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有关初中语文创新论文

有关初中语文创新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有关初中语文创新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教学方式和创新理念的一种教学策略,一直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初中语文创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初中语文创新论文篇1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创新

  【摘要】新课改认为“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这里提出新课改的课程再创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再创造,课本教学中的一种再创造。 一句话,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由于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语文课吗?要知道,语文味应体现在文本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特色)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质量。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 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领导思想。我在备课时深入了解学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育。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头脑,多察看,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发明条件给学生,让学生在同窗之间、师生之间交换看法,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学时,我总是激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离题较远的问题,我也总是耐烦地听取他们的见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质量也会不断增长。

  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的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每篇待授课文,备课时就要抓住其重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特色,取其精华,部署教学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症结一点,深入突破,让学生深入理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有效的保障 。“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 ”,这些丰盛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干精确把握,深入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去创新。

  一、 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胆识

  胆识,是语文教师创新的前提。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受了很多的约束,诸如教本内容的约束,教学时间的约束,教学管理的约束,教学思路的约束,使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敢创新,千篇一律的机械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或是这个教师传统教学课文的定式。 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传达出来,特别是老上语文的语文教师, 在其课文的教学上是惊人的相似。曾经历过我们的语文教师在不同的年代教同一篇课文,上课的各方面 惊人相似,相似到乃至于板书、作业、导入课程的语言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备课的一种模式而已, 这不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考。当然,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能在教学上有突破的,十几年的课堂教学方法没变,而十几年的学生却是变了,十几年的社会生活变了,十几年的人的思维也变了,不只是变了, 而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又为何不变?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有一种心理上的约束,这可以用另一种话说,是过多的忧心。有自己创 新。生怕学校常规管理的约束的忧心,有学生是否学到的忧心,有过多的忧心,而导致于教师在教学的忧心。 关于这些,实是教师的一种多虑。这要语文教师的一种胆识。

  二、 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就是创新的土壤

  课程的可变性的东西太多了,课堂教学不是公式,它具有不确定性。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切入点。同一课文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而这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新的活力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当然也就有创新的要求。 教师教学时的再创造实是学生心灵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只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去想象、探究,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仅仅只是点拨一下,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再创造。同一个问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去进行不同的解读。在教学内容上,师生根据不同的处境进行不同的提升、拓展、丰富,不必担心学生是否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感受再创造的成功感。这就会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一 旦喜欢探究,那将是他们终身的能力的体现,其教育意义是重大的。我们教师又有什么去过多的忧心呢?何必过多地去讲这句如何理解,那句是什么,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层次又如何去划分呢?也许学生的理解比教师讲的,或是书上说的更有新意,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再创造的不确定性。“教学相长”是教师与学生的互相进步,教师不要想当教学的支配地位,教师的劳动要从教学上解放出来。

  三、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多样,新教法、新课堂都是创新的范畴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 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 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的不同,其学科创新的内涵不同,这是我国地方教育的特殊性,这是一 种限制,但也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头戏是作文的改革,作文的题材以及写作技法都是创新的大天地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有关初中语文创新论文篇2

  浅议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宛如和煦的春风使初中语文教学亮点纷呈。处于新课程实施前沿阵地的语文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持续深入,真正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是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充电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飞速,初中语文教师不但必须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必须重视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不仅要研究创新高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指导与时俱进的学习方法。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进自主全面发展

  课堂气氛是由教风、学风以及课堂教学环境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经过双边努力创设和营造,有助于师生激情动力的飞扬。教师应创设一种使学生具有安全感、荣誉感的、宽容的和有益于其自主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减少挫折感,不怕出现学习错误,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常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留给后进生发表个人意见。包容学生的错误观点,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我偶尔会即兴"幽默一下",只为学生的身心得到释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百般呵护其彰显出来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关注其新鲜直观感悟,促成灵感如火山一般喷涌爆发。充分肯定学生新颖别致的创新见解,使其创造思维的烈焰熊熊燃烧。

  2.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张扬青春风采

  究竟该如何上好语文课,是教师最为困惑的话题。个性化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靠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中的一切有利于教学的信息。例如,朗诵并品味蕴含文章主题的精彩语句,调适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能焕发出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生命活力。教师多角度、多变通地激励,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分析、概括和迁移的能力和水平。打破陈旧、机械、落后的思维模式,使思维的效度立竿见影,思维的角度随机应变,从而形成一种主观能动、具有独创精神的思维模式。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点拨指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善于抓"愤"、"悱"之时,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常见的点拨方法有:联想式。从学生已知出发,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好比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那样来训练其思维能力;情境式。即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打造焕然一新的境界,让其张开智慧的翅膀,去探求新知;迁移式。启发学生从已知去探究与之相关的新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此增强记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新视角情境导入: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设新情境,全方位转换视角,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进行《皇帝的新装》知识延伸时,提出了一个学以致用的问题:在你们身边,有没有文中这样的"皇帝和大臣"?有的说:"张阿姨啧啧称赞我奶奶的新衣服非常漂亮,可我丝毫不认为。"有的说:"去年春节,妈妈的朋友说我出落得亭亭玉立,可我觉得没啥变化。"……一时,整个课堂像炸开了锅,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完全掌握了课文所蕴含的主旨,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激活了学习思维。

  4.质疑探究,容纳"存异":追求独创的最高境界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深入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敢于想象推测,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传统。宁可担当风险错误,也不要把鲜活的生命羁绊于封闭的时空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审视问题,连续发问"为什么",以便探究求异。引导其广开联想思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帮助他们解析、推理、归纳、总结。进而探求新问题,质疑问难,反复争辨。对分歧性问题,要引而不答。"引",是为了广开言路;"不答",即不过早定论。这样有益于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有益于智慧的互相碰撞,有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对反常性问题,要引导"返常"。对疑窦过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教师提出一些关联的"边缘性"问题,引导其逐步接近问题的核心领域。依据他们的原始想法,再推入当下特定场合中加以审视,进而发现原型思维的缺漏荒谬。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疑,帮助学生打开通往真理的大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极大地弘扬不畏艰险、"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科学求真精神。再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成绩分成不同的层次,调整评价考核方式,善于捕捉一切闪光点,予以及时公开激励,从而形成一如既往的良好育人环境和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5.不断充电升级:提供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连。积极、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新课程培训、教研学习交流是教学创新的源动力。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和最近发展区,由此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不断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力求你有我有,你无我有,敢于并善于独树一帜。我在讲《孔乙已》时,让学生自主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动作和神情,进一步体验孔乙己迂腐清高而又穷酸潦倒的性格特征形象。播放类似匠心独运的佳作名家朗诵,让其如临其境,尽情想象,进行续写。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人格。还推荐一些名篇名著,让他们去品读,去谈谈心得体会,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技法,让学生在写作应用上有实实在在的借鉴和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如是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解放思想,努力尝试,积极探索创新,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舞台。毋庸置疑,只要教师持续深入探究实施新课程,为实现初中生的"语文梦"不断注入创新正能量,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这朵奇葩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332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