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历史学 > 文化历史论文

文化历史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文化历史论文

  历史文化能够通过各种各样书面的、文字的形态进行传承,汗牛充栋的书本就是它很好的物质载体。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化历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文化历史论文篇1

  解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摘 要】随着旅游热潮的兴起,作为历史文化的另一种载体——历史文化村落同历史文化名城一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的关注,而居民由于认识不足和对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对建筑、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因此发现和认同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价值在当下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该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概念的界定、必要性地阐述,报告了历史文化村落需要保护的内容和重点,试图引起人们对历史文化村落的重视。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1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定义及必要性

  1.1 历史文化村落的定义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提出历史文化村落的概念。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在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时,将其完善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

  具体来讲,历史文化村落系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村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历史文化村落实际上可以看作一个文物保护单位,是应该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同时它具有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诸多要素,同历史文化名城一样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过程。

  1.2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定义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是以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为目的,以确定保护的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1.3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必要性

  历史文化村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着现代化,和谐的环境遭到破坏:农民富裕之后,开始向往使用上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想改造古村落的布局和民居内的陈设。村民纷纷将古建筑拆除,营造新房或旧房翻新;将原本弯曲的河流改为笔直的河道;将巷道改为柏油马路......历史文化村落的数量日渐减少。

  但是历史文化村落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农耕文化的精粹,是一个群体或辉煌或寂寞的历史纪念碑。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它们有经济、历史、旅游和欣赏的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2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内容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一样,以“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原则。其保护的主题是——历史文化村落代表性的建筑、街道、古迹、水系、民俗传统文化等等。保护的内容涉及整体、局部和个体,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村落整体空间环境

  村落整体空间环境是历史文化村落的整体建筑风格和其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村落的总体布局形式以及街巷、民居、水系等物质要素的格局、肌理和风格,不仅体现规划布局的基本思想,记录和反映一个古村镇格局的历史变迁,更印刻着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心理、行为与村落自然环境的互动、融合的痕迹,是保护规划最重要的内容。北京杨家峪历史文化村落,村落布局规整,巷道纵横贯通,集民居、碾房、水井、广场、溪流于一体。村落四面环山,与周边山景有机融合,整体呈“黾”字形格局,黾勉意识正符合中国农民“朴素勤勉”的道德规范和民风民情;建筑随地形西低东高,其风格是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导,兼顾民国时期的近代建筑所形成的整体建筑风格与风貌,反映了所在地区的主流特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2 历史街巷

  历史街巷是历史文化村落的风格、景观的局部反映。是村落的主要公共空间,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空间活动系统,容纳了人们的居住生活、商业交往和游憩观赏等多种活动,是反映历史风貌的主要廊道。街巷空间应包括街、巷、弄、河,以及广场空间等。街巷空间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信息:空间尺度、立面、铺地、小桥、河埠等。以杨家峪历史文化村落为例,杨家峪整体上呈“井”字形街巷格局。其街巷空间层次变化丰富,街巷空间开合有致,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交替出现,街巷两侧明清建筑和围墙所形成的界面变化丰富。街巷两侧的建筑特点很明显的反映了过去村民生活、交往的场景。

  2.3 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遗址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地址,可细分为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窑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

  一般地说遗址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的活动。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很高,如古代居址能够提供关于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状况方面的完整的、重要的资料,据此可以阐明这一遗址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内容,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史有很大帮助。

  2.4 村落历史演变、建制沿革以及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演变、建制沿革能够反映村落发展历程,能够反映村落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全过程,对于研究其历史文化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指历史文化村落丰富的乡村传统文化内容,如民风民俗、名人逸事、名人诗文、民间艺术等,它们和文物古迹、传统民居相互依存衬托,构成村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它更能真是的反映人类历史活动和精神、行为的特点,是保护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重点

  3.1 传承文化的原真性

  我们进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同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样,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历史、继承文化,因此,“尊重村落生活中历史环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历史真实性”是目前我们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和保护的最终目标。

  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是历史文化村落价值特色的根本所在,在保护整治的过程中应很好的传承,应防止不合理使用及额外添加对建筑遗产造成的真实性损害,任何修复工作都应力争做到最低限度的干预、使用原材料,并采用可逆性技术。

  但是,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从某种程度上只是强调了表象的、物质的一面,没有涉及到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总是提倡“整旧如旧”,但是如果不考虑与之相伴的生活群体,不考虑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不把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部分去整体考虑,我们就无法继承历史文化的全部,因为人的活动包括了衣、食、住、行和娱乐,历史文化遗存很难全面的反应人类活动的全部行为。村落历史演变、建制沿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其实就是保护一个地域的生活场景,是对历史文化遗存所反应的人类活动行为的补充。因此,历史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因该从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着手。

  3.2 保持村落景观历史演变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并非短期内形成,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吸纳了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够反映不同阶段人类历史活动的规律和方式。村落文化景观包含其建筑形式、相关的民情风俗以及村民的行为生活方式等等,是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的历史积淀,是其地域文化的再现。

  村落景观构成的主体——古村落居民,是该村落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村落文化景观的构成中,当地村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他们是村落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通过他们所进行的文化景观保护才是有价值、可实施的。我们所强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既是指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要以综合协同的观点,以人为核心去探索村落景观历史演变的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建立有序的人与环境、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

  3.3 协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要与村庄建设即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村庄功能、危房改造和提高居住生活条件相结合。村落内的建(构)筑物的保护和整治,应根据其价值、现状、原使用功能与现区域规划功能的要求进行合理更新,实行分类保护和整治。村庄建设必须与历史文化村落整体风貌相协调。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结合旅游对历史文化资源适度开发和利用,避免在开发旅游时因为要修建停车场、旅游接待中心而破坏村落整体风貌,有效利用资源带动村庄的经济发展,做到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林琳、吕斌、盖世杰,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存续现状的多维探析——以北京东郊为例,《规划师》,2010年第02期.

