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初中自然科学论文

初中自然科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初中自然科学论文

  初中自然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在自然科学中,会给学生初步介绍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自然科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自然科学论文篇1

  浅析构建初中自然科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摘 要: 初中自然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在自然科学中,会给学生初步介绍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结合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体会,总结了几点构建高效自然科学课堂的建议,希望为自然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 初中自然科学 高效课堂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初中自然科学是学生进入理性的自然学科学习的起始阶段,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动手实践、创新等诸多能力。然而,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自然科学在难度上显然要大得多,这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自然科学课堂,以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入这门学科的学习。

  一、在课堂上适当地设置悬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好奇心异常强烈的年龄段。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这一心理优势,恰当地设置一定的悬念,就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浮力”这节的内容时,就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一块小铁片放进水里,铁片会怎样?”“会沉到水底。”根据日常的经验,学生很快回答了出来。“既然一块小铁片都会沉入水中,为什么由钢铁制造出来的万吨巨轮却能够在海面上航行而不会沉没呢?”我接着问道。同样根据常识,学生知道,轮船肯定不会沉没,但是至于为什么不会沉没,则没有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就这样,通过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就为学生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悬念,在学生激烈讨论的过程中,所有的讨论焦点都逐渐集中在了一个问题上,那就是“影响浮力大小有哪些因素?”通过悬念的设置,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起来。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重要的内部驱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相比,在主动心态下的学习活动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有利于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可以使得自然科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注意把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

  我们所学习的各种自然知识事实上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都是对生活实际或抽象或具体的概括。与课本上一些理论化的知识相比,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科学规律往往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我们要想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就要注意把一些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重力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人跳起来以后会重新落在地上而没有飘向太空?为什么杯子倒过来,杯子里面的水会洒在地上?为什么在陆地上举起一个重物比在水中举起同样的重物要更费力?这些现象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经历过或者说听到看到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把这些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引进来,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自然科学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深不可测,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科学。在这种心理影响之下,一方面,会更进一步坚定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会让学生逐渐形成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自然科学史上,每一次进步可以说都是创新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自然科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往往来源于大胆的假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假设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摩擦力不存在,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时候,学生就可以展开思维的翅膀,大胆想象:如果没有摩擦力,人无法行走、汽车无法前行、房屋的砖头瓦片会四处横飞,等等。通过这种有趣的假设,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在开阔的思维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充分利用科学实验手段辅助教学

  自然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很多的科学概念、规律等都来源于科学的实验结论。与理论讲授相比,实验手段往往来得更加生动直观,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然而,受到实验条件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开展实验,很多教师会用讲实验、背实验的方式来开展实验课,这样,就使得学生虽然熟记了每个实验的步骤,但是真正地让他们动手去做,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纸上谈兵”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在自然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的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实验的开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要想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光是凭借口头的讲述,学生是无法真正地掌握实际的操作方法的,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因此,在上到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就采取了实验教学手段,一边讲解,一边进行实验,让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教给学生如何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等等。这种通过实验手段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理论讲授手段所无法获得的。在实验手段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出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实验技能和素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自然科学课堂,适当的实验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自然科学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传授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发挥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作为自然科学教师,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进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争取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自然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碧云.浅谈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兴趣培养的方法[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1,(2).

  [2]蔡玲芬.浅析初中自然科学教学的新思路[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7).

  [3]姚帅.浅谈科学课如何有效提问[J].科技资讯,2009,(29).

  初中自然科学论文篇2

  谈初中“自然科学”课堂的教学优化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自然科学教学是理科的基础也是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来培养。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还要教给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科学”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活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进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滩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也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或小黑板。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自然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级阶段学习“自然科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知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工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

  初中新生“自然科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气体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生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尝试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四、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猜你喜欢:

311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