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外语翻译 >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

  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的工具,作为各种语言互译的翻译理论本身就是一种是相对的理论。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表英文翻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篇1

  公示语的英文翻译

  摘要: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 旨在于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的内容。然而, 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十分严重。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以中西文化差异在公示语中的体现为视角, 强调公示语的特点决定了其英译应重视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实现公示语的预期功能。

  关键词:公示语功能对等文化差异翻译原则

  1、引言

  公示语指的是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 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等[1]。罗选民、黎土旺对公示语进行界定,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合所展示的文字, 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 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2]。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 很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 汉语公示语的英译也日显重要。然而, 目前国内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十分严重, 误用、滥用现象到处存在,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盲目追求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以至于译文文本生硬, 达不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和效果。公示语英译的预期对象是在华外国友人和外国游客, 为的是达到向其警示、告知、宣传的预期功能。其英译不是一种点缀, 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即如何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本同等的预期功能[3]。本文通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以中西文化差异在公示语中的体现为视角, 强调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其英译应重视功能上的对等而不是字词句上简单生硬的静态对等, 应遵循正确的翻译原则,以实现其预期功能。

  2、“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公示语翻译

  公示语作为一个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标志之一, 公开面对公众, 给予公众行为需求的文字信息传递。它具有提示性、指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1)提示性公示语: 提示性公示语是把公众想到或没有想到的提出来以提醒和引起注意, 只起提示作用。如:Explosive易爆物品; Wet Paint油漆未干; Rummage Sale清仓销售; Arrival Notice到货通知。(2)指示性公示语: 指示性公示语对公众起着指引、指示的作用, 它包括指示服务内容。如: Customer Service总台服务; Car Rental租车服务; Consultant Services咨询服务; ExpressMail Service邮政快递。(3)限制性公示语: 限制性公示语是对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 但不会令人感到强硬。如: Stand In Line站队等候; Room Only只住宿; Give Way让路; Handicapped Only残疾人通道。(4)强制性公示语: 强制性公示语是要求公众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强迫某人的行为。如: No Parking禁止停车; No Litter不准丢垃圾; Keep Silence保持安静。公示语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其最直接的目的是在引起读者注意的前提下, 将信息传达给读者,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 继而让读者采取行动――按照公示语的指示去做。因此, 公示语的英译应注重功能上的对等, 使目的语达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和效果, 而这正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宗旨所在。著名翻译家奈达认为, “功能对等是用来指翻译某一源文本词汇或短语的一个目标语词语; 该翻译不是为了追求与源文本词语在形式上的相似, 而是为了使目标语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原文的语境意义。采用功能对等的翻译方法可能是为了取代更为字面的翻译, 也可能是因为在目标语中不存在与源语所对应的现象而找不到形式对等语(Formal Equivalent)”[4]。比如, “徐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信息字对字全部翻译出来,“Xuzhou is my home, its cleanness depends on all of us”, 则会让看到这条信息的外国人一头雾水。实际上, 我们只要将其中最主要的信息表达出来即可, “Keep our city clean”即足以体现该公示语的功能。

  3、中西文化差异在公示语英译中的影响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其民族文化的承载。不同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其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必然存在很大差异, 而这些文化差异对公示语的英译具有很大影响。

  3.1民族心理角度影响汉英公示语的表达

  不同汉语公示语多以命令的强制性语气为主, 而根据英语国家的习惯, 这些公示语的英语译文的语气则要略显缓和。中国历来是一个恪守礼训、严于律己的国家; 英语国家则更注重个性与自由。因为民族心理的不同,对于公共标识语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强制性公共标识语中, 中文多表述为“禁止游客进入”、“禁止摘花”等语气较强、禁止性的标识语。英文则较委婉、礼貌,通常表述为“Staff Only”, “Take Care of the Flowers”等。“禁止”、“不准”、“严禁”等此类语气强烈的公示语在中国城市随处可见, 中国人在心理上也能接受,但英美人则很难以认同和接受此类公示语。

