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学大专毕业论文

金融学大专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学大专毕业论文

  金融是经济体系的血脉,当金融资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金融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金融学大专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学大专毕业论文篇1

  浅析潮流之下的互联网金融

  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的金融行业就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金融潮流的风靡,引发了各界人士对此有关的思考与谈论。然而,现实世界的任何事物的兴起都不会源自偶然,除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益革新等因素,传统的金融行业不断碰壁,也给了互联网金融填补空位的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去了解互联网金融,想要去知道它的兴起与发展,想去探索它与传统金融行业看似紧张的关系。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括所有机构通过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服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

  在2014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其第一次提出了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在社会中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在逐渐激烈的金融角逐中,P2P的剧烈发展、众筹融资的闪亮现身以及第三方的迅猛增长都使得互联网金融迅速进入到了全球的视野中。

  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发展

  从1995年美国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建立到1997年招行首开网上银行先河并推出企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商业银行可能相对领先的对互联网金融做出了反应,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成功抵御了那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冲击,导致95年那段时间很多互联网机构不了了之。

  经过时间的改革沉淀,它的发展模式大致分为六类,以第三方支付为起点,到极具普惠金融特点的众筹方式,再到P2P网络信贷等极具创造力的想法和行为,进一步刺激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从狭义上是讲是指自身实力、信誉水平及其保障程度均在一定程度以上的非银行机构,通过与银行签署合约,采用信息安全技术、电子通信,在消费者和支付结算系统之间,连接起一条电子支付的纽带。其为支付两端的中介所供应的网络支付、预付卡及央行所确定的其他服务内容都应在支付服务的范围以内。经过时代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不再局限于当初狭隘的设定,而是覆盖面越来越广、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的综合工具。

  (二)众筹

  众筹泛指广大群众为某一项事务进行的集体性筹款,是指以团购和预购相结合的方式,来为项目筹集大量现金流。目前,国内众筹平台逐渐增多,但是他们的运作方式却都相差无几――将自身的方案及相关材料交给众筹平台,经过一系列细致的评定后,便可以获得在相关网站上建立个性化宣传平台的机会,向各位浏览者展示项目具体情况。众筹的方式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互联网的自由、推崇创意等精神,同时参与的基线较低,发起众筹者只要想法足够新颖、有潜力,都可以进行发起。

  (三)P2P

  P2P,也可叫做“人人贷”。是指个体向个体之间的进款,是寄生于互联网的新型融资模式,注重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互助合作。是供需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寻找切合彼此意向的对象,便利民众的同时也分摊了风险,为借款人提供了信息较为充足的大环境,以供其选择更为优厚的利率条件。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很多传统行业开始陷入尴尬的境地,“将被取代”的流言至今还响在耳际。可是现实情况真是如此吗?

  从互联网金融的逐渐兴起就可知传统金融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政府政策的壁垒是导致传统金融业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以银行为例,传统商业银行因场地、人员等因素的局限导致他们会更关注高级用户,开发高端的产品,顾及不到人数占比较大的普通民众,这一点又是与服务机构的普惠政策有所违背。但是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传统金融业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一系列规范安全的流程审核制度和更好的风险风控的把握致使传统金融业仍占主要地位。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流程审核和风险风控上略显弱势,但是它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手段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作为数据储备,分析出大众的需求,制定一系列便捷的线上服务,极大程度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数据化、创新改革化特性让其自身更接地气,也更具实力。

  而将互联网金融具体后,其并没有改变传统金融所具有的金融基本功能:清算与结算,聚集和分配资源、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散,也没有创造出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新功能。所以久而久之互联网金融会让人觉得是为了满足更广大人们的需求而衍生出的对传统金融的补充和延伸。加之两者优缺各异,若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彼此竞争与互动,最后达到相互融合,却仍以金融为主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方式、一个平台,本着普惠的原则,岂不是皆大欢喜?

