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基础教育>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参考范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析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乐以冶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告诉我们音乐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而且能够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品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主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的特殊性,音乐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当中。通过音乐,幼儿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地和幼儿进行沟通,从而激励和组织他们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只有深刻明白音乐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在幼儿教育中更好地引入和应用音乐教学。

  一、音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音乐对于幼儿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其能够很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作为一种大众的视听享受,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能够震撼人心、表达思想、增进交往、修身养性,对于幼儿而言,它更是一种新奇的、可以分享的事物。通过音乐,幼儿教师可以很轻松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之处,激励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从而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

  其次,音乐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相对于死板的课本,幼儿更容易对美好的音乐产生关注,幼儿天生好动,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心,音乐对于幼儿而言就是学习的推动力,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幼儿教育中引入音乐,通过音乐的力量,让幼儿开始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音乐能够促进各学科的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音乐,它不应该是一门简单的学习唱歌的课程,而是要努力挖掘音乐的内在魅力,并在不同的学科中穿插合适的音乐,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这个纽带逐步完成对各个学科的学习。

  二、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调节人的情趣、情感,陶冶人的性情,舒缓心情。对于幼儿来说,舒适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他们的不适感和排斥感,让他们更容易接受陌生的环境和教师,稳定情绪。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教育中选择合适的音乐,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音乐的种类很多,摇滚、流行、古典、怀旧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合理挑选适当的音乐进行教学。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诉求,从他们的内心出发,选择一些轻松明快、节奏感强的音乐,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根据课程选择合适的音乐,比如美术课要播放舒缓安静的音乐,体育课可以播放节奏感强、活力四射的音乐,午餐、课间操可播放固定的音乐,提醒学生进行吃饭或者运动。最后,为了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可以适当放一些古典或者经典的音乐,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让他们喜欢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应该及时更新音乐内容,以免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

  (二)创建合唱团,增强幼儿自信心。

  对于爱好音乐、音色较好的幼儿来说,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成立合唱团,扩大他们的音乐爱好,让他们通过音乐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幼儿教师通过教会他们演唱一些经典曲目,比如《小燕子》《卖报歌》《妈妈的微笑》等,通过合唱或者舞蹈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在音乐的环境中充分发挥特长,不断提高音乐水平。另外,团队的合作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合作的意义,长时间下来,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爱好,从而培养特殊才能。

  (三)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音乐。

  幼儿教育的音乐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应该在课外活动中有所体现,比如说课间操、体育课等。在这些脱离教室环境的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调动儿童的活动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放松地投入到活动中,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音乐做出相应的行为。比如,播放课间操的固定音乐,幼儿就知道自己应该列队做操。在体育课上,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学生跑步,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于跑步的排斥感,提高学生的运动欲望。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引入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更加完美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课程,选择合适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当中,为他们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340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