  3.2民族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英公示语的特点

  不同语言文化差异导致思维方式不同, 汉英公示语内容常常迥异, 特别是一些宣传型的公示语, 它们在内容上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汉语公示语的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 而英语公示语的特点是简洁、明了、正式、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信守“天人合一”, 对外界事物的描述中, 汉语习惯用优雅、典美和模糊朦胧的词汇来表达情感。汉语公示语通常使用四字成语、铺张夸大的形容词、套语, 结构上多见字数相同的并列句式, 讲究对仗。而英语国家崇尚理性和逻辑分析, 尊重现实, 希望再现客观世界。英语公示语常用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的日常口语。鉴于这些语言文化差异,公示语英译过程中经常需删去一些明显拔高的口号式的表达, 以符合英语读者接受习惯的方式译出。在内容上进行侧重译语语言文化传统的删减和改写, 以实现吸引译语读者的预期功能。

  3.3民族思维方式也制约了汉英句法结构的不同

  陈淑莹指出, 汉语公示语多使用祈使句, 简洁又凝练; 英语公示语较多地使用物称表达法和陈述方式, 委婉而间接[5]。民族思维方式属于传统观念文化, 这种观念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的句法结构。句法结构和思维方式是互相适应、互为表里的、而思维方式制约语法结构的表现形式[3]。汉语句子的“意合法”和英语句子的“形合法”, 反映了中国人重“综合”、西方人重“分析”的思维方式。汉语重意合, 语法多柔性, 往往考虑表意是否得当, 比较注重准确、鲜明及现实的依据。而英语重形合, 语法多刚性, 既考虑语义, 又顾及形式上的呼应, 往往具有严谨、精确、具体的特点, 注重客体思维, 从而形成了英语较多地使用物称表达法和陈述方式, 语气较为委婉、间接。正是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性和英汉两民族间的思维个性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6]。

  4、公共语英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要想做出准确合理的翻译, 译者必须在翻译时将语言放在适当的文化背景下, 转换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视角, 这样才能跨越语言障碍, 逾越文化鸿沟。公示语的翻译是在同一种交际环境中对同一种行为用两种不同的文化来阐释的一项工作。本文认为,译者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目的语文本的翻译质量。

  4.1套用现成说法

  在处理一些英汉两种语言中可能都存在的公共告示时, 译者首先要尽可能做到“入乡随俗”, 即套用译入语在同样情形下的习惯说法。例如: 免费入场:Admission Free(办事处、商店)开放: Open(办事处、商店)休息: Closed买一送一: Two for the price of one; Buy one and get one free以上译文均套用了英语中的现成说法, 熟悉地道的文字对实现译文预期功无疑具有积极理想的作用。

  4.2提供正确信息, 简洁、明了

  由于公示语的预期目的, 翻译中应首先注意传达具体、准确地信息, 方便实用。这一点对发挥标志、指示、警示、告诫等作用的标识语尤其重要。与此同时, 公示语通常空间有限, 它的读者在阅读时往往具有临时性(过路时或使用物品时投以一瞥)。按照这种阅读方式, 公示语的读者必须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完其内容, 因此, 英文表达上的简洁就成了保证其信息功能的最基本原则。公示语翻译中的信息性和实用性首先表现在正确处理路名标牌。关于路名标识的拼写和译法问题, 长期以来,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有人说应该按照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使用拼音; 也有人提倡应该使用英语, 以便于和国际交往。从国家和国际上的有关规定来看, 前一说法更具备法规的支持。但是, 从路名地名的对外预期功能考虑, 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弊病。单纯使用拼音明显会对不懂汉语的外国友人造成理解和沟通困难, 而只有英语译文则不利于来华旅游的外国友人日常出行。如用某条路的英语译名问路, 如East Road(东路), 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很可能完全爱莫能助, 显然会影响这些标牌对外预期功能的实现。考虑各种因素, 建议采用折中的办法, 同时使用汉字、拼音译文、英语译文三种文字。如“中山北路”汉字下面可先写一行拼音: ZhongshanBeilu, 再来一行英语: North Zhongshan Road, 这样既可遵循国家和国际的有关规定, 又有利于理解沟通, 同时还可以照音问路, 便于在华外国友人出行, 是一种两全之法。

