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 > 农业国际贸易毕业论文(2)

农业国际贸易毕业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农业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农业国际贸易毕业论文篇2

  浅析农产品贸易逆差对策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逆差产生原因

  (一)中国的农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土地密集型农业不具有竞争优势

  虽然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排名为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却在126位以后。并且由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导致中国的现有耕地不断减少。“1997年到2010年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746.5万亩。”所以水果、蔬菜、肉类产品、水产类产品、加工食品等需要密集的劳动力为支撑的农产品,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力。而大豆、稻米、小麦、食用植物油、棉花等需要土地密集型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则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东盟国家作为大米、天然橡胶、热带水果、棕榈油、椰子油等一系列热带作物产品和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由于地理位子临近中国,所以为中国主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来源。

  (二)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缺乏规模效益和标准化质量安全意识

  由于疯牛病、口蹄疫等疾病在世界范围类频频出现,世界各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在标准化质量安全保证意识及监管上的薄弱,导致近年来出现“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农产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农产品安全及残留物的主要被检测对象。并且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大量的存在,缺乏大农产经济带来的规模效益,所以中国整体农产品竞争力较差。

  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政策建议

  (一)针对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对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由于中国的地形地貌与东盟地区存在较大区别,并且中国人口众多,所以在农产品生产上应该注重对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大环境下,只有通过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对产业进行调整、升级。建设有利的农产品结构,才能促进中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监控体系

  目前中国已有自己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控体系,但是由于监控力度的不足,造成“瘦肉精”、“红心蛋”等农产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怎样使农产品检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成市场准入制度,成为健全中国的农产品监控体制,扩大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的重中之重。

  (三)积极扩大与东盟地区的农业投资与合作

  由于中国与东盟存在客观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且如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是人口较少、农业技术落后。中国可以通过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进行投资与合作,发展规模化大型农产经济,实现双方的互补与共赢。

  (四)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增强国际知名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销售需要从以前的粗放型发展战略转向品牌战略。一方面,品牌战略可以激发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品牌战略可以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增进出口。

猜你喜欢:

338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