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 >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范文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范文

  英美文学是目前对世界文学影响最为巨大的文学之一,对于世界文学潮流的引领、创新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美文学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范文篇1

  浅谈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关系

  摘 要:众所周知,英美文学作品和英文电影作品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质和一些差异性之上,最重要的是这两种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基础上,对整个英美文化体系都具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文电影;联系

  一、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

  1.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二者共性所在。

  首先,电影和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是通过作品内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精彩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主旨的。只不过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和书写来完成整个工作;而电影则是通过道具设置、演员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技术来完成整个艺术塑造工作的。二者之间大同小异,虽然在艺术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上略有不同,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满足创作者或者整个社会的一种表达欲望,都是为了安抚整个社会的一种公众性情绪。

  其次,二者之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大体上相同,其中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述以及整体的内容和结构等。

  再次,二者之间都是通过叙述这一艺术再现手段来表达的,在表达原理和细节上存在许许多多的相同之处。例如,二者在表达过程中叙述者的选择上,都可以是创作者将自己直接作为整个故事情节的外部叙述者;也可以是在作品内部设置一个“内部叙述者”;另外,还可以是内外部叙述同时进行,创作者自己解放了艺术自我,游离在整个作品框架的内外。

  再者,二者之间在创作过程中均存在假设性以及虚构性。虚构和假设这两个艺术创作常用的手段基本完成了电影以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置。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其内在的艺术形象都不是对现实社会的简单再现和复制,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利用虚构和假设两种手段创造或者再现现实生活以及创造所有高于现实生活的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二者都是关于生活、社会、时间的艺术。生活、社会、时间是构成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下艺术作品最主要的“源流”基础,同时也是决定创作者选择文学还是电影哪种表现方式的主要原因。

  2.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的差异性。

  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虽然都属于艺术表现手段,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出现时间、表现力、技术需求、艺术效果等几个方面。

  首先,电影作品和文学作品出现的时间不同。文学作品或者说文学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基本上和人类同时出现,人们在劳动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文学,只不过是这种艺术表现的行为不是自发有意识的。其产生的具体时间已经无法考究,但是其在整个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电影则出现较晚,主要是因为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需要许多科技技术上的支持。所以,电影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最后,在技术需求和艺术效果上,电影和文学二者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关于技术需求,电影作品的技术需求明显高于文学作品的技术需求。电影作品的创作过程需要诸如摄影摄像、灯光舞美、动作设计、服装、音效等一系列的技术 和设备。文学创作则只需要一支笔、一个富有艺术创作能力的人、一些纸就足够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可能会出现文学作品的团队创作以及用计算机等一些电子设备进行创作的情况,但是与电影作品相比,整个文学创作过程就等于是没有什么技术性的需求。

  二、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与思考

  1.文学是电影创作的源泉,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素材。

  文学向来都是电影创作的源泉和基础,看看那么多直接从文学的主要题材小说改编过来的电影作品就可以体会到这一点。随着英美电影行业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众多优秀的、具有广大读者基础的文学作品被接连不断地搬上荧幕,而且成绩不俗。《哈利波特》系列应该是最好的例子,哈利波特早期作为文学作品已经具有了非常之广的观众基础,在整个世界文学市场和读者群里都具有很高的人气,一直以来都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将之改编拍摄成电影作品后,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呼。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部作品,就连作者本人也从一个普通职员一下子变成了社会名流。另外,在整个英美电影产业系统,尤其是美国好莱坞,文学作品原本一直都是电影剧本最主要的来源。

  2.电影是文学升华的表现,能够使观众加深对文学原作的认识和了解。

  每每有电影人和电影制作团队想要将文学作品通过电影的改编将之搬上大荧幕,都必须先要对其文学原作做出相当的研究。例如,熟悉文学原作的创作机制、创作手法;明晰文学原作的创作目的;在改编过程中对作品所进行的一系列电影化修改。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往往都会使得文学作品最精华的内容能够通过电影更为精彩地表现给观众。这样一来,就会使观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文学原作再做一次认识,从而不仅达到对文学原作的深化和扩展的效果,而且还使观众加深了对文学原作的认识。