  4.3注意规范表达

  翻译公示语, 注意译文的规范得体性十分重要。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译文应符合译语语言使用和表达规范,符合译语语篇规范。注意规范表达首先是路名的拼写。规范的汉语拼音应以词为拼写单位, 同时不可把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混写。如“淮海路”应拼写成HuanhaiLu, 而不是HuaiHaiLu, 因为“淮海”是一个词, 不宜拆开拼写。一些公交车要求乘客从前门上车, 后门下车。为了方便海外乘客, 一部分公交车在前门喷上英文Up, 后门喷上Down。这不是英文中规范的表达。其实, 与中文的“进(上)、出(下)”的英文对应的规范表达应该是In和Out。Up和Down含义为“向上”和“向下、倒置”, 是指物体本身放置的状态, 如“头朝上”、“头朝下”。

  4.4讲究语用得体

  由于文化差异, 汉英民族存在不同的接受习惯。在汉语公示语中, 直接明晰地禁止某种做法的表达使用很广, “不许、不准、禁止”等用语随处可见, 人们见惯不怪。但在英语语境中, 直截了当, 带有强制口吻的禁止用语只有在有限场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 人们习惯于接受间接、含蓄的表达。因此, 翻译时必须注意译文在译文语境中的可接受性, 也即语用得体性, 采用转换视角、改写、删减等处理手法。例如: “请勿践踏草坪”。这是人们在公园里或花园草坪上经常看到的公示语。有人将其翻译为:Don’t tread on the lawn! 从表面看, 英语和汉语一一对应, 语法也没有错误, 但这里却犯了一个语气不当的错误。公示语应当遵循礼貌原则, 体现人文关怀, 创造和谐气氛。Don’t句型在英语里是祈使句或命令句, 口气比较生硬, 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往往会使外国人误认为中国人有“老板气(bossy)”。这显然违反了我们的初衷。公园或户外花园是人们休闲的地方, 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地方, 没有人会愿意看到一些命令式的语言。如果将此公示语翻译成“Keep Off The Grass”就会好一些。得体性在处理宣传性标牌时要特别注意。它们属于公益广告的范畴, 其目的在于让公众注意, 并深入人心。翻译时, 在不违反目的语接受习惯的情况下, 可以保留原文的文体特点。如: 绿色生命, 请勿伤害。Please don’t hurt the green lives. 原文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该手法在英语中也很常用, 翻译时可以保留。

  5、结语

  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 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具有的独特的重要意义, 任何误解和滥用都可能产生相当的不良后果。译者必须意识到公示语的英译不是一种点缀, 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确保“译出语”确实是源语的“译入语”, 即使源语文本与译入语文本达到“功能对等”, 亦即对外国读者起到同样的提示和帮助作用。目前, 国内公示语的英译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

  [2]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68.

  [3]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陈淑莹.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发表英文翻译论文篇2

  浅析英文报刊新闻标题的翻译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也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部分。本文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英文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探究产生这些特点的一些原因,从而提出一些恰当的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英文报刊;新闻标题;特点;翻译

  0 引言

  报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通过报刊上刊登的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在我们身边、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所发生的大事小事。随着国际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英语的普及,英文报刊也悄悄的出现在街头的报刊亭中。当我们拿到报刊的时候,最先映入我们眼帘而且也是我们最先看的就是报刊的新闻标题。新闻可以没有导语和背景, 但是不能没有标题,标题对于新闻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重要。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一则好的新闻标题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如何正确的理解新闻标题从而正确的翻译英文报刊新闻标题也就成为了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1 英文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

