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鞭炮应急管理论文

鞭炮应急管理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鞭炮应急管理论文

  2016年春节的脚步声正在远去,新年稀疏的鞭炮声还萦绕在耳边。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鞭炮应急管理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鞭炮应急管理论文篇一

  鞭炮禁放,法律的难堪之夜?

  2016年春节的脚步声正在远去,新年稀疏的鞭炮声还萦绕在耳边。“爆竹声中一岁除”,辞旧迎新,过大年,放鞭炮,用鞭炮燃放后发出的连环声响和缕缕白烟以告慰上苍,祈求好运,实现天人合一、阴阳协调,这似乎是春节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

  过年放鞭炮是全中国人的习俗。就像圣诞节不能没有圣诞树,春节缺少了鞭炮声也变得异常冷清。过年放鞭炮,这已经形成悠久的文化传统,深深地植根于民众心里和生活中,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共同的价值信念。这种在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历史阶段中自主、自发、自然而然地形成和演变的,有着共同价值取向的社会生活方式的社会习俗,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任何通过强制性的方式试图禁止某种文化习俗的做法都必将遭到强烈的反抗,造成剧烈的创伤。

  禁放的鞭炮

  然而,话虽这么说,近些年来,鞭炮声在城市是越来越稀少了。自1993年春节北京禁放鞭炮,全国先后有近300个城市纷纷效仿,后来又有一些城市先后解禁,有的则不得不由“禁放”退却到“限放”,虽限放也依然限制不住。于是有人批评政府的执法力度不够,有人埋怨市民的守法意识太差,有人上纲上线,以为严重破坏了法的权威性,不利于建设法治国家。果真如此,问题可就大了。以首都为例。在新春佳节的吉祥日子里,首都执行禁放法的警察和准警察有千千万,日夜守候在大街小巷,比欧美国家处理骚乱所用的警力还大,这不能说力度不够。但一到新年除夕、初四迎财神夜,首都照样遍地炸响,满城开花,百姓与查禁人员玩起了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累得警察叔叔直淌急汗,感慨说:“烟花比人跑得快。”事实上,政府的力量不如市民大,法律的力量也不如文化习俗大。如果二者对抗,胜负必有定数。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律非但不得强行介入和硬性改变文化习俗生活,反倒必须予以充分尊重。一个强行介入和硬性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习俗的法律,人们又怎能自觉遵守?一个人们不愿遵守的法律,却要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度,又是何等危险!如果一味强化执法力度,政府的权力之手无孔不入,则会加剧官民间的紧张关系,为喜庆的节日蒙上不祥的阴影;越是责备市民的守法意识,市民就越逃避法律,畏惧法律,或视法律如废纸,或视之如猛虎。如此说来,禁放法本身或许一开始就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

  无辜的鞭炮

  一些城市所以制定禁止或限制过年放鞭炮的法令,与其说是立法工程倒不如说是形象工程。其真实的立法意图不是保护市民过年放炮的自由权利,而是剥夺、限制从事这种文化习俗生活的自由权利,没有注意到法律与文化习俗各自的特性和独有的功能。法律与文化习俗虽非风马牛不相及,毫无关联,却有很大区别。法律必须执行,必须遵守,它的尊严一旦被亵渎就很难恢复元气,重建其权威;而法律只有出于民意合于民俗才是人们信奉遵守的基本条件,缺少这个条件却要发挥法律的功能,剩下的就是单方面的强制。文化习俗则是历史遗留给后人的自由权利,它属于民间,属于每一个人,任何个人或法律都不能禁止。诚然,任何客观存在的自由权利都不可能是无限的和绝对的。过年放炮也不例外,比如,它会引发火灾、伤害人身、产生噪音、污染环境。但不可仅仅从功利的角度看问题,不可因此而否定它独特的文化价值,更不可因此而剥夺长期以来人们世代享有的自由权利。