  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主要是基于几点优势。其一是网络资源。互联网相当于一个节点,数以亿计的使用者通过这一节点进入互联网金融的世界。其二是大数据。每一位用户所遗留的浏览记录、消费记录等等互联网足迹,这是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其三是云计算。在复杂的信息里面,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是普通的计算器所无法完成的,而云计算可以将这些复杂的数据进行收集、计算,使其价值成倍的发挥出来。

  但是具备优势并意味着走向成功的路是一片坦途,由于P2P网贷中一些不良公司的出现,导致大批投资者资金损失惨重,而其盲目的扩张和风险的日益突出,也使得社会各界对其忧心忡忡,也使得互联网金融这伟大壮举所取得的胜利果实染上了黑点。

  在2015年中,互联网金融依旧不能平静,但是每一个挑战往往都代表着一次机遇,互联网金融将会继续得到长足的发展,不过做好风险控制和体制监管是重中之重,不要让其蛮横的发展而忽视了风险,进而断送互联网金融大好的未来。

  金融学大专毕业论文篇2

  浅议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

  摘 要:自从1995年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的诞生,网络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重视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改革发展至今,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但逐步完成的数据大集中并非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终点,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即将在2006年全面放开金融业的限制,国内金融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白热化,网络银行作为竞争的焦点备受瞩目。本文以网络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4个章节。第一章,对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背景进行介绍。第二章重点分析国内网络银行的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等。第三章对比外资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在华竞争策略,找出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上的差距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第四章,针对差距和不足,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网络银行建设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网络银行,WTO,金融创新,客户为中心,业务流程再造

  所谓网络银行,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和各类网络载体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典型代表,这种服务具有便利、实时、快捷等特点,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新形式,作为拓展中间业务的新渠道,其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将更为广泛,更有利于维护客户的忠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预见到,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将成为一种标准,而最先适应这场新技术、新信息革命的发展,开发出最具个性、最具生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必将是这场竞争的胜出者。[1]

  1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背景

  自从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营运,网络银行以其出众的业务发展魅力,日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和青睐。我国网络银行是在全球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网络银行的先行者,之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都先后加入了网络银行业务的创新以及营销活动,目前国内已有十几家商业银行相继开通了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开拓业务、发展优质客户、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渠道。

  1.1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网络银行发展

  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政务的发展,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一方面为网络银行的进一步普及和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济行为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高效率、无国界的金融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2004年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突破40万亿元,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在网络上实现流转;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品种的日益丰富,以及交易便利等诸多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民众逐渐接受和认同网络银行,又据《钱江晚报》2005年8月26日引新华社文《网上银行渐成新宠》中提到,据新华社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沈阳、济南、福州、成都、深圳等十大城市做的调查显示,个人用户正在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19.4%,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服务的35.7%;企业用户中,使用了网上银行的10.1%,在未来一年内可能使用网上银行的25.5%;

  1.2入世以后网络银行发展具有紧迫性

  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承诺时限业已迫近,外资银行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也将进一步凸显,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单一渠道竞争必将走入死胡同。因此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跟上时代的发展,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在银行管理、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促进金融服务、渠道等一系列的创新。其中网络银行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产物,正是外资银行准备在中国大展拳脚的有力武器,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一较高低、用于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更多客户和商机的最佳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埋下了伏笔,做好了准备。

  2国内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始,网络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大“U”型,但2003年之后,网络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结算业务等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新一代国内网络银行及时抓住了市场机遇,调整了发展战略、策略,迅速得以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2003年,国际金融界的权威杂志《银行家》两次将唯一的关于商业银行网站的大奖――“全球最佳银行网站”奖项颁给了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这是对国内网络银行建设和发展的肯定;2003年6月3日,招商银行又以“一网通”技术获得了有国际IT业“奥斯卡”之称的“CHP国际计算机大赛”金融房地产类的“21实际贡献大奖”决赛提名奖项。

猜你喜欢:

314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