  英文报刊的新闻标题作为人们了解事实的第一道窗口,其翻译与其他英文的翻译也有着很多的不同。

  1.1 结构省略

  英文报刊中新闻的标题为了要达到让人一看到就能抓住眼球的目的,往往要求其标题要简明扼要、标新立异,力求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清楚新闻的内容,使读者看到新闻标题后既对这条新闻产生兴趣,又不至于透漏新闻太多的内容,甚至有时还会给读者留下一点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

  如:(1)Anything But Beef.(Newsweek,1996)

  译文:吃什么都行,千万不要吃牛肉。

  (2)Florida Freeze To Increase Area Produce Prices.

  译文:佛罗里达严寒将使本地区农产品涨价。

  1.2 词汇简洁

  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清楚新闻的内容,英语报刊新闻标题偏爱选用那些短小精悍或字母较少的词,甚至常常采用一些缩写词来写新闻标题。例如:

  Aid = assistance( 帮助)

  Body = committee/commission( 机构, 委员会)

  Blast = explode( 爆炸)

  Ban = prohibit/forbid( 禁止)

  WB: world bank(世界银行)

  ASP: 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国销售价)

  Biz : business(商业)

  1.3语法合理

  新闻所讲述的多半是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将会发生的事件,按英语语法规则来应用动词的相应时态。为给读者以新鲜出炉、形象生动、跃然纸上的感觉,为了突出事件的现实感和新鲜感,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使用过去时态, 多采用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这两种时态使读者在阅读时如同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之中,给人事件正在进行的效果,给人以真实感和现实感。例如:

  (1)一般现在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或正在发生的事。

  Heavy Rain Triggers Flooding, mudslides in Japan. (暴雨引起日本洪水,泥石流)

  Korea Resumes US Beef Imports (韩国恢复进口美国牛肉)

  (2) 动词不定式表示将要发生之事。

  2 EC Officials to Visit U.S. to Pave Way for Trade Talks (两名欧共体官员将访问美国为贸易谈判铺平道路)

  (3)现在分词表示正在发生的事。

  Deposits, Loans Rising in HK (香港储蓄与贷款额上升)

  (4)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

  U.S. Car Makers Viewed as Threat by Europeans (美汽车制造商对欧洲人的威胁)(viewed=are viewed).

  Brazil Elite Forced to Make Loans (巴西大亨被迫放贷)(forced=is being forced).

  Kissinger Institute Launched (基辛格学院成立) (launched=has been launched).

  1.4修辞优美

  许多报刊的新闻标题不仅以其简洁精炼引人注意,同时也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既能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可以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

  1.4.1隐喻

  隐喻使用形象的词汇或语言作比,可使报刊标题生动活泼,充满趣味。

  例如: Wall Street Takes a Dive.( 华尔街股票出现跳水行情。)

  “take a dive” 原意为“跳水”,在这里比喻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大幅度急剧下跌。这种表达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而且与汉语的“跳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1.4.2押韵

  报刊新闻标题为追求新颖常在词语的形式上巧意安排,给读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押韵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包括头韵、尾韵、对称押韵及间隔押韵等。例如:

  Soldiers Salary Soars (头韵)

  Beware the Bear (尾韵)

  After the Boom Everything Is Gloom (对称押韵)

  Bovver Boy’s Hover Ploy (间隔押韵)   1.4.3双关语

  巧妙地运用双关语,可以使文章标题妙趣横生,引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Airbus Tries to Fly in a New Formation.

  这则标题巧妙地运用 “fly”一词,既指空中客车公司的飞机要飞,又指公司要腾飞。

  1.4.4引经据典

  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新闻的含义且使标题更形象,报刊新闻标题会运用引经据典这一修辞手法,或直接引用、套用、改用文学名著之名、《圣经》典故,或运用名言、谚语、习语、俚语等。

  例如:Why Won’t the French Play Ball on GATT?

