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养老保险的论文

养老保险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养老保险的论文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老保险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养老保险的论文范文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研发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全面覆盖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十分的重视,近年来,连续出台的国家政策措施,意在更好的建设城乡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一)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原则和目标

  1.先进性和成熟性

  体现出数据集中化的处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三种业务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改进社会养老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是先进与成熟并进,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全面性和专注性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该将覆盖面广泛化,充分涉及到每个地区和管理的每个业务流程环节。

  3.实用性

  应该根据系统建立的目的进行探讨,充分了解办案人员的操作习惯性以及客户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立。

  4.安全性

  系统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对于客户的信息保存以及资金的流向动态要实时进行追踪,建立安全体系和数据安全系统,将各种安全系统进行完善。5.扩展性充分的考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业务的动向,根据其发展制定系统改善的动向设计,保障业务的精准度。

  (二)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构架设计

  1.系统构架

  该系统是以J2EE架构为导向,通过采集面向服务的思路和数据的多方面分析,形成BSS多层次的构架。系统采用MVC的设计模式技术构架,进行分层的设计和页面布局,在各个界面中,规范数据的格式,采用标准的形式进行交互。

  2.网络构架

  将市、县、乡镇的网络串联起来,确保三网网络运行,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的网络构建和运行,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保障。系统是以市网络为中心,通过向乡镇等下级地区延伸,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流程架构,提升各个阶层的办事效率和业务能力。

  3.部署构架

  在系统的研发之前,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整体的部署,系统集中部署任务的市级部署中心,利用金保工程,实现与各级网络关联的部门之间的业务办理。

  (三)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构架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参保管理、缴费管理、账户管理、待遇发放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等主要的业务功能模块,将市、县、乡镇各个网络经办点整合起来,虽然每一级的业务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系统都会优化整合。

  二、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设计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建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UML进行建模,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搜集数据,并且通过系统的可视化功能将模型展示出来。

  1.建立包图

  根据对象需求以及业务办理需求将系统模块进行总体的划分。包ruralpension表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其划分为如下几个子包:参保管理person、个人账户管理account、乡镇集体管理village、待遇发放管理benefit、申报缴费管理fundcollect、查询统计query、公共管理pub、系统管理parameter。

  2.建立类图

  类图是UML静图中的一种,可以显示系统中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其中每类之间的结构关系。

  3.建立时序图

  时序图是指通过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接送时间关系来展现动态协作关系。

  (1)参保登记涉及的对象有:业务经办人员、系统的参保登记界面、数据库。

  (2)养老审批涉及对象有:业务经办人员、退休待遇登记界面、业务审核人员、待遇审核界面、数据库。

  (3)养老待遇发放涉及的对象为:业务经办人员、月度应付待遇核定界面、产生拨付清单界面、实付确认界面、数据库。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养老保险政策进行全覆盖式的推广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部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立,采用BSS最先进的三层体系框架,通过娴熟的高科技,将系统逐层进行划分,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体系具有平台的无关性、较强的安全性、较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的特点。在系统建立的过程中,通过面向用户的建模分析,采用UML建模,使业务组件化功能良好的实现,并且解决了系统对于大数据处理和并发性问题的解决,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系统提供了很好的交互界面,提高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性。目前,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基本运行情况稳定,能够达到各方的用户需求,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通过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可以看出,UML的建模系统,可以充分分析客户需求、设计相应的工作流程,把握清晰明确的客户构架体系。在系统的初步开发的过程中,运用组件化的设计及运营方式,为业务的重组和组建的复式开发提供很好的基础理论。与此同时此系统与其他各个部门系统有限的衔接,如银行、税务等都有衔接口,通过这种衔接完成与相关部门的业务联系,增强系统的交互性和实用性,同时稳定了系统的运行。随着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有些弊端还是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业务的不断深入,单纯性质的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复杂式的业务又增加了管理信息化的工作量,例如领取人员领取资格证、领取人员异地办理相关业务等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化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用来进一步改善办理流程的相关环节,提高社保相关部门的公众形象。同时,对于养老保险基金运转的相关机制和监察工作、预警机制等也是需要同步完善解决的。

  养老保险的论文范文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效用调查

  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公平有效的养老也是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难题。如今我国已经面临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社会步入老龄化时期。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达到15.4%,比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14个百分点,高于城市老龄化程度。农村养老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社会问题,它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那么时至今日,在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五年后农村养老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该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是本次调研的重点。

  一、基本情况

  沧州市所辖2个区、4个市、10个县。总人口720万,其中农业人口数为乡村人口405.44万人,占55.97%。65岁及以上人口65.20万人,占9%。2015年沧州16~59周岁适龄参保人员272.7万人,实际参保人数365.21万人,参保缴费率96.83%。60周岁以上老人(即为领取待遇人员)91.70万人,参保领取率100%。沧州地区2015年的“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的比率)1:3。一方面表现了老龄人口的巨大,另一方面也显示沧州地区农村养老形势的严峻。

