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基础教育 >

浅析学龄人口变动视角中的初等教育发展研究(2)

时间: 毛娟娟 文云花1 分享

  
  二、初等教育发展何以可能?
  
  1.学龄人口减少,可以改变初等教育供不应求之状况
  20世纪末由于人口再生产惯性的影响,正值学龄人口波峰,社会对初等教育的需求增加,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今天由于育龄人口数下降和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影响,学龄人口在不断的减少。这时,社会对初等教育的需求有所减少,恰恰可以缓解长期以来初等教育供不应求的状况。
  2.利用学龄人口减少的契机,重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减少,学龄人口也就随之减少。学龄人口的减少也就加强了配置教育资源的灵活性。对于不合理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坚决的予以撤销或合并。科学合理的减少学校数量,优化学校规模,不断地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设备,这些重新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措施都得益于学龄人口的减少。
  3.学龄人口减少,可节省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
  生育率下降,学生人数减少,是否一定就意味着灾难抑或威胁?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因为学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节省教育资源,还能通过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投资水平和教育资源的质量,发挥现有资源最大作用。
  
  三.初等教育发展何以可为?
  
  1.对农村初等教育而言
  一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学校布置调整中,我们必须全面而严谨地看待问题。学校布局受地方交通状况、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应该做到因地而制宜。经济发达、交通状况好的农村布点可以少一点;经济条件较差,交通状况不好的农村布点可以多一点。一般说来,初等学校高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好,那么高年级可以相对集中。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宜适当分散。从当今的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散学点、复式班在农村仍有继续发展的必要。
  二是保障投入,加强管理。自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后,国务院明确规定,国家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所以,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教育,加大投入。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建立专用款项。对于这部分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同时,物价、卫生等有关部门也应当负起责任,加强监管,监督收费,尽可能让农村学生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
  2.对城市初等教育而言
  一是科学确定师生比和办学标准,合理确定规模。由于人口再生产惯性作用,我国人口增长呈波浪式变动。那么,学校的师生比就会随着人口增长的变动而变动,若不及时进行调整则会导致一些初等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师生比达到平衡状态,初等教育才会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教育行政部门还必须对小学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不达标的学校要严格整改或停办。所以,在确定办学规模时,我们要慎之又慎。
  二是合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针对各个小学的情况不尽相同,教育行政部门应合理规范的运用行政手段去调配已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对薄弱学校发展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与其他学校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应该顺应当前发展的趋势,合理发展小班教育。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振海.河南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布局调整[J].河南教育,2000(4);
  [2]杨延宝.当前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4(16);
  [3]公共初中教育资源闲置现象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
  [4]司成勇.城市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该向何处去[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5]胡彦杰.当前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6]杜育红.关注寄宿制学校建设--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J].人民教育,2005,(2);
  [7]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8]石人炳.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影响[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2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