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例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析国外典型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

  【摘要】谈及国外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如何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课题。本文就国外典型的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做了比较和研究,为更好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双元制”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特点比较

  一、“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中的主体模式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在德国的培训和学习,对德国典型的职业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1.“双元制”之内涵

  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它使得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历来备受各国瞩目,而且职业教育在德国教育体制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过去我们认识到“双元”意味着教学法意义上的两个学习地点——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关系与合作,换句话说,“双元”概括的是这种教育模式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企业和学校。朱勃教授等主编的《比较教育》,是国内较早评价“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著作。起初,“双元制”被译为“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双重职业训练制度,即在企业里学习实际操作和在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平行进行,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训练密切结合起来。”之后,国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介绍愈益增多。近年来,随着中德之间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不断开展和文化交流的扩大,对“双元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和了解。

  实际上,所谓“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学生—学徒”、“思考-动手”等双重关系。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因素不只是学习地点,“双元”不只是对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概括;“双元制意味着系统内部两种不同法律模式下的一体化控制体系:属于私法领域的企业和属于公法领域的国家和政府。”

  在与德方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企业的职业培训作为经济方面的事务,由联邦政府颁布的法律《职业教育法》统一管理,而职业学校则受到联邦州颁布的州学校法的约束。“双元制”涉及到两个法律管理主体:联邦和州。由此可知,所谓的“双元制”,实际上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体系在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管理。这在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中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过去,我们认为,德国双元制的优点是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为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缺点是学徒很容易被企业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实际上,这种概括是不准确的。在德国人看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从双元制的优点来看,较为突出的一点是:费用合理、效益极高的培训体系。从经费支出的情况看,企业和学校的财政来源不同,企业的培训费用主要由自己提供,而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州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概括起来,双元制培训体系的优点有:

  (1)运用完全统一的职业社会化培训机制,把学习与劳动有力地结合起来;

  (2)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根据新的技能需求迅速发展或调整培训内容;

  (3)具备相对有利的过渡机制,学校培训和就业培训能够顺利过渡;

  (4)培训者高于就业平均程度的技能水平。

  同优点对应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由于双元制职业培训是由市场自由控制的,所以培训岗位的提供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就导致了供求关系很容易出现不平衡。企业在是否提供培训岗位这一点上的自主权,使得国家在发展职业培训方面只能依靠政治上的呼吁和经济上的刺激。除此之外,培训的市场特性以及由单个企业来承担培训费用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培训的失控,一些小企业为从培训中获得利益而只参与一些没有前途的职业培训;一些表征明显的职业发展趋势,如信息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等,却在职业培训中不能充分反映。概括起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缺点有:

  (1)固定的职业培训方式在日益增强的社会经济国际化过程中显得十分狭隘,缺乏开放性;

  (2)决策管理层反应迟缓,缺少灵活性;

  (3)职业变动缺乏灵活性,培训瓶颈特征明显;

  (4)受培训者缺乏独立性和个人创造性,在培训过程中缺乏对个性发展的考虑;

  (5)依赖于单个企业的费用提供培训岗位,经济景气状况不稳定,培训企业情况也因地区不同经常变动;

  (6)缺乏高级能力的培训,在中级技能层面和高级技能层面间缺乏渗透。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在我国,技术工人在技能层次上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主要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进行培养。人员最终要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般从初级工晋升到高级工要3~10年时间,而由高级工晋升到高级技师则需要15~20年。与德国、日本等拥有大量一流技术工人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机制仍然薄弱。德国长期以来把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200多所。在德国,仅有30%~35%的青年上大学,约70%~65%的年轻人都选择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

  德国实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把学校和企业两者结合,大部分企业都设有教学车间和培训办公室,学生每周有3~4天要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在德国,技工的月平均收入略超过德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大约为2600欧元,而且有很多晋升机会。因此,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备受人们认可和信任的。

