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职业教育 > 教师职业道德小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小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教师职业道德小论文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小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职业道德小论文篇1

  论教师道德品格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可见,人格是师魅的灵魂。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道德品格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有以下三点:首先,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价值。其次,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价值。再次,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价值。

  【关键词】教师道德品格;学生道德教育;影响

  自古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教师的道德品格在言传身教中感染着学生。孔子说:“君子不应当像器皿一样,只有一定的用途。”他的意思是,君子所以为君子,并非只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道德力量的无所不在,是完美人格的健全和丰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对学习知识所采取的态度。《论语》中,孔子经常评论他的学生,但孔子所肯定和赞扬的,不是他们的博学和心智聪明,更多是学生的德和仁,即人格的修养。我国当今教育教学中最令人不安也不能十分令人满意的教育正是道德教育的问题。

  一、当前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着注重道德教育的传统,但是,当今在学校教育中最令人困惑令人不安的也许正是道德教育。众多复杂的因素形成了当今不能令人满意的道德教育现状。我国的道德教育从主流方面看,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这种模式把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道德影响的过程,而所施加的道德影响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教育模式已成为近年来各种道德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矛头之所向。分析这种道德教育模式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这种道德教育模式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对学生所施加的各种外部影响,也就是各种既定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观念。对于它们,受教育者只能是简单地接受,做出与之相符的反应。似乎它们才是在学生思想品德中起作用的因素,受教育者只能处于接受者被塑造者的客体地位,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填鸭”式的灌输。学生作为客体只能听从教育模式中主体地位的安排,并不是内心有需要的、有目的地接受主体的道德教育,单一的接受主体的教育方式,并不存在尊重与平等的交流和学习。

  其次,向学生所灌输的规范、概念又被抽去了它的人性的本质内涵,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行为规定。它所要和所能达到的也只是人的行为表现,无法穿透于人的心灵。道德的培养离开了对心灵的培养,所能形成的品质也只会是无根之草、无本之木。为此学生或是机械、盲目地服从,或是在无外在制约、管束下的放纵、盲动。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他们的道德也只能始终处于一种被机械管制的水平上。这种教育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没有与学生发展的自身需求,发展和规律出发。只有把这种教育转变为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才能把理论变成实践,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第三,把德育的“理解”过程等同于智育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没有将把握人性与把握物性这两种不同的过程加以区别,为此贯穿于德育过程同样是知识、形成概念、记忆、反复练习等的那一套。德育只能是人理解人的教育,而这种理解必须通过人与人交往而实现。最后,它还要经由人的自我意识的建构才得以凝聚形成个体的德性。

  德育教育是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单一存在的。主体传播着德育思想,客体消化吸收,变成自身的道德品格的一部分,才能在生活学习中学以致用,不断汲取养分,用自身的意识改变影响主体。

  德育是一点一点渗透在教育过程中的,不是集中教育就能马上看到效果。德育工作是全社会,全民族,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到其中的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今天喊口号,“加强德育工作教育”,努力了几天就不抓了,不管了。做好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德育资源那就是教师的道德品格力量。德育的目的和关键是形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道德品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道德品格是德育的一切,只有道德品格才能影响道德品格的发展和形成。

  二、教师道德品格的内涵

  将教师的道德品质放到这个职业的框架下界定,应是由先天特征与后天经验共同作用形成的。具体而论,完美的教师道德品格有着下列基本构成:

  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高尚的理想精神是道德品格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核,这种为社会文明进步而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的人格魅力显得饱满坚实、充满生命光彩。三尺讲坛正是体现其价值的舞台,这种充实和满足的幸福感驱使其去追求更加深刻、持久、热烈的心力和体力的付出,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就会因理想而熠熠生辉,因敬业而节节拔高。

  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立场。“师爱”的本质在于呵护学生生命健康、关注其身心成长,满足其求知过程中的情感需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坚信的那样:“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种情感力量,能牢固确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精神父母”的高尚形象。当代教师不但要关注校园内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把目光扩展到校外,关注到其成长的每个细节;包括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以平等和民主的亲和态度去接受学生对己的质疑。

  教师无私奉献的道德品格。“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应当具备超越世俗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要抵御物质世界的种种诱惑,即使在艰辛的劳动代价与菲薄的报偿这两者失衡的情形下,依然能坚守人生的信念和职业的理想;她应富于自省的勇气,以清醒审慎的态度来砥砺坚定的道德信念。

  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具有优良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现状和未来,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并广泛涉猎各门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持续不断的自我充电,更新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道德品格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时,就会处处表现出一种向师性,这也许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吧!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它必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也将成为学生的楷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可见,人格是师魅的灵魂。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价值。为人师者应以其人格去感化教育别人,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纯洁之爱,能使学生产生饱满积极的情绪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在学生成长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个影响源,因为在学生整个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的很长时间里,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里渡过的,往往和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父母,特别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社会里,父母更难保证与子女在一起的时间。

  学生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课堂内外交往增多,在校园这个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灵和谐共振也会得到强化。这里,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特别是学生们特别关注的、特别尊敬的和特别拥戴的教师更会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偶像”,成为他们情感成长和成熟的目标。久而久之,使他们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升华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形成关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价值。正如孔子所言:“本身行为争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若是本身行为不正当,岁命令也没人听从”。曾子是孔子门下学有所成的弟子。曾子杀猪给儿子吃的故事就说明曾子深知教育者的修养和品德,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看出为人师者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处事立身的人格。这是为师者之德,也是为师者之道。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甚至强调,“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他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各种能力,而是要充实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品德、个人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从而影响和感染学生。