  译文:法国为什么在关贸总协定的问题上不合作?

  这则标题运用了习语“play ball”,意思不是“玩球”,而是“与别人共同合作”。

  2 英文报刊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由于报刊新闻标题具有的许多特点,再加上两种语言在文化、语言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这使得报刊新闻标题的翻译变得和其他的翻译有所不同,而针对这些特点和差异,只有掌握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的翻译英文报刊新闻标题。

  2.1 增词法

  英语新闻标题一般比较精炼简短,而汉语新闻标题则侧重“全面性”,再加上汉语是一词一意,所以汉语标题用词相对较多。所以在报刊标题翻译时,可以结合汉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标题的形式更趋于汉化,意义更加完整明确。

  例如:Japanese dash to US to say “I do”.

  译文:日本情侣蜂拥美利坚,牧师面前誓言“我愿意”。

  2.2直译法

  翻译报刊新闻标题就应该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直接,译成汉语后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则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

  例如:(1)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

  译文: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2)Jordan, the Superhero of the Bulls.

  译文:乔丹,公牛队的超级英雄。

  2.3意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使得翻译时不仅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表面形式,更应注意语言的文化因素,充分考虑不同民族所固有的文化心理和欣赏习惯,同时又尽可能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和观众的审美情趣。在翻译报刊新闻标题时,如果原英语新闻标题采用直译的方法不能准确概括新闻的内容, 或不能如实体现作者意图, 或者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时, 可根据情况适当采用意译。

  如:New Look at the Maiden Destined to Save France.

  译文:银幕再现圣女贞德。

  这是一篇报道关于将圣女贞德的故事重新搬上银幕的新闻,17 岁的少女贞德为了法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有destined to save France 之说。原文标题过长,但寓意明显,若直接翻译过来,不仅累赘,含混不清,而且一些读者也会感到迷惑不解,所以采用意译更为合理。

  2.4 转换法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有时必须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审美情趣,对原文形式作相应的调整,以使译文通顺,语言畅达。英汉大多数词类在互译时可以互相转换,其中常有动词与名词和形容词与副词的相互转化。

  如:15 Killed by Rebel Bomb in Kashmir.

  译文:卡什米尔叛乱爆炸,15 人丧生。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有时在强调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时,为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读者,常出现被动语态。但中文标题多注重主动语态,以求更主动,更富于感染力,表达的意义明白也更有说服力。在翻译时,也可将语态作一转换,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同时达到文化心理的转换。

  2.5 添加注释性词语

  添加注释性词语是为了易于让读者对译文事物有完整的印象,对相关文化习俗和文化背景信息有全面的了解,若是缺少这些,读者就无法理解。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增补的相关知识或背景材料。

  如:In Learning Chinese, Less is More Complex.

  译文:学习中文,越简单就越复杂——汉字简写体华人社区不便利。

  本篇报道主要讲述华人移民将孩子送到Westchester的中国学校学习中文,但由于学校教的是简体字,而华人居住区却一直习惯于用繁体字书写,所以在实际生活上造成了不便。翻译这则新闻标题时利用了汉语标题新闻标题的特点,加上副标题或小标题作一改动,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并且译文的语句更加流畅。

  3 结语

  在英语报刊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翻译时译者要针对标题的特点,充分把握原文的内容,考虑中西文化差异,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要尽可能地把标题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体现出来,力求做到译文与原文的最大限度等值,甚至于译文在某一层面优于原文。

  参考文献:

  [1]刘芳,《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技巧》1005-6432(2009)14-0117-01

  [2] 梁洪浩,伍于诚.怎样阅读英文报纸[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3] 冯庆华,英汉互译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唐见瑞,《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J]新闻记者,2005(4):23-24

  [5]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 王可羽,英语报刊阅读技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7] 张夏,《英文报刊标题美感功能的表现手法及翻译解析》,英语辅导报大学一年级版03-04学年 第42期

  [8] 周彬,《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8):68-70

281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