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视电影 > 关于电影的论文样本

关于电影的论文样本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电影的论文样本

  电影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成为了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的论文样本的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电影的论文样本篇1

  浅谈《啼笑因缘》文本与电影意象比较

  《啼笑因缘》最初在《新闻报》副刊《快活林》连载,当时据说“上海市民见面,常把《啼笑因缘》中故事作为谈话题材,预测它的结果;许多平日不看报的人,对此有兴趣,也订起报来了;预约改戏,预约拍制电影的,早已纷至沓来”。之后更是一版再版,到现在已累计畅销上百万册。严独鹤说:“一部小说,能使阅读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的新记录。”老舍先生称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是个真正的文人”。此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影响经久不衰,堪称经典之作,张恨水取得“通俗文学大师”的称号,它起了重要作用。

  此书被多次改编成话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电影居多。1975年邵氏公司投资拍摄电影《新啼笑因缘》,与文本相比,主人公出场顺序、人物性格、场景设置、意象选择等方面均有所改编,本文主要从意象这一角度论述。

  一、文本意象

  张恨水受《红楼梦》影响,注重细节描写,喜欢在文中留下诸多线索,前后对照,使文章融为一体。张爱玲曾经说过:“中国观众最难应付的一点并不是低级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们太习惯于传奇。”所以《啼笑因缘》文本中安排了多种意象,用来暗示情节发展,增加文章的神秘性与传奇性。

  文中家树与凤喜会面时经常提到凤喜屋前的门帘。搬到新居后,家树来访,凤喜向家树歪头暗示,家树一看,“原来是新制的门帘子,高高卷起呢”。这卷起的门帘代替了凤喜邀约的话。随后,沈三弦回来,本打算和凤喜商量事情,可是“见里面屋子的门帘已放下,就不便进去”,只是“先隔着门帘咳嗽了两声”。这时,放下来的门帘代表了主人的拒绝与隐私。凤喜听到来人后“打起门帘子”,沈三弦这才将借钱之事说出口。后文中,家树和凤喜为钱的事争吵,家树见凤喜有少许怒容,“就要去放下帘子”,这表明家树有所妥协,想要两人单独平静地解决争吵。

  帘子仿佛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帷幕,帘子放下,便增加了一层神秘感,主人公也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不受外界打扰,代表二人感情稳定;帘子打起,二人与外界接触,消除了隐私感,同时也受到金钱、名利等影响,预示二人感情的破裂。

  文本中还加入了梦和电影两种意象,暗示接下来的情节走向。第四回中,秀姑做了一个梦――与家树两人在公园把臂同游。此时秀姑怀有小儿女心态,面对家树芳心暗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幻想自己与心上人在公园散步。第十八回,梦中情景真的实现了,秀姑与家树在花园相约,与前文形成对照,但此时心境已大不相同,秀姑放弃了对家树的幻想,一心一意为他与别人的未来奔走。梦与现实场景一样,但实质大不相同,梦境的再现让读者体会到物是人非,感悟到现实的悲凉与无奈。

  第八回,家树与丽娜一起看电影,电影讲述贵族女子与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不满女子的奢华,女子便为之摒弃繁华,努力学艺术,艺术家感动并告知本就爱上了她,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看后深有感触,丽娜评价说:“我想一个人要纠正一个人的行为过来,是莫过于爱人的了。”家树说:“一个人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也是莫过于爱人的。”读到本书后半部分,便可看出,两人之后的发展,尤其是丽娜的行为与前文电影的情节极其相似――丽娜被爱情所伤,决心改变家树不喜欢的奢侈之风,退去繁华,隐身于乡下,后与家树相见,开始了一段新生活。前文的电影已经预示了二人的结合,障碍重重只是时候未到。既然是暗示,那么对二人的话也可以进行一番探究。丽娜一开始就爱上了家树,家树貌似一直在躲避,但又经常与她一起出游,偶尔也会“心中微微一漾”,再联系前文家树在电影后说的话,他作为改变人的行为的人,是不是之前也已经爱上丽娜了呢?

