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论文范文(2)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论文范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论文范文

  地域文化论文篇1

  浅谈地域文化音乐融入本土高校音乐课堂

  对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了地方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了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系统化、合理化。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在音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这种思想贯彻进去。作者长期从事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在这一问题上初步地进行了教学和科研过程的探索。

  一、加强对本土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实和丰富本土音乐文化

  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濒危的本土音乐这一文化遗产,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十二木卡姆,是一种融合了舞蹈、文学、音乐、民俗的艺术种类,具有曲调色彩变化多样的特点。这种口传心授的民间文化遗产由于歌词冗长难记,正在地区和民族中逐渐消失,那么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保护、收集整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刻不容缓。

  “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明确要求的,对于地方大学生来说,传唱本土音乐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课程教学实施的水平和范围是直接取决于课程资源是否丰富的,那么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可以让地方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健全和教学体系和优化的音乐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大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然后再加入民族音乐,最后是对外国音乐的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识,增强自己整理音乐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它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本土音乐教材的编写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魔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地方高校充分利用了地域条件的优越性,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作品进行收集整理,结合本地区音乐的特点,编写了适合本地音乐教育的教材。

  在编写教材的方面,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以本校学生的非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地区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要与当地的风俗、文化有着合理结合,让教材通俗易懂。将本地区主要的民族音乐作为教材的主要部分,在其中加入民歌、民族舞蹈、民族器乐、地方戏曲等元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素材,编写适合地方大学生使用的教材。在我们的高校教材中融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思想性很强的民歌、戏曲、民族器乐、曲艺、创作歌曲等音乐形式,这样我们可以利用高效平台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本土音乐文化。将地方音乐信息编入教材中,可以让社会、个人以及现代教育的需要得到满足。

  三、重视本土音乐教育课程的建设

  本土音乐课程的教育体系的完整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地区教育及地方高校受教育者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因此在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对西方音乐和本土音乐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处理,将当地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主要部分,让地方高校大学生们通过对本土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并且将长期大杂居、小聚居生活模式中形成的共享文化的各种因素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因素先进性比较,在传递知识的时候,还能够利用高校平台创造和拓展本土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中,若是教师具有渊博的文史知识和扎实的本土音乐基础,就能够通过规范的教学方法对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发展史形象的讲述出来;介绍民族器乐的时候能够进行示范演奏;将本土音乐文化的背景故事告诉学生,让他们产生学习本土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学效果。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之外,地方高校音乐教师还可以要轻本土艺人走向大雅之堂,他们在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走向高校的音乐继承者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可以将本土音乐带入课堂,还能够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音乐界的同仁们的努力,利于增加全社会对本土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促进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强化了对本土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

  地域文化论文篇2

  论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

  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误区就是教育改革仅仅着眼于教育阶段的改革而忽视了学前教育对于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某些情况学前教育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舞蹈教学作为学前阶段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因为舞蹈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和运动细胞;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当今在学前舞蹈教学创新过程中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地域文化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在当今社会显得十分重要。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细水长流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而西方的快餐文化则看中眼前的视觉享受、身心愉悦和实在利益,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西方的思想不断冲击着年轻人,所以在学前阶段就对其进行文化认同的培养很有必要。

  其次,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舞蹈本身就是一项集运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再加上地域文化的熏陶,孩子能够从舞蹈中健康地成长。并且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舞蹈之中的好处还能够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体现民俗文化的舞蹈都是来源于生活,孩子们通过舞蹈能够了解许多的历史故事和生活常识。

  最后,能够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学龄前的儿童总是能够为掌握一门新的技能而感到十分自豪,而体现地域特色的舞蹈往往能够获得家长和其他人的欣赏,在别人的鼓励中更能够让孩子们认为民族舞蹈是正确的、是优秀的,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二、当前学前舞蹈教学地域文化融合的问题所在

  当前学前舞蹈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不重视等等,更遑论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了。当前学前教育二者的结合存在着下面的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于地域文化没有研究,只是生搬硬套和刻意模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师仅仅去模仿所谓标准的民族舞蹈,将其传授给孩子们,而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本地的地域文化并且独创性地将其与舞蹈教学相融合,其实这种做法完全不能实现对孩子身心教育的目的。

  其次,教师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有偏差,地域狭隘思想严重。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者,他们狭隘地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指的是本地区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多民族的文化结合,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只注重本地的文化体现,不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促使孩子全面发展。

  三、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当前学前舞蹈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首先要解决学前舞蹈教学本身的痼疾。

  首先,学前舞蹈教学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做事情之前先计划的好习惯。舞蹈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增强孩子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刻的剖析。地域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区的文化,绝不仅仅指的是本地的文化。教师应当研究多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将其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的舞蹈过程中既丰富了知识面,又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本身的素质是必须的。

  最后,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形式来进行。开放式就是说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前者是说可以请一些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文化和舞蹈的教学和示范,后者则是说要带领孩子们多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带孩子们去欣赏本地的戏曲文化、去参加一些活动等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成长。

  四、结语

  舞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地域文化是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二者的结合对于学生的精神和品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学前教育者应当将二者有机结合,将二者的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并且地域文化本身具有独特性,每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是大不相同的,那么其实本文中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也只是一个大方向性的建议,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在未来,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还会在更多领域凸显出来,如何在学前教育阶段做好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是当前学前教育者应当重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1.浅谈地域文化相关论文

2.地域文化心得体会

3.地域文化论文

301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