  在英美电影产业市场,有很多通过文学作品改变电影作品的例子。例如,著名爱情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被多次改变成多个版本的电影作品。英美电影对世界观众最主要的影响,不仅仅在于通过对其英美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将其搬上大荧幕送到世界观众的眼前,从而加深世界观众对英美文化更加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想通过电影这一形式将自己的本土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推广于世界各地。总而言之,英美电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世界观众对英美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等所有内容的理解,从而由电影产业带动文学产业的不断发展。

  3.电影和文学作品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最初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只是被当做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手段。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得以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精神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由于英美电影产业中有很多作品都是直接取材于艺术价值较高,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所以其在艺术性和精神价值层面的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通过电影作品与文学作品的相互协作,电影作品的功能逐渐被更大、更广地挖掘,其效果和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同时,这之间的协作过程对文学和电影自身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文学作品单由语言和文字构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具体的感觉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不足;而电影的表现手段较为直观具体,在抽象问题以及一些深层次思想的表达上具有明显的劣势。但是,二者在协同发展之后,互相之间不仅具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良好地解决了上述这一问题。

  三、结语

  无论是英美电影,还是英美文化环境下的文学作品,都是英美文化体系中对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再现和艺术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作品可以为电影作品提供一定的创作素材,电影作品可以起到对文学作品升华的作用;文学作品可以促进电影艺术价值的提高,电影作品可以弥补文学作品表现力上存在的欠缺与不足。总而言之,作为英美文化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英美文学和英文电影不仅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整个英美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邓显洁.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之间关系的探析―――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例[J].电影文学,2012,(19):76-77.

  [2]冯婉.对电影与文学的关系解读[J].电影文学,2014,(19):72-73.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范文篇2

  论英美文学知识引入阅读课堂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课为实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课文的导入和课文的讲解入手,阐述把英美文学知识引入阅读课堂的必要性。

  关键词:英美文学知识 ;阅读课堂

  一、用英美文学知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文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面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年级英语精读课堂里,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文学知识导入新课对已经有一定语言和文化基础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来讲,可以扩展他们的视野,同时也锻炼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首先,通过介绍作者可以顺

  利导入新课。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编英语》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当代文选,有些课文出自一些著名的英美作家之手,文学气息浓厚,因此用作者简介引入课文讲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法。如在讲解《新编英语教程》第五册第十三课“What Life Means toMe”时,可以从介绍作者杰克·伦敦入手引入新课。为了使课文的导入更加形象生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导入角色既可以由教师扮演,也可以由学生扮演。

  笔者在讲授本课时,通常在课前会将杰克·伦敦的简介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杰克·伦敦的背景知识查找熟悉,并在课前要求其中一个小组的代表用10分钟时间以PPT的形式对相关背景进行讲解,可配有图片信息或者视频信息。演示组的同学通过这一活动实际运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介绍有关内容,其他同学通过观看他们的演示了解他们没有查找到的内容,进一步熟悉背景知识。教师可在学生演示完做补充介绍。“What LifeMeans to Me”是杰克·伦敦的自传节选,主要讲述作者本人的坎坷经历。

  最初,他认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就可以步入向往已久的上流社会,为此他当童工,卖报纸,做海盗,做苦工,也当过流浪汉,经历了这一切后,他发现自己依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离他梦想中的上流社会越来越远。严酷的现实使得他转而选择用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半工半读,他最终取得巨大成就,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在美国文坛赢得一席之地,然而这时他却发现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并非高雅之地。因此,本课通过对杰克·伦敦的介绍导入对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是十分有帮助的。