  梦与电影这两种意象自身就带有神秘性,用此来暗示故事发展,人物好像受到命运的牵引,使得文章更加传奇。意象的串联使得后面的情节合情合理,文章浑然一体,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电影意象

  电影与文本形式不同,但都采用叙述的手段进行表现与表达,张骏祥在《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中提出“电影就是文学”。虽然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此说法过于绝对,但不可否认,“电影只有具备了像文学一样的叙事功能,它才能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因此电影也注重意象的营造,以增强艺术性。

  与文本不同,电影中的意象褪去了神秘感,注重视觉刺激,以浓重的色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电影《啼笑因缘》中最明显的意象是凋零的玫瑰花。玫瑰花是

  大帅府里的装饰,本应该用来提高房间品味,增加生机。但电影中因人为原因而凋落的玫瑰花却给观众一种压迫感。此意象在影片中共出现过三次――凤喜被大帅强占时,凤喜被打时和关氏兄妹刺杀大帅时。这三个片段是重要的三个转折点,分别代表剧情陷入困境、矛盾达到高潮、矛盾得到解决。在危急的时刻,人人为剧中人命运担心的时候,配上火红的玫瑰花,以激烈的红色给观众以感官刺激,增加紧张感。例如,凤喜在大帅府的遭遇,本就让读者紧张,看到满地玫瑰花,一方面联想到大帅的粗暴;另一方面,玫瑰花的爱情意义被消解,讽刺性极强;凤喜被虐待时,没有正面拍摄她的神态,但散落的花瓣暗示了凤喜此时也像花瓣一样,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被无情的鞭子摧毁;关氏兄妹刺杀大帅时,火红的玫瑰不再美丽,而有一种妖艳之感,代表了气氛的不寻常,为本就胜负难分的场面添加了紧张感,同时那散落一地的花瓣代表情况脱离控制,仿佛随时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更增加了恐惧感。

  除了增加危机感,玫瑰花还代表了另一种意象――血。玫瑰花是红色,和血的颜色一样,每次这个意象出现都伴随着鲜血。第一次凤喜被掳到大帅府,挣扎中碎了一地的玫瑰花瓣,代表了凤喜的处子之血;第二次凤喜被虐待,鞭子打落的花瓣,代表了凤喜身上的血,也是她心中在泣血;第三次,关氏兄妹刺杀大帅,凌乱的屋子里散落着的凌乱的花瓣,代表关氏与大帅身上流出的血,也预示了大帅的死亡。用玫瑰花代表两种意象,增加了文化气息,内涵更加丰富。同时,用美好的事物代表污浊的血,带给观众一种惋惜之感,消解了美的含义。

  文本讲究以意象串联暗示情节发展,增加文章的神秘性与文学性。同时设置阅读障碍,需要读者细细琢磨,使其在思考中得到阅读满足感。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加入各种意象,各种线索穿插其中,简单的故事顿时变得有趣味,读到某个与前文对照的片段时读者会恍然大悟。影片则注重视觉效果,意象同样为剧情服务,但在选择时则以颜色鲜艳的具象为主,例如电影《啼笑因缘》中的玫瑰花瓣,通过视觉刺激让影片在观众的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总之,意象对故事发展意义重大,选择正确极为重要。

  三、结语

  “《啼笑因缘》堪称一部兼具较高审美直觉、审美想像和审美理解因素的佳作,虽思想性稍逊,但可读性、艺术性成就突出,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小说故事性极强,虽然人物不多,但情节复杂曲折,虽然历经多年,但影响不减,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有人担忧电影的兴起会影响文本阅读,尤其两者有较大区别时会使原文本被误读,但这种担心不必要,正如兰州大学的李晓灵教授说,“对文学而言,电影的全面侵占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它在传统艺术和传播领域的霸主时代的终结,同时也将宣告文学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里,文学将在电影的光华世界涅重生。”《啼笑因缘》电影虽然与文本有所出入,但开拓了另一种思路,传播了另一种思想,满足了观众的不同要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本。另外,现代化媒体有利于加深对原文本的感受,有利于文本的传播,使得接受人群扩大。文本是电影的基础,电影反过来也促进文本的传播与接受,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关于电影的论文样本篇2

  浅析当代新古典主义国产电影的美学理想

  中国电影在这些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包括主旋律电影《红河谷》《黄河绝恋》,抗战电影《遍地狼烟》《果儿满山红》《金陵十三钗》,历史题材电影《赵氏孤儿》《孔子》,还有青春类型电影《观音山》《山楂树之恋》等,多种类型百花齐放。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再解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交流等电影主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的主流思想,在诗一般的美学画面内展现出民族情感、历史文化价值判断的同时,真正写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普遍的人性力量。

  一、个体情感与群体义务的和谐

  古代中国的传统理念突出一个“和”字,保持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文化传统的精髓,因此传统文化突出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新古典主义则要求个人的情感要遵从民族和社会利益。从国内的一些主流价值观电影来看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为纪念国庆50周年所推出的电影《黄河绝恋》就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电影。片中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如观众熟悉的外国飞机驾驶员欧文,阳光活泼的小朋友花花,还有八路军女战士安洁等。那日,天朗气清,微风习习,阳光温柔,再和着优雅的乐曲,安洁就这般出现在欧文的眼前,对他说:“现在你是安全的。”她那样温柔地笑着,好像让那个战争年代都变得温暖起来。

