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有限,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构建,使教学更有效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环境问题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环境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高中地理教材中不少教学内容和环境教育存在直接联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三大途径进行渗透。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途径

  一、把环境教育渗透进高中地理环境教学的必要性

  1.地球环境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浪费地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行为,已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伤痕累累。温室效应、雾霾加重、泥石流灾害、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造成直接威胁。面对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意识角度考虑,把环境教育渗透进课堂教学中,是实现地球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2.课程目标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后,“掌握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和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并且把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领会全球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全球化意识。关注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问题,加强对我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关爱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发展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课程目标”。由此可见,环境教育渗透进高中地理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取向。

  3.地理科学决定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是地理课程研究的两大对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使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掌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需要通过环境教育这一途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来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除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外,教师还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地理知识本身就包含于环境知识中,面对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应该明确环境教育的目标,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把课本教材作为教学的知识载体,利用相匹配的环境事例增强知识点的说服力,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课《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过程中,我先通过幻灯片形式播放《啊,地球出汗了》的漫画,同时提出“该漫画反映的是怎样的环境问题?我们将其称作为什么效应?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组讨论的方式,对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得出人类无节制地排放二氧化碳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发挥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作用,在认识和应对气候变暖的课程中,我组织开展了“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危害”的辩论比赛,把学生划分为不同身份,分别代表世界组织环保人员、政府官员、热带雨林的土著居民和采伐商人四种身份,学生以自身立场阐述对论题的见解,通过提出具体可行的环保举措,加深学生对气候变化危害的认识,进而增强他们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校本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除了利用地理课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外,还可以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校本课程中,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增强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校本课程应该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特别是关于地理方面,不同地区应当体现其特殊性和代表性。因为不同的地域,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相互有别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带领他们发现家乡的地理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循序渐进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家乡、了解社会、接受环保教育。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当地进行基础性的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我会根据地理课程每学期的必修内容,提供5-6个符合当地情况的地理环境调查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需要关注的是,拟定的研究课题必须体现当地特色,符合当地现状,且是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探究出答案的。例如:调查当地的地形类型,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调查当地的气候类型,找出人们不合理行为对天气造成的影响;调查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探究人口变化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调查当地生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讨论物种保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地调研,不仅能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关心家乡的环境变化问题,而且能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对于较好的调研内容,可以编辑成地理校本教材,更加广泛地发挥其教学效果。

  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不仅要渗透于地理教学课堂上,而且应该渗透于教学课堂外。也就是说,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在课堂学到的环保知识合理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有关环境保护的节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细微环保的行为做起,一方面,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环保知识,掌握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唤醒身边朋友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出保护环境的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因此,环境教育应该从每一个公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环保工作。

  作者:张晓蕾 单位:黄骅南排河镇歧口中学

  参考文献:

  [1]吴昊.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5.

  [2]王文星.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5,11:13.

  [3]张燕平.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5,23:26.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分析

  摘要: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值得去推敲和研究,学生一下子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就不会涉及到学生脑海中的认知结构,也不会用到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因此这样是很难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结构,这就阻碍了新旧认知结构的顺利更替。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构建

  经过一些调查研究可得,高中课改是所有课改中最难落实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个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的课程都被学生和老师忽略,就比如说地理。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地理课程逐渐被重视起来,高中时进行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也可以为以后接受高等教育打下基础。但是应试教育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需要,所以构建地理认知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部也开始逐渐重视起这方面的工作来。

  1.地理认知结构的提出

  在学习中构建认知结构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这一理论是由一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他就是奥苏泊尔,他在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知识的吸收过程之后,提出了构建认知结构的理论,认知结构的意思大概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知识上的重新架构,使得新的知识更加容易被掌握和理解。认知结构主要是通过图式、通化、平衡、顺应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实践证明,高中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2.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认知结构构建的因素

  2.1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阻碍

  应试教育下人们的顽固思维对认知结构构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无论教育改革如何推进,它终究也撼动不了高考的地位,高考仍然是教育的定向旗帜,所以这导致了学校老师在教学中思维被固定,很难改变,他们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顺利高考然后升学,所以一些没有应试能力的课程自然就会被忽略掉,这一固定思维严重阻碍了认知结构的构建。

  2.2高中教育资源短缺

  在我们国家中,大多数的高中都是没有可供学生们阅览的图书馆,学校中即使设有图书馆,也不是针对学生开放的,而是供老师们查阅使用的。而校外学生能够获取的资源也是极其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方的城镇来说,连网络都没有,更别说其它的获取方式了,所以那里的学生是基本获取不到课堂以外的知识了,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认知结构是根本不可能的。

  2.3教育团队的非专业性

  高中的师资力量大多是非专业性的,他们所教的未必就是他们所擅长的科目,在针对专业不对口的学科进行教学时,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素质和理论基础,是没办法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的,只能是对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

  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构建认知结构

  3.1将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其实地理是一门运用比较广泛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的很对知识都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所体现,有很大的实用性。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设法将知识点与生活常识相结合,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源于生活”,这更加有利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认知结构的构建,并使其不断完善发展。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极大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性,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不再枯燥,学习也由被动到主动,学生们肯去主动学习,对于教育来说这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3.2设置知识冲突,使新知识更容易被接受

  前文谈到过将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就知识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作为基础构建认知结构是非常实用的方法。但是这一方法也有弊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认知不一定是百分之百正确的,一些的错误的认知反而会对其接受新知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利用以往的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方法是利弊共存的,但是想要解决这一方法也很简单,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认知结构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这一点,设置知识冲突,打破学生脑海里原有的一些错误认知,激发其探索真理的积极性,促使其形成想要构建完善认知结构的欲望。在平时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很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学生们在接触到一个新的地理知识时,总是习惯用脑海中已经形成的并不完善的认知结构去同化知识。而当他们碰到的知识是与原有知识正好相反不能被同化的时候,这就会涉及到新旧地理认知结构的更替,这种更替从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认知冲突”而展开的,这种冲突正好是有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完善地理认知结构,是地理认知结构形成的转折点,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3.3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值得去推敲和研究,学生一下子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就不会涉及到学生脑海中的认知结构,也不会用到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因此这样是很难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结构,这就阻碍了新旧认知结构的顺利更替。但是如果问题过于复杂,也是不好的,因为这样无论他们怎么思考也不会得到正确答案,这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求知欲逐渐消失,因此认知结构还是无法得到完善。综上所述: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让学生看到问题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但又不会很轻易的得到答案,只有认真的分析后才能有所收获。学生在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思考过程后,原有的不正确的观点就会被自动清除,重新形成一个正确的地理认知结构。

  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以前被忽略的课程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本文就主要探讨了地理教学方面的问题,在这个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很多的弊端,所以构建正确的地理认知结构是十分急迫的,笔者在本文中,先是介绍了认知结构的提出、内涵和发展,又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最后总结出了有利于认知结构形成的几点发展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们一些启发,也希望他们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林培英;王巧玲;地理教学2005-05-20

  2、浅论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林慕珍;教育艺术2006-07-20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关于地理教育的论文

3.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参考

4.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5.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1255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