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 >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论文

时间: 王秀芝1 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就在不断的扩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中国收入差距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收入差距论文篇1:《浅谈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

  摘要: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其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有合理的与不合理之分,不合理收入差距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平衡和社会的稳定。解决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必须作为全局的大事来抓。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各种产生不合理收入差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缩小中国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差距;原因;对策;中国居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贫富逐步分化的趋势,收入分配不公平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从改革开放前的绝对平均主义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注重效率,适当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现在部分社会成员差距过大这样一个过程的转变,使我们认识到,绝对平均不利于提高效率,而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公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当今社会上出现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时候,就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那么,怎样才能够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呢?许多学者、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既要重视并努力解决,又要进行科学分析。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市场上的欺诈和投机行为。由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存在法制不健全和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以钻法律空子和管理空子为手段获取收入,如偷税漏税,制假贩假,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等。它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且是明显的不合理的差距。

  2.行业垄断。垄断企业凭借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控制产品价格,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与竞争性企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的保险、电力、电讯、交通业等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高出30%,与此相对应,非垄断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占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比重逐年下降。这种国有垄断单位与非垄断型生产单位之间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是不合理的。

  3.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通过工业产品定价、农产品统购派购等政策,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取了大量农业剩余价值;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这两方面直接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1]。此外,中国教育投入主要投放在了城市和富裕的农村。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所得到的教育经费是少之又少。当城市已在普及微机教育,实施网络教学的今天,有的贫苦山区的小学甚至买不起必需的课桌、粉笔教育状况的差距可见一斑。同时,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严格区分为两个难以逾越的板块。对于农村人来讲进入城镇公有制经济体系非常之难,这样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城镇人口对公有制经济体系内各种位置的机会垄断并进而影响到整个资源分配结果。

  4.有的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和寻租行为。政府官员以权谋私,一方面,金钱都流入腐败官员们的私囊,另一方面,广大农民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持续地做出超负荷的付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也承担着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体制改革的代价,这些不仅拉大了其与普通社会成员的差距,也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使人们丧失对政府的信任,对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外,腐败可以让少数人或少数厂商以比市场低的成本获得稀缺资源,并利用这种稀缺资源谋取暴利,拉大了这部分人同其他大部分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财富获取收入的人的差距。这就削弱了人们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创造财富和收入的积极性,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表现出极大的不公平。

  5.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及其政策实施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根据“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由此带动全国发展”的大思路,中国制定并实施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二十多年来,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财政、税收、稀缺资源的优先供给以及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这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发区、开放城市的建设成就斐然,经济飞速增长,同时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开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距离,导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缩小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些对策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冲击所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主要来自于不合理收入差距的一面,它扭曲了人们的心理,从而产生的消极、不满甚至怨恨情绪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也有失分配的公平。对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矫正和打击,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的关系,平衡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的作用,尤其是明确政府应尽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收入差距,使其把握一个合理的限度,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需要出台一整套治理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加强监督,健全市场体系。对于垄断行业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对有些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要在一定范围内取消国家特许的垄断,允许国内外资金进入竞争,创造条件,让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以形成竞争的市场。消除高额垄断利润,同时对垄断产品价格进行控制,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工资收入的监控,合理确定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实行国家公务员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坚决打击不法收入,加强廉政建设。可以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制裁来威慑腐败现象的发生,增大其通过腐败,权钱交易等寻租行为带来不合理收入的成本。通过加强社会监督,让民众更广泛地加入到监管体制中来。出台更便捷的举报机制。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腐败的机会,而且还可以缓解人们心态的不平衡,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此外,对走私贩私、制毒贩毒、制造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要坚决打击;对部分个体、私营企业随意压低工人工资。过度剥削工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惩处,以此减少那些不正常的非法暴富机会所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

  2.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制定了“多予少取”的政策,随着全面减征农业税及附加、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到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此,一要做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住重点,确立目标,因地制宜,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二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三要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四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让尽可能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通过城镇化来增加农民收入;五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2]。结合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发展,积极研究并建立粮食价格风险基金、粮食生产保险体系等,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继续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种粮补贴,使得中国农业有长足的发展;并鼓励农村劳动力输出,妥善解决其留守子女的生活问题以及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问题。