  他们站在巨浪翻滚的黄河岸上,安洁仰头望天,阳光在她的脸上镀上了金线,环绕她的全身,欧文仿佛深深迷失在她的美丽中,不能自拔。与日军战斗使安洁身负重伤,为了挽救欧文及小女孩的生命,她毅然斩断吊桥绳索,阻断了敌人的前进,同时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安洁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赤红的旗帜深深地插入每个人的心中,尽管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碾过无尽的岁月,它都不曾在我们心中褪去颜色。新古典电影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是因为从选材到内容,再到它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同时也展现出一种新的艺术气质。

  曾获多项大奖的电影《红河谷》所讲述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山河之美与战争带来的一片狼藉。剧中典型人物丹珠在敌人的野蛮屠戮下毫不畏惧,唱着震人心魄的歌曲坦然面对死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山上白雪皑皑,宫殿巍峨繁华,天空湛蓝如洗,每一种事物仿佛都融入了光明的力量与内心的情怀遥相辉映。人物形象鲜明立体,也为电影赋予了新古典主义的气息。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体现国家主流价值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个人思想与国家民族精神共存的影片内容展现了当下中国电影逐渐散发的新古典主义价值观。由陈凯歌指导的电影《赵氏孤儿》并没有采取传统的悲剧剧情作为主导,在老版本的《赵氏孤儿》里,正义势力最后战胜邪恶势力不是在正反两方经过调解达成一致,而是两方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斗争,牺牲了许多士兵和无辜百姓才达成目的的。陈凯歌在这方面的处理就抛弃了传统解决问题的战争方式,也没有重点描述程婴的艰难复仇过程,电影剧情发展得也较为恰当。电影中的程婴身上充满了市井气质,与老版本的那种英勇、正义的性格截然相反,而影片中的反派人物屠岸贾原本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他的形象应该是做尽恶事的,而在陈凯歌的电影里,他在电影的后期转变成了一个可以和孩子打闹的慈祥父亲,懂得疼惜妻子的合格丈夫。

  因此,陈凯歌的版本并没有将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作为影片的发展推动力,就算是在故事情节紧凑的前半段也没有明显的夸大和巧合,而是让主人公的命运推动剧情的前进。在程婴身上体现出了陈凯歌吸收新古典主义精神,弃用传统悲剧思想的理念――天命所归,他呈现给观众的是主宰自己命运的英雄,不是听从上天安排,这样的英雄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卷入一些棘手的漩涡中,遭受打击的主人公会以坚强的意志力和过人的能力逐渐闯过难关,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开始报复那些仇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壮举。程婴在剧中说过“这就是命啊”。虽然命运这个东西人们无法改变,但是程婴最后所展现出来的忠义与之前的市井之气合二为一,屠岸贾的仇恨在父子间的亲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此时正义与和谐变得没有那么明显,有了统一的趋势。影片中个人将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首先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并且他又将集体利益与个人荣誉、情感和地位结合到一起,也就是在实现集体利益的同时,也会使个人情感得到一定的满足。这些新古典主义思维都很好地体现在了《赵氏孤儿》里面。

  二、现代意识与古典理想的融合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正处于社会快速转换中的人们在为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欢呼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代意识和古典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电影重点关注和吸取养分的源泉。影片《边城》中的许多场景都在试图呈现湖南当地特色的景致和质朴,清澈的湖水、屹立的白塔、洁净的天空、碧绿的山丘等,所有的东西都展现出了它原有的魅力,画面是如此的安静,又是如此的令人心潮澎湃。电影中,在青山绿水环绕的质朴空间里,翠翠是单纯至极的,爷爷的举止投足也是透露着原始状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人忘却人与人的狡诈,天地人三者相融。新古典主义希望通过对和谐美的极致追求来展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和谐美与形状美不同,它是想要从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基础上诠释“悠然美、健康美、生态美”。这些电影创作者正是按照这种方法,寻求对于艺术和生活的统一,使用新型审美和传统文化拯救古典人文思想,从而解决目前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也就形成了这种新古典主义思想。

