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篇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是学生日后生活和学习一切科目的基础。而且语文的教学之中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文学知识等常识的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笔者在结合众多资深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经验之后得到一些浅薄见解,希望这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遇到困难的教学工作者们。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策略 课堂

  小学语文是学生日后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堂的内容逐步丰富起来,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以往的教师主要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主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知识,而现在,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懂得学习,而不光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教师教学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逐步在语文课堂之中出现,课堂教学蓬勃发展,然而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很多的称模式改变了的课堂实际上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教学之中还是以赶教学进度为主,而引导学生为辅。笔者在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亲身体验之后,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还没有掌握新课改要领的教师们能够有用。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课堂之中,教师都会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求知欲望决定了教师这堂课开展的好坏,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越强,关注程度也就越高,在听讲的时候便会极其认真。教师的存在是为了服务学生的学习,指引学生的学习,所以提出的问题便是将学生向知识的海洋之中引导的灯塔。这个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关注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关注问题,同样这个问题也要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学生的思想阶段相对应,不能够不切实际,太过于困难,高深,而让学生感到十分的费解。在授课之中,教师可以把握这个诀窍,凡事能够让学生自己做的,教师不要去动手,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解的,教师就不要去给学生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道理,自己去探索知识。学生们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就会养成习惯,并且喜欢上研究和钻研的过程。

  授课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课本,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集思广益,扩大思路。比如说在学到一些比喻等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加距离,从学生们日常所见所闻之中找出恰当的例子,并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发现,自己领悟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句应该怎么做。创建问题情景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之中体验乐趣。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已经变成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技术融入于多个领域在多个领域之中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学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多媒体技术现在也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课堂内容变的更为丰富。语文是中国五千年以来文化的荟萃,汉字的发展历经了多个历程,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主要讲授的都是语文之中最为浅显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所必须的基础,因此这些简单的基础内容都容不得学生忽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是使得教师的授课变的更为简洁和有趣。比如说在识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汉字的演化历史放映给学生。图片和视频等东西在课堂的应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更为认真的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极大的好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课件,这极大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课件之中的汉字字体清晰,还可以恰当的标上拼音,学生不识字的话,就可以根据拼音识字,而且也省去了教师在慌乱之中书写出学生所不认识的连笔字的麻烦。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想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能够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创新和发明。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古怪问题,教师也要适当的进行指导。但是千万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倦和害怕的心里。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所以教师一定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鼓励学生为主,切莫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很多学生敢于在课堂之中提出问题,就证明他在课堂之中有认真听讲,有过思考,所以才会产生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对于勇于思考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多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信心一方面来自自己,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多鼓励,多夸奖,多开导。让学生具有正面能量。但是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够放任不理,更不能鼓励。而声色俱厉的批评也要不得。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指引学生,指引学生哪里有些问题,哪里做的不好,在劝道的时候应该以感叹为主,而不是一味的疑问,否定和批评。可是适当使用“我们这里是不是做的有些不会?”“你想想如果别人这么做的话,你该怎么想呢?”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贯彻执行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指导。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不光光是传授课本之中的知识内容,在授课的时候要能够旁征博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博大无穷,自己学习到的仅是一点点,还需刻苦努力好好学习。教师在课堂之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要有固定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扩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别人是怎样看待问题的,和自己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之上有什么差别。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之中得到创新,这是教师教学之中所面临的特别重大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十分简短,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却责任重大。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能够教学学生学习方法,并且让学生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发扬中国传统的古老文明之中的精华部分,抛弃糟糠之处。希望各位教师在教学之中都能够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获得优异的成绩,桃李满天下。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篇2

  浅析小学语文媒体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呢?根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实践,笔者的体会是:首先,教师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其次,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教学

  一、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原则

  1、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教学媒体,生动具体、直观形象,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用多种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可以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机。但是,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切不可因为滥用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丧失思维能力的训练机会。

  2、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阅读文本,倾听对话,感悟思想,体会情感,揣摩表达,积累语言,表达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切教学手段都是服从于此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两者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优化教学服务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多方面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上来。

  3、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运用信息技术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4、要注意多种媒体使用的综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把音与像、动与静、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多种感知材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只是多种媒体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黑板、粉笔、实物、纸质的挂图和图片等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媒体应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整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媒体促进教学的作用。

  5、要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的支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即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语文学习所必须的情境进行教学。或播放故事,或配乐朗读,或呈现图形图像,或观看动画,或观看视频等。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形图像,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情境。句段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用动画、视频等再现文本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雷雨》的起始阶段,笔者播放视频,让学生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动机。为使学生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笔者再次让学生观看视频剪辑:屏幕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学生观看视频剪辑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1.“满天”是什么意思?2.“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3.“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4.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场景,品词析句。

  2、模拟教学法。

  即利用各种媒体,模拟文本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教学。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利用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包括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等若干个小模块)开展教学,如点击“松林与海水”课件,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

  3、课前预习法。

  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并接受辅导。“精读课文”教学之前,笔者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课上,安排学生交流作者的生平、作品等文学常识和课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等。有些课文,涉及到社会、环境、历史、军事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这样的课文非常感兴趣。如,在教学《南京长江大桥》一课,为什么建造长江大桥?大桥有多长?是谁设计的?什么时候建造的?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却是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来了,笔者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资料。

  4、技能指导法。

  即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进行指导。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指导,可以提高训练效果。如,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录音,组织学生进行听话、记忆、复述等活动,可以训练、指导学生的“听”“说”等技能。可以通过播放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可以利用大屏幕呈现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呈现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笔顺、分析字形和书写汉字等。可以用媒体呈现同题佳作,供学生借鉴,实现习作指导;将学生的作文展现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评改训练,实现作文修改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尝试,与此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本人将以此要求为目标,继续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新形式、新方法。

猜你喜欢:

3325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