  或许以为过年放炮是一种陋习,甚至是“封建迷信”,因而必须禁止。但迷信天地鬼神也毕竟是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喜庆心情的表达,也总是优于对世俗权力和世俗当权者个人的迷信,同时也比迷信科学要好。历史证明,人类从来没有因为迷信天地鬼神而毁灭人类,然而一旦迷信科学,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造出的原子弹掌握在专制暴君之手就会毁灭地球。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无法解决人类的信仰问题。因此,尽管过年放炮不科学,乃至是迷信,但对上苍和祖先的敬畏也未必是坏事。

  让鞭炮声响彻在春节里

  虽然过年放炮的文化习俗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年放炮的文化习俗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世界一体化的时代是一定要改变的。但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特性,不可用法律的专横手段去改变。对待它的最好办法就莫过于给它提供最大的自由空间,使其自由存在,自由演变。特别在当今世界,尤其要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的交往提供自由的通道。只要交往就有比较,只要比较就有优劣,只要有优劣就自然趋向优化。西方的情人节很有情调,母亲节颇有亲情,圣诞节又是纪念基督诞生的宗教节日。这些,既没有强行堵截,也没有大力推行,而它们却悄悄地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中,悄悄地在改变中国人的文化习俗。相信,在中外文化习俗的自由交往中,中国的文化习俗定会获得重大发展,并且不必担心失去其特性,也不会因保有其特性而受到世人的鄙视。问题的真正意义,恐怕不在于有关烟花爆竹的立法、执法、守法,而在于由此而引发的争论和思考。如果这种争论和思考能持续深入下去,从而为中国的文化习俗开辟一条自由的道路,其意义要远大于这种争论和思考本身。

  网友留言:

  ――放鞭炮犹如那方言,或者埃及的木乃伊,都是属于没落的、落后的传统文化,没有保留和发扬光大的意义。我坚决赞成禁燃烟花爆竹,特别是那振聋发聩的巨大噪音,简直就是对人的最大折磨。

  ――节日生活之贫乏,证明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之贫血。要改变这一切,首先需要的是将国家和市场的意志驱逐出生活世界,将春节的主宰权还给文化,还给传统,还给老百姓。

  ――讨厌鞭炮,破坏卫生污染大气还有该死的噪音……劈里啪啦一通后除了让人心惊肉跳外也就剩下烧钞票留下的肉痛了。全国要真能禁烟花一年都不知道能让臭氧空洞缩小N多直径……

  ――春节更多的是一个商业化的含意!

  ――文化传统的丧失,这的确让人心疼。每当街上的人们为了西方国家所谓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而欢庆时,心里想,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还剩下多少?

  ・链接・

  春节不能承受之重

  文/刘磊成

  关键词:春晚

  从1983年开始,每一个除夕之夜几乎所有的中国家庭都是伴着春节晚会度过的。20多年来,观众似乎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当成了在除夕之夜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然而,时代早已经变化,而春节晚会却几十年套用一个固定模式,早已成为观众心中的鸡肋,可谓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用一台晚会来承载太多的内容,这个命题太沉重也太复杂,也许更多的应该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关键词:春运

  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尽管16年来交通部门的运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交通和客流供求关系的严重不平衡,令春运如同一场“噩梦”。春运期间,人满为患,随时危及行车安全,有时还发生挤伤、挤死人的现象。肮脏混浊的列车超员300%,座位下、过道里、行李架到处都是人,更别提基本的喝水和去厕所的生存权利。上、下车从窗户里爬进爬出。尊严、权利和公共秩序等字眼苍白无力,另外,交通运输部门春运期间涨价惊人,如此高的涨幅不知有没有个说法?法律依据又何在?

  关键词:年夜饭

  筹办年夜饭着实伤脑筋。除了吃什么好令人头疼,大家还相互攀比,一家比一家丰盛。为了准备一桌像样的、跟主人身份相称的年席酒,要操办好多天。另外,大鱼大肉,几十个菜,除了肠胃受累,浪费也惊人。

  关键词:压岁钱、人情

226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