  影片《观音山》里,三个高考落榜的年轻人相约走出家门,想要通过旅行找到人生的出路。故事的前半段,三个风华正茂又失意的年轻人一起租住在了孤身一人在家的中年妇女的房子里,这个女人名叫常月琴,她的丈夫和儿子都过世了。这些年轻人整天在夜店与酒吧之间游荡,丝毫不知道人生将往何方。到了故事的后半段,几个年轻人偷偷地爬上火车,跟着火车前往观音山游玩,在山上他们碰到了常月琴,几个人一起凝望着地震后观音山的遗迹。故事的结尾,几个年轻人和常月琴合力将地震后被毁坏的观音庙修缮。电影讲述的是城市青年的故事,导演李玉并没有将吸引人眼球的都市生活、繁华城市等元素融入电影中,而是用平铺直叙的手法直截了当地展现现阶段都市中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

  几个年轻人偷偷爬上火车顶去往观音山,火车在山间和隧道之间穿行,此时的电影画面有时一片漆黑,有时白到让人刺眼,主人公南风的头发在空中随风飘荡,几个人迷醉在这个环境中,城市、火车、隧道、山间等几个场景交替出现,暗示了电影中几个年轻人的内心从迷失到逐渐明朗的过程,也暗示了他们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电影中的这座观音山也和当地人一样遭受到了地震的毁坏,几个人一起修缮了观音庙,让这座庙焕然一新,也让几个人从压抑内心的阴影中释放出来,逐步走出人生和心理困境。在回去的列车上,几个人与观音山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净化后的现代人与修缮一新的古朴大山交融到一起。这样的融合就如同现代文化思想与新古典主义思想之间的统一,是电影人以及当代中国人想要追寻的境界。

  这些年的电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小人物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认可,例如,影片《一诺千金》中黄渤饰演的主角喜良就是一个典型。喜良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工,还有一个家庭不幸的小孩是电影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两个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因为一句承诺被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与以往思想觉悟很高的英雄人物相比,喜良拥有小人物的性格,他很市井,他很不愿意遵守承诺,但是他善良,这已经足够让他成为让人敬仰的角色。正如电影题目一般,喜良始终将“一诺千金”作为人生信条,他同孩子共同经历贫穷和苦难。这种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善良、纯真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理念,这种道德理念与人性、人情交汇到一起,具有明确的时代个性,并且体现出新时代与传统思想融合的新古典思想。

  新古典主义推动者注重开发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试图透过连续不断的改革完成现代意识与古典理想相融合的任务,目的是寻求一种最终的现代性理想,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交流、碰撞中反省与重生的精神历程。

  三、审美取向与伦理价值的统一

  时下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够坚持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古典主义思想主题,不只是中国电影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和促进现代与传统统一的探索精神,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在这种探索精神的指导下恪守独立自主的审美理念。不管是《边城》里那浑然天成的质朴画面,《红河谷》里主角慷慨赴义的人性之光,还是《一诺千金》里恪守传统底线的喜良,这些富于诗意的画面展现了审美与伦理之间契合的新古典主义思想。张艺谋指导的影片《金陵十三钗》也体现出了浓厚的新古典主义思想。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沦陷的南京城,在一个教堂里一些互不相识的中国人、外国神父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电影选择在这种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表现人性的善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表现人性的光辉。张艺谋用诗歌一般的画面,向观众展示了在这场民族耻辱的历史中存在的亮光――人性的魅力,很好地诠释了新古典主义思想内涵里面的审美思想与国家情怀之间的融合、协调。当影片中的秦淮河女人们用极具地方传统特色的语言和唱腔唱响《秦淮景》的时候,影片不觉地将观众从屈辱的现实拉进了古代时期的盛世南京,精致的腔调和美丽的回忆交融于悲痛的情绪和人性的光辉之中,个人、集体、人性、历史都在此刻融合。

  新古典主义思想的关注点是个人在其生存年代的人生感悟和理解,把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归功于人性的发展,电影创作者所要展现的不是那个年代,而是要体现人性在那个年代的层次。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导演张艺谋再一次用他那穿透力十足的画面、让人深思的年代故事展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的悲惨爱情故事。电影的特殊时期是““””时期,用主角静秋的回忆作为叙事视角,向观众展示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小桥流水、山青水蓝、人心质朴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诗一般的场景不仅包含着恬静、典雅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思维,还包含了创作者对于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以及政治的反思。

  四、结 语

  每次对于过往传统和古典的回顾与发展,都说明人们正在用现代人的思维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些过往,当前中国电影形成的新古典主义思想,想要将新古典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人情融入特殊的历史时期当中,目的不是展示这段历史时期的景象,而是要寻求一条与人性发展和完善相协调的道路,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融合中寻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新古典主义思想把社会发展与人性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把人性发展看作推动力。新古典主义思想是电影创作者和其他艺术工作者对于现代社会和古典社会的反思和发展,它继承了两个社会的特点,新古典主义思想在美学与思想两者的碰撞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337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