  二、存在的问题

  1.养老金基数偏低,涨幅不明显。

  调查中许多村民都表示养老金数额较少是当前农村养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新农保政策的实施就是考虑农村较低的经济水平,提出新农保的目标是低起点高覆盖。导致养老金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村民大都选择最低的缴费档次,基本围绕在100~500元的缴费区间,其中以100元缴费档次的人数最多,远远高于其他缴费档次,具有代表性。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养老金在养老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在分析这一现象之前我们先来算一算缴费满十五年的老人每月能够领到多少钱,因为早在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5450元以上(数据来源———沧州新闻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每月70~120元的养老金在当地较高的生活水平下显得多么微薄。正如一名村民所说:“一块钱两个馒头,假设一天吃四个馒头,那么一个月要120个馒头,每个月的养老金也就保证饿不死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企业职工补交齐十五年的养老保险后每个月仍可领到五百多元钱。提高新农保基本养老金已是形势所需。

  2.集体补助实施难度大。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新农保”应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很多较为富裕的村集体也愿意对本村村民进行补贴,但是这种补贴往往难以进行。问题最突出的是确定受补贴人员资格。由于户籍管理单位出具户口所在本村的人员名单和实际不相符合,因此无法单纯按照户口进行补贴。还有村民提出,村内有些人的户口是近几年刚刚迁入本村的,这些人没有为村集体出钱出力,也不应享受集体补贴。还有的人提出,自己原本是村内的老住户,家里世世代代都是本村村民,因各种原因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此次补贴只涉及农业户口,这样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害,要求村集体进行补偿。其次是,补贴多少的问题。由于村民年龄不等,年纪大的村民认为自己为村集体做出的贡献多,应当多享受村集体的补贴。这部分人又分为受益人与未受益人,文件中的集体补助指的是缴费补助,没有涉及已受益人员,因此已受益村民不满。而未受益人中由于各自缴费年限不等,因此缴费年限较少的村民表示自己应比缴费年限多的村民多得到补贴才能保证对自己的公平。最后,各个村街的富裕程度、人员构成的不同导致每个村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进行补贴或者以何种方式进行补贴。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却造成村与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攀比。补贴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矛盾增加。

  3.人口流动因素成为政策执行中的一道障碍。

  调查中发现,派出所给出的各村人口数目与村内统计数目相差甚远,有的村空挂户口人数众多,达到近百人。在拿到乡镇办公室下发的村民名单时,村干部表示很多人听都未曾听说过,有的人死亡数年却仍然出现在名单之上,还有部分人外出十数年未归。这一方面暴露出户籍管理单位在户籍人员统计及认证方面存在失误,同时也表现出人口流动给参保人员的统计、实施和养老金发放带来的困难。

  三、经验启示

  1.好人之城助力社会保障体系。

  沧州市开展了五城建设。其中好人之城建设颇见成效,在全市掀起了人人讲道德、树新风的潮流。这种道德阵地的建设,有效地弥补了社保体系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普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即为新农保)过程中,由于对孝道的重视,几乎有老人的人家都积极参保,有困难的家庭集体帮扶,这使得沧州市率先实现了新农保的全覆盖,也是沧州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如此之高的关键所在。

  2.借鉴国外经验,借力财税改革,增加基础养老金比例。

  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而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显现,而邻邦的前车之鉴和应对经验,值得中国慎思明辨。数据显示,日本人口结构在过去50年中迅速老龄化。1965年65岁以上人口618万人,老年人口比率只有大约6%,2012年老年人口比率大约24%。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预测,2050年日本老年人口比率预计将会高达大约39%。日本采取一体改革,其重点是将消费税率上调,从而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法》指出,改革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保障让广大国民都受益,因而所需费用要让每一代人都广泛公平地分担,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支付社会保障的公共费用拨款,就由消费税和地方消费税来承担”。通过一体改革,包括因上调消费税率而增加的税收(国家和地方),除现行的地方消费税(相当于1%)之外,已经全部被列为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消费税的资金筹措能力较强。在消费税率上调至5%之后的15年左右中,中央的消费税税收(相当于4%)每年度一直处于大约10亿日元。因此,上调消费税率1%会筹措到2.5亿日元左右的收入。日本的这些做法无疑对我国也具有启发的意义。目前正值中国进入财税体制改革的初期,不妨借鉴日本的经验,提高消费税,同时将税收和部分其他财政收入纳入社会保障基金体系中,那么一方面中国的养老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养老保险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养老保险的论文

2.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论文

3.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

4.社会保障论文参考

5.关于企业养老保险收支管理的探析论文

6.关于保险的毕业论文

102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