  从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绝大部分同学在PPT讲解过程中会提到杰克·伦敦的坎坷奋斗历程,教师也可以就不足的地方适当加以补充,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解后总结点题:杰克·伦敦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生活经验之丰富在世界作家中是不多见的。他用作品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了这样一种悲剧,即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可以靠梦想坚持下去,而一旦走出困顿获得成功,生命的意义便成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顺利导入新课“What LifeMeans to Me”。

  另外,在导入新课以后,教师还可以就杰克·伦敦的写作特点做一简要的介绍。杰克·伦敦的生活经历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这种“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以上的介绍也可以由另一组学生完成,教师作出适当的补充解释。

  这样,在后面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杰克·伦敦的写作特点,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穿插文学知识于课文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成功地导入新课后,下一步就是系统地讲解课文,这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自然地穿插一些文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首先,在精读课的讲解过程中穿插文人轶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以《新编英语教程》 第六册第二课“The FineArt of Putting Things Off”为例,本课一反常态提倡拖沓行为,并用大量例证说明拖延行为有时候可以使我们的设想和决策有时间得以成熟和发展。文章以英国文人切斯特菲尔德伯爵的著名家训“今天能做的事情绝不要拖到明天”开篇,但作者很快指出切斯特菲尔德本人也是个十足的拖沓之士,这位高雅的伯爵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与孩子的母亲举行婚礼,还经常让约翰逊博士等名流在接待室久等。

  这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发生在切斯特菲尔德和约翰逊博士之间的趣事:在18世纪的英国,文人想要出名,除了需要有过人的才华,还必须有达官贵人的庇护和提携。塞缪尔·约翰逊在尚未成名时,长期在贫困和饥饿中挣扎。1747年,他为了一个编纂英语词典的计划,希望得到当时英国文坛显赫人物切斯特菲尔德伯爵的提携。于是约翰逊把自己的计划送呈切斯特菲尔德,希望能得到他的赞许和资助。

  不料,伯爵对该计划毫无兴趣,没有答复约翰逊的请求,甚至连他几次拜谒求见也被挡在门外。以后,约翰逊又在公共场合多次向伯爵致意、恭维,希望能引起伯爵的注意,竟也毫无效果。约翰逊万般无奈,愤然自力奋斗,历时七载,终于编成了历史上第一部英语词典。就在词典即将出版之际,切斯特菲尔德忽然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报纸《世界》上发表了两篇评论文章,对约翰逊的词典极为赞扬。约翰逊得知后,立即挥笔回书,否认切斯特菲尔德是自己的“提携人”,并冷嘲热讽地讥笑切斯特菲尔德这个事后“恩主”。通过以上背景的介绍,学生会很好地理解课文第一段中出现的“Thatelegant earl…had a bad habitof keeping worthies like Dr.

  Johnson cooling their heels for hours in an anteroom…”这句话,也会理解作者以切斯特菲尔德的家训开篇的用意。除此之外,作者还在课文的第一段列举了其他历史人物的拖沓行为,如罗马大将昆塔斯·费边·马克西姆斯,《圣经》中的的摩西和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只有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进行充分地挖掘后,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论点。

  其次,在精读课的讲解过程穿插文学常识,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课文。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受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较深。大部分教师在精读课堂中采取的是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 即解释语言现象、语言难点、词语用法等语法式教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语言问题,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只强调词句,忽视了篇章,学生最后也仅仅掌握了零碎生词语法等知识,缺乏对课文的宏观把握,这不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因此,笔者在精读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对课文基本的语言点讲解后,段落划分和中心思想分析也非常重要,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解短篇小说时,可以给学生简要介绍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如短篇小说一般有五个部分,Exposi-tion, Rising Action, Climax,Falling Action 和Dénouement,也可以介绍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等的短篇小说理论,学生有了一些文学常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段落划分,进一步从宏观上把握课文,加深理解。

  根据笔者数年的教学经验,教师把英美文学知识引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精读课堂,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手段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精读教学和文学知识的结合也会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29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