  3.进一步调整税收政策。国家可以进一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调节各社会阶层的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如进一步完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在适当的时候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税种,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并加强税收征管,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形成收入再分配机制。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资助。首先,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低收入者提供“低保”。现阶段受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广大低收入者,其生活、教育、医疗等得不到基本保证。对于这些人,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很难改善现状,政府必须向他们提供最低保障,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最低教育保障、最低医疗保障等。同时,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物价情况,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线和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如增加对失业下岗人员的生活补贴、扩大低保和医保的覆盖面、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减免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学杂费等。此外,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计划的将农村居民纳入养老、医疗保险体系,逐步使农民享受社会保险的“国民待遇”。

  其次,积极运用财政政策,适度进行转移支付。认真落实参保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援助,确保养老金、基本生活保障金、低保金、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在运用财税手段时,不仅要重视收入上的再分配。还要注重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把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和补贴的发放与各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其他弹性就业、非正规就业,拓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渠道。

  5.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捐赠制度。让社会公众在自愿基础上,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其实质是通过高收入阶层的自愿捐赠,利用社会机制来援助低收入阶层和不幸者,让有钱人广泛地、自觉地参与到贫富同舟共济、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振中.市场经济的分配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5-60.

  [2]程法光.关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前沿,2001,(15):15-30.

  [3]宋红梅.如何看待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J].经济师,2002,(2):10-20.

  中国收入差距论文篇2:《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

  摘 要 本文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就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 中国 城乡收入差距 扩大 影响

  (一)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表1,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01年6859.6元上升到10年19109.4元,增加近1.8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01年2366.4元增长到10年5919.0元,增加近1.5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国人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二)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

  据表1,从2001-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38.2%下降到35.7%,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47.7%下降到41.1%;两者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非常小。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直处于30%~40%之间,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达到富裕标准;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一直处于70%~90%之间,远高于59%,则我国农民生活极为贫困。因此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极大。

  (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在不断扩大。据表1,从01-10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由2366.4元增加到5919元,增长1.5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持续扩大趋势。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始终比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且大的很多,因此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快速扩大。

  (四)没有强有力的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2002—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累计1.6万亿元, 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2006年,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2007年,在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些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由于没有触及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根本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依然存在。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国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严重阻碍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人们的消费倾向的高低与收入水平有直接关系。低收入群体把收入大部分用在生活消费上,消费倾向较高。高收入群体,消费部分占收入部分的比重会逐渐减少,消费倾向会越来越低。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为80%,而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为70%,相差近10个百分点。我国农村市场仅占全国消费品总市场的1/4,这与我国8亿之众的农村人口形成了巨大反差。

  (二)对城乡经济结构的影响

  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看,最主要靠农业收入。但过大收入差距使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流向其他产业,这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更是严重打击。目前由于农村的经济效益产出极低,有限资金和劳动力流向大中城市,使农村更加捉襟见肘,其发展速度远被城市甩在后边,城乡收入差距更加恶化。

  (三)对工农业协调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由于农村资金过量流向非农产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农业自身的发展,从而影响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状况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有关专家推算,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通货膨胀,40%以上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

  (四)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形成“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更富。低收入者对社会不满会越来越强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分析

  (一)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因素

  1、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2、二元结构还加剧了呈现矛盾

  (二)我国三农问题自身的特点

  首先农业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耕地数量逐年减少,农业生产没能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和后续经营。其次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绝大部分是以一家一户的种植粮食为主的单一型结构。农村农产品生产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科技含量很低,附加值很低。而这些限制都是农民的增收渠道。最后我国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我国从事农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我国农民中的科技人员很少。

  (三)城市化进程滞后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数量显著增加。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是滞后的,落后于世界城市化水平。落后的城市化进程影响农村居民素质收入的提高;农业内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我国现有的城市规模难以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财政支农比例过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足。近年总量上有所增加,支出比率却在下降。财政支农资金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总之投资太散,效率很低。