  [2] 庄园、李睿,浅谈村庄整治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4期.

  [3] 肖佑兴,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为例,《城市观察》,2010卷2期,174-182.

  文化历史论文篇2

  谈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

  摘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历程,各族人民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这段历史本身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之前,历史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的是文化自身的生命力和发展惯性。而在我们现代化发生之后,相应地给历史文化的表达带来了一些现代化的特性。本文将在现代化的背景之下探讨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途径,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历史元素;文化符号;现代情境

  20世纪前后,在科学技术力量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了现代性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赶上了现代化的大潮,这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很大的挑战。我们的知识系统和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的表达途径变得更加多元,不仅有传统的教育传承,产业开发和传媒传播的力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现代化不是乌托邦,它也给历史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物质世界空前繁荣,人的物质需求在得到一定满足的同时欲望也在不断膨胀,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历史文化的基本表达方式

  教育传承。教育传承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最传统的传承方式。在教育体系中,历史文化能够通过各种各样书面的、文字的形态进行传承,汗牛充栋的书本就是它很好的物质载体。另外教师的讲授是通过口头形式来传播历史文化内容。通过书本和口头的传播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想象中的体验和间接的感受,让人们对历史文化有一些大致的了解,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接触、体验、学习历史文化。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均教育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成为最普及、最基础的传承方式。

  媒介传播。自大众传媒产生以来,就拥有了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对历史文化进行创意表达和传承表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在广播、电视上会播放反映各地历史文化风貌的节目,电视剧、广告、电影等形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纪录片拥有记录功能,它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下了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人文地理等,人们在通过大众传媒观看纪录片的时候,能够从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一种多方位的体验。

  产业开发。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也带来了消费结构的转变,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刺激了文化市场的成长、成为文化产业的原动力。各地纷纷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遗址、寺院、园林等有形的文化遗产,儒道释、舞蹈、文学、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以及民俗等非物质文化资源都在开发之列。成功的代表有很多,比如印象刘三姐、故宫、井冈山、九寨沟。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培育新项目、打造品牌等多种途径来增加历史文化的价值。人们在进行文化消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表达的现代性挑战

  市场化的影响。现代化、全球化带来了经济人。著名的经济人假说虽然是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的理论,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有一定的适用性。“经济人直接指向利润最大化,重经验、重体验,因而不同程度地妨碍了正常的人类理性。”[1]经济功利主义让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具有了很多功利色彩。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谋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就忽视了文化、价值观等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在人们通过市场经济对历史文化进行产业开发的时候,也往往忽视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例如人们在对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的时候,存在一些低层次、粗放型、雷同化和破坏性的问题,[2]没有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大众化带来的挑战。大众文化盛行,传统历史文化逐渐失落,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在《民众的反抗》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大众文化这个概念。大众文化是被大众所接受和追捧的文化。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媒介性等特点。在大众传媒(尤其是电子媒介)兴盛以来,文化能够被大批量、低成本地生产、复制,文化消费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化的以上几个特点变得更加明显。大众文化让人们获得了娱乐体验,能够消除人的孤独感,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单一化和商业化,认为大众文化消解了大众的主体性和反抗社会的意志。从长远来看,大众文化的媚俗、同质等将会消解历史文化本身的价值,导致人的价值危机、信仰危机。

  全球化的渗透。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的扩张和个人的失落。在我国文明转型的过程中,这种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人们纷纷感叹过年没有年味、没有新鲜感,对年失去了兴趣,却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表现出越来越高涨的热情。每当这样的节日来临,商家都会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商业宣传和促销。KFC、麦当劳等外国的快餐连锁更是开遍全中国,中国的餐饮文化免不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变得不中不西。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历史文化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闭关锁国,又万万不能失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现代性挑战下历史文化的开掘与表达

  现代性的突出特点就是对传统的消解,这一特点在历史文化上尤其突出。波德莱尔说:“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和偶然,是艺术的一半。”[3]其过渡、短暂和偶然的特征增强了人们内心的文化疏离感。历史文化在多元文化震荡的现代社会呈现出一种零落的碎片化形态。而要让历史文化在现代性的土壤上重展枝叶,需首先复活历史元素,进而形成文化符号,而后在现代性的情境中重构历史文化的生命力。

  历史元素的激活。历史文化得以表达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历史元素的有效提取和再现。当代社会,历史元素的运用主要出现在影视剧、商业活动、旅游开发等领域。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但问题在于这些表达重在观赏,而忽略了人们的互动与体验。此时历史文化只是作为标本陈列在人们面前,因而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29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