  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觉得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学校应为学生创造实习、接触和了解生产实际的良好环境。我们可以参照德国的一些做法,联系专业对口的企业和技术部门,让学生去见习工作,使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体验生产工艺流程,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在学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工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等;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实习,还会体验到成就感。这样我们还可以节省费用,降低培训的成本。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可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完成的论文才能更贴近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学生毕业时,方可成为全面的、有水准的新世纪人才,我校才能在高职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参考例文篇2

  浅谈物流职业教育中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物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为保证良好的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就要求各岗位物流工作人员具备合格的操作技能、较高的管理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水准。目前,随着物流职业教育的普及,我国许多地方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这些职业院校在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培养并输送了大批物流人才,但是,在职业教育中也存在着过于注重对学生物流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此,对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职业素质对于物流行业和企业的作用

  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诟病。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开放,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有理论、懂管理、技术精,具备一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已成为物流企业甚至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物流活动的诸多工作评价要素,如加快物资周转效率、降低物流运营成本、降低物资破损率、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等都需要依赖人工去实现。为实现这些要素,需要物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即合格的操作技能、规范的管理手段以及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此外,物流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强调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这就要求企业内部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仅要求各人员技术精湛,而且人员之间要诚恳待人、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发展本行业、服务本企业。事实证明,物流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质高的企业,其运营效率往往较高,企业因此能够产生较好的效益,而好的效益反过来又推动本企业的发展。

  2.物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有助于维护和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誉。

  一个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对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受信任程度密切相关。物流业属于服务性行业,物流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受信任程度,提升企业信誉主要靠物流服务质量,而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物流企业员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则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保证;如果企业员工职业素质不高,则很难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物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是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良好的职业素质观念有助于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物流行业中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这个素质包含物流行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即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岗位、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客户,同时也是从业人员自身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良好的职业素质观念会促使物流从业人员努力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技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对待职业、岗位、工作及客户。另外,良好的职业素质观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扩展性和感染性。如果一个物流企业内部人员集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那么这个传统和风气会不断地感染企业的新进员工,甚至会扩展到整个物流行业。

  二、物流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反映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标签,它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职业技

  能和 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物流职业 教育要培养适应现代物流业 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良好的物流职业技能,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全面人才。

  1.加强物流职业素质教育首先须加强物流职业技能教育。

  加强物流职业素质教育,首先须强化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教育。长期以来,人们似乎有这样的思维定式,以为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是两回事,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于是,在 物流经营活动中,客户在感叹物流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低下的时候,往往大而化之,忽略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差这一因素。如人为造成的物资错发漏发、货物保管不当、拖延配送、账单遗漏……这样的职业技能,其服务和 工作质量怎么会令人满意?职业技能不过关,就谈不上所谓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所以,职业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把物流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把物流职业技能水平作为衡量职业素质的主要标准之一,要加强职业素质的教育,必须先强化学生的物流职业技能。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物流职业技能的提高。

  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 社会。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流从业人员要想做到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自己的物流职业技能。如果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不敬业,只满足于现状,即使以前非常熟练的技能,由于时代发展了,机器设备淘汰了、更换了,不学习、不更新,也会落后于时代。相反,如果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始终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宗旨,那么也会不断促使物流从业者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物流职业教育也要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企业的需要就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全面建设。

  3.加强职业素质教育需要企业、学校双方共同作用。

  应该认真看待物流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需要物流企业、学校二者共同作用。物流企业要帮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规范以及具体职业要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风尚;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情感,只有双方形成合力,职业素质教育才会卓有成效。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物流职业 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去感受、 体会和锻炼,让学生与现实中的物流从业人员、客户打交道,熟悉行业规范,接触物流经营的方方面面,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物流职业的具体规范要求。

  总之,物流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到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计划,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职业素质教育机制,在具体实施方面采取灵活的教育形式,更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中重物流知识教育而轻职业素质教育的不良局面。

  参考文献

  [1] 方一新,熊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0:76-78.

  [2] 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18):01-03

  [3] 周欣枫,刘艳婷.职业技能实训指导手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37.

295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