  (五)城乡金融机构非均衡发展

  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途径为:城乡金融机构不均衡使得城乡经济体发展不均衡,从而城乡经济体居民收入不均衡,最终居民收入差距产生。

  四、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

  1、调整财政支持结构、夯实农村义务教育

  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

  (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分配体制,健全监督机制和法律制度

  一方面逐步建立起国家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健全法制,加强管理,严肃执法。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自身增收能力

  农产品的选择以市场需求为准,选择有市场、有潜力和比较优势产品。资金来源,首先建立健全财政支农体系;其次将工商业资金引入农业生产部门;最后政府可以通过贴息方式来支持银行农业贷款。

  (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力度

  (六)促进农村发展的制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孙文基,李建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02).

  [2]崔静.浅析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4).

  [3] 李秉坤,赵研博.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J]. 商业经济,2010,(12).

  [4]刘长慧,宇哲.找准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着力点[J].经济导刊,2011,(02).

  中国收入差距论文篇3:《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舆论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速扩大尤为显著。究其原因,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其起到了加速促进的作用。因此,调整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势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加倍扩大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突出特征。在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由于初始条件的不同,城乡经济实际处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而后又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长距离的跑道上,两者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一、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水平从总体上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看,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在住房、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享有的国家补贴,实际差距还将更大。

  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计算不同指标进行反映和分析。以最常用的基尼系数为例,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3左右,由此看来,当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明显;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基本上是逐年扩大,1978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基尼系数为0.3, 1995年增加到0.39,而2000年为0.417,首次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2010年超过0.5,为1987年的1.67倍。从基尼系数的角度来看,我国收入差距问题已相当严重。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早就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二元经济格局,这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一)税制二元化

  计划经济时期,为加速实现工业化,我国政府确立了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其在税负上表现的最为明显,那就是农村居民税负重于城市居民。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人均税费比率为3%,实际比率在5%以上,而城市人口税率仅为0.58%【2】。税费改革后,这种状况并没有多少改观,农民税负依然沉重。

  (二)财政投资二元化

  从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的投资情况来看,政府对城市的投资要远远多于对农村的投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和完善,而我国有些农村却交通闭塞、电网老化、通信不畅,基础设施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医疗、教育方面农村居民所得到的国家财政性经费拨付额也明显低于农村人口比重。

  (三)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化

  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善,而且项目比较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还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制度,这些费用也大部分由国家和单位负担。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农村居民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拿来保障自己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步步的扩大也不足为奇。

  (四)生产要素投入二元化

  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家对第二、三产业的支持力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的支农力度严重不足,远低于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比例。社会投融资体制向城市严重倾斜,加速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却又通过财政、金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途径,转移走了部分农村创造的价值【3】,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

  (五)生产经营二元化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营都是小规模的,非常分散,这使得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背离,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经营方式的精细化、高科技的运用、规模经济都使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增值收益。

  三、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突出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与二元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就要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首要任务便是统筹城乡发展。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农村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农村城镇化要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行适度集中的农村城镇化模式,能形成新的城市分工。在城镇化进程中,还应全面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条件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注重综合效益,把握好节奏,保持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财政支农,不仅是对农业的支持,还包括对农村、农民的支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对农村地区的倾斜,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技术和信息等多种要素的投入。此外,还要加大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给农民提供一个增收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完善促进公平的财税制度

  要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必须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税制改革涉及到整个税制结构的改进,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如提高个税的起征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农业税收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税制一体化。

  (四)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工业化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有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健全政策和机制,创造有利环境,如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五)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财政支出应向农村教育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调整经常性支出结构,把农村基础教育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保证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农民的素质;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现实情况,推进农村教育,还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重视对农民职业技术的培训,将职业技能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才会推动农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四、结论

  城乡二元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认真对待,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寻找对策,支持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践行“包容性增长”,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少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M].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8-52.

  [2] 赵兴罗.分配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M].第一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67.

  [3] 赵兴罗.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财政制度研究.[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72-173.


猜你喜欢:

1.浅谈社会贫富发展不均论文

2.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3.中国梦政治论文3000字

4.中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就业增长战略论文

5.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成因的思考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