绍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的不同特点,并且指出了两种艺术派别的发展趋势,最后重点论析了二者在表现美和传达美的共通性,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给人美的享受。

296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