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英美文学 > 英国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大全

英国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大全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英国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大全

  英美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大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大全篇1

  浅论英美文学与英语阅读教学

  一.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上的课程定位

  (一)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程爱民(2002:17)认为:“英美文学课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而不仅仅是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或是英语水平”。这很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广大英语学习者。

  因此,在高中阶段,一方面,教师从英语教学方面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课堂中渗透英美文学不但能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降低跨文化交际的焦虑。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是英美社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学生接触到这些作品时,首先大量生动、优美的语句和地道的语言表达为学生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英语语料,在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高中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

  英国心理学家Botzlar在谈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时说:“要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语法灌输和乏味的填鸭式教学,但是当代的高中生,他们对新鲜事物依然充满好奇,内心感情丰富,对新知识的学习拥有很强的接收能力。

  事实上,笔者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获知英美文学的强烈渴望,他们尤其喜爱原版小说,学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穿插讲解英美文学的相关知识。他们希望在阅读、欣赏英美文学的过程中,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得到极大丰富。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除了主要围绕考点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方法的训练,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渗透,更有利于培养有独立意识的学生个体,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设置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课标》的指导思想,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跨文化意识,要求学生通过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养成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初步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在高中阶段将英美文学设置于英语阅读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丰富语言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语言学习的关键是有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input),而不是一味地把句子拆开,逐一分析。如果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研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课程不仅不必要,而且不足取。对英美文学的学习更应该着眼于句子、文章,了解它在表达什么,再通过大量的积累去总结单词和语法的使用规律。

  例如,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文章,学生就记住了“All the word’s a stage, and all the ma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学生便将此句用在演讲结尾时,不但升华思想的深度,而且还会与听众引起共鸣。阅读《傲慢与偏见》,学生牢牢记住书中第一句话“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这是一个世人通晓的共识:一个有钱的单身汉一定想娶个好老婆),它的引申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的句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背下来。

  写作文时,他们经常借用这个句式,不但有气势,而且便于开门见山地引出话题。学英语,并非学习语言本身,而是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利用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动地收获快乐。

  这样的教学渗透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文学知识的普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净化学生的心灵,最终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同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课件、视频、音频材料等教学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实现文学教学目标。如白可和白德铭(2010:91)提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建构以教师言语解读文本为主,以视听解读文本为辅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可以保证文学教学相对稳定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作品的时代主题和意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分组合作,利用网络等资源,搜索相关影像资料,翻阅相关评论报导,更深入挖掘作品的价值。例如,对作家和作品人物进行简单介绍时,利用PowerPoint将演示型课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运用幻灯片覆盖、隐藏、层叠等技巧,并加以精练的文字介绍,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记忆和掌握。

  另外,很多英国文学名著被多次拍成电影、电视剧,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不同版本,例如,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 Eyre)这部作品就被改编多个版本,而由乔治·C·斯科特(George C Scott)和苏珊娜·约克(Susannah York)饰演的版本被认为是最好的。

  该片忠实于原著,故事结构更加紧凑,爱情主题更加突出。乔治·C·斯科特的精湛表演,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凄美动人。饰演简·爱的苏珊娜·约克,外表沉静,含蓄内敛,也被公认为最接近原著的精神气质。这些多媒体元素的加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热情。当堂呈现,资源共享,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得到有效融合,教师用较少的语言就帮助学生领悟到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英语教师应有深厚的 文学底蕴,能用 艺术的 语言去滋润每个求知的心灵,学生才会被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所展现的魅力所感染和折服(张春开2012:11)。

  例如,笔者在讲解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时,先当堂诵读这首诗歌,当提到学生最熟知的最后一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假如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时,要求学生一起背诵,顿时激起学生对这首诗歌学习的期待。接下来,让有准备的同学介绍这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师生互动,课堂和谐。为了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将优秀的学生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学生也用更大热情和动力去学习英语。

  当然,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如果以历史为脉络要求学生去阅读年代久远而文字生涩的文学作品,学生不但理解起来困难,而且学生也质疑作品本身与他们生活的 联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丧失兴趣,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大打折扣。另外,考虑到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课程在一个学期总课时占有课时量较少,教师只能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甚至是里程碑式的作家和作品,选读篇章不但要最富代表性,而且篇幅适中、内容生动,学生们更有乐趣去阅读。

  三.结束语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英美文学的阅读教学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条更有意义、更有效的教学途径。本文基于高中生的英美文学学习现状,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做法,就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上的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学生也认同这样的学习方式,但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上让学生更全面了解英美文学作品本身,采取何种方法更有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总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置英美文学相关内容,这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英国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大全篇2