  因此,完美的教师道德品格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书本现存的事实知识之外,还可以使其对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激发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现实物质主义的超越。教师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去践行他所宣讲的道德标准和处世标准也更具说服力。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道德品格,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而这种示范价值也才是教育树人的真谛所在。

  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价值。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其本质是指主体在践履道德义务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内在阻碍和外在困难,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毅力及坚持精神。

  它导源个体深刻的道德认识和炽烈的道德情感,是要把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把内部的倾向变成外部活动。教师自身的意志品格,就是学生明日处世态度的写照,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负责、认真的教师能够教出认真、刻苦的学生;相反,对工作不负责任、散漫的教师就会造成学生懒惰、散漫、随心所欲的学习作风。

  教师在诱发学生潜力、倾心将其培养成才的教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意志力,必然会拨动教育对象的心灵之弦,并把这种对意志力的心灵体验内化为自己谋求自主和自动发展的不可摧折的意志,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进程中表现出为达成既定奋斗目标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意志穿透力。我们佳木斯市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张丽莉老师就是其知识与行动合二为一的典范。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张老师就已经做到了教书育人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在奋勇救下两名学生时又用其行动感动了我们所有人。

  总之,教师是用自己的知识和心灵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生。教师的道德品格素质并不只是教师个人的修养问题,而且是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高尚的道德品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这颗种子一旦播撒在学生的心田,必将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文翠.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四维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作者简介】李巍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

  教师职业道德小论文篇2

  浅谈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修养

  摘 要: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自身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新的教育时代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完善自我,有效的发挥学校体育在新世纪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 良好师德 言传身教 倾注爱心 钻研业务 着眼未来

  一、良好师德,立教之本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体育教师同时还肩负着塑造学生身体形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期各方面的成长发展都伴随着教师的精心培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师德是教育之魂,是立身执教之根本,是理论结构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鸣清,行正则影直。”做一名体育教师的思想要公平正直,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廉洁从教,诚实守信,为人师表,要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服务于学生。要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气质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运用体育游戏等活动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而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壮大自己,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英才。

  二、言传身带、身教重于言教

  俄罗斯的一位作家杜勃留波夫说:“在学生看来,教师是人类最高的典范。”正是这无数教师以其典范的师表示范培育了无数的人类精英、国家的栋梁。体育教师总是处于学生广泛而直接的关注之中,学生对体育教师优美的技术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且标准明确,是非清楚。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职业,我们就必须以良好的师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要言传身带,身教重于言教,以实际行动来感化学生,集有声教育与无声教育为一体,才能对学生产生最佳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因此,无论是学校、班级、体育课堂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要率先垂范,才有说服力、影响号召力。如在学期开学的第一节体育课上课前,个别学生在操场上乱扔果皮、纸屑、食品包装袋等物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我,看到这种情况,心里自然很不高兴,那该怎么办?是以批评命令的形势要求学生动手捡垃圾,还是做出表率,自己亲手动手捡呢?我选择了后者,亲手动手捡。同学们见状都很吃惊,又有些不好意思,也都马上行动起来,把地上那些垃圾全都捡了起来。从此,在未出现乱扔果品纸屑等现象。这样无声的身教替代有声的批评“命令”,即带动了学生讲究卫生的风气,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调控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能运用自己的积极情叙感染学生,因为积极地情绪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教师要注意利用情绪的作用,运用情绪产生的情景,表现的外显性、影响的感染性,恰当的激发、保持、深化学生的积极健康情绪,以取得理想的育体、育智、育心的效果,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率先示范,以激其趣;创造情境,以诱其趣;教法灵活以增其趣,投身其中,容身教与言教为一体,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充满激情,倾注爱心

  我认为:“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不热爱学校这片多情的土地,就没有工作的激情,就不能完成世界的伟业,教育青少年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极其伟大的事业,我们只有倾注满腔热忱,才能完成肩负的神圣使命。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胸中要有一团火,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朝气蓬勃,对学生要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燃烧自己,才能在学生心中点燃理想之火,塑造学生的心灵。

  爱心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拥有激情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拥有爱心。爱心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慈父、慈母之心。常言说:“师生如父子”只有对每位学生施之以爱心,视学生如亲生,学生才会认可我们、接受我们。无论是“激情”或是“爱心”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良好的影响。

  所谓师生关系,是一种为了满足互补性需要,通过师生交往,形成彼此之间稳定的心理关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建立师生良好的心理契约,以增进师生的相互协作性,体育课教学是外显性很强的师生互动过程,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一切心理反应,教师都要及时正确加以引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的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期待,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同等对待,同施以爱心,一视同仁。增进师生感情,因势利导,使差者变良、良者变优、优者更优。

  四、钻研业务、勇于创新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勇于创新,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陈至立指出:“只有具有创新意识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了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创新。”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只有孜孜不倦地从社会实践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教学形式,才能完成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勤奋学习、充实自我、勇于创新,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道德要求。

  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学的组织与指导能力,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现代体育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当然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实际能力包括的较多,具体地说应具备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的能力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组织管理教学的实际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技术水平。总之,体育教师不但要精通本职业务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且要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帮助学生成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学练兴趣,培养学生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水平。

  五、着眼未来,理想教育

  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是一件长期的系列工程,不但教育学生学好现实的科学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时刻对学生进行远大的理想教育,也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这些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小学生思想幼稚单纯,且又热烈奔放,可塑性很强,能够较快接受新的事物。灌输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就很有可能在幼小的心灵中形成思维定势。因此,要特别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诱导,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奋斗目标,树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楷模,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重任;国家未来的繁荣富强,永远强盛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要求学生发扬不怕艰难困苦,敢于拼搏,勇于超越别人的精神。学好科学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达到强身健体,为建设祖国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民族昌盛,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295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