  浅析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己不再适应发展的形势,现代化、多元化和规范化的英美文学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教改之途。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学习兴趣,变“讲授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多种形式,让文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力图为高校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课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其意义和作用则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从总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它对于学习者提高英语语言修养,增强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性情,开拓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英美文学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不便和缺憾:因使用的课本篇幅有限,对一些长篇小说或诗歌只能选用部分章节,对某一作家的作品只能蜻蜓点水式地提及,大量作品需要课后阅读;因涉及的作品和内容多,寻找不便,影响学生的阅读及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因课本的相对固定性,教师灵活选用作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被动地听课,课堂互动性差,参与人数少;课堂的信息容量和学生容量较小;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案比较单一,不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低,等等。

  长期以来,文学课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他们害怕面对使其举步维艰的大量的生词,害怕记忆枯燥乏味的文学常识,更害怕学期末令人提心吊胆的结业考试。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单纯的教学方法已显滞后。因此,笔者将探讨如何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的哲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实现他们对社会及人生的正确观念。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讲授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

  因为英美文学上课需要讲的内容较多,课时有限,所以“讲授式”教学成为多数教师的首选。一节课下来,只有教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再有兴趣的东西也变得枯燥无味。可是问题在于学生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不论教师施加什么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实现,内化程度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个体的自主性发挥的多少。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应该处于主动地位。“受教育者处于什么地位取决于教育过程允许他们享有自由的程度,挑选受教育者所采用的标准以及受教育者所承担的责任的性质与限度”。因此,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讨论式”教学应运而生。

  讨论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课堂讨论。它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是集体成员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是大多数高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戏剧之一。因此,在阅读其中的片断之前,教师可以提出论题:夏洛克在《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因为高中课本上曾经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课文,所以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得出一些结论:夏洛克是个贪婪、残酷的高利贷者。教师在不发表任何评论的条件下,指导学生阅读戏剧中的一些章节,然后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又如在《傲慢与偏见》中先引导学生注意小说中描写的七个婚姻,再进行讨论,看一看每个婚姻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从而看出奥斯丁对婚姻的态度及她的爱情观,继而探讨在当代社会中婚姻和金钱、爱情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高了兴趣,确立了自己对婚姻和金钱、爱情的看法。

  在我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法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更能发挥英美文学课培养综合型人才的作用。

  二、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毫无疑问,资源共享、交互性强的网络技术及集图、文、声、影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而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匮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容量小、信息量传递不足,学生的知识获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一个教师即使再博学,也无法达到网络资源所覆盖的信息面。

  尤其是文学课的教学,教师教学的主观性及思维能力的限制,或是由于课堂教学的时空拘囿而无法扩充的知识都可以由网上资源的利用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得以弥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来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成效显著,进而延伸和补充课堂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在课前要准确把握和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和设计信息资源,进行对网络信息筛选、整理和提炼。

  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好相应的电子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介绍背景以及知识点,放映名著或其片断,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入名家观点或点评,留思考题并指导学生课下继续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信息,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

  以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为例,课前,教师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作细致的分析,课件的设计与教学内容要衔接紧凑、浑然一体。把狄更斯的创作背景等资料的简介和几种相应的文学评论方法,以及名人名家对狄更斯作品的评论摘述等制作成相应的电子课件。课堂教学中,首先使用电子课件清晰地呈现作者生平、创作的背景,作者对英国文学的贡献,然后是介绍和分析该作品,还可以把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电影剪辑成符合教学的东西让学生来欣赏。

  在联系作品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诸如:小说怎样一步步完成对主人公的刻画?如何展现了他远大前程的破灭?作品以何种方式呈现了皮普的成长经历?随着讨论的展开,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会逐渐深入。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设计与此相关的问题,或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或从其它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总之,课后问题也能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说,对一部作品从多个角度进行课堂分析,难度是较大的。但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及课件的使用,有很多工作已在课前准备好了,因此,课堂教学容量和密度大,学生接纳的信息多,有利于他们接受新事物,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继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文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文学史或单调的道德意义的理解,而是在调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分析文本时,得到了多方面的感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科研和学术的兴趣,培养了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只有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网上交流及合作能力,才能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及个体的发展需要。

  三、采用多种形式,让文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文学课有声有色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文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以诗歌学习为例,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诗歌尤为困难。因此在课堂上除了教学生如何赏析诗歌外,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诵、单个朗诵、小组朗诵或混声朗诵。同一首诗,在语调、韵律、重音和韵步上引入细小的变化都会带来审美快感。不断的变化不仅会带来个人的快乐,而且利于同学之间产生协作关系。配乐朗诵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生在音乐的气氛中,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课外还可以举行英诗朗读比赛,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另外可以成立课外文学小组,学生对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定期进行讨论,将个人见解写成文稿形式,让其他同学理解评议。让学生对中英传统经典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文学不仅仅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和审美意识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作为审美信息的载体,它还会通过鉴赏环节反作用于社会,对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英美文学的教学是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是架设一座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的桥梁,对于新世纪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提高学习兴趣,变“讲授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采用多种形式,让文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领会文学多姿多彩的丰富内涵,培养其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是每一位英美文学教师所应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Moody,H.L.B.,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don,Longman.1979.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史惠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3,91,(3):36-39.

29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