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管理论文 > 水产管理论文(2)

水产管理论文(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水产管理论文

  水产管理论文篇二

  探讨夏季水产养殖管理技术

  [摘 要]夏季气温高,天气多变,因此水质变化多,同时由于长期高温,对鱼的抗病力有影响。因此,夏季是病害多发,易缺氧,造成的损失往往最大。本文对夏季水产养殖管理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性管理意见。

  [关键词]夏季;水产;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38-01

  夏季是全年中水质量差,各类微生物繁衍最多的季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养殖动物排泄物也增多,水质极易恶化,容易造成缺氧。另外,在高温气候下,产生疾病的可能性最大,而且治愈率最低。广大养殖户在此期间要提高警惕,加强管理,确保养殖成功。

  一、加强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池塘水质管理的基本要示是保持水体“肥、活、嫩、爽”,所谓“肥”是指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多(每升50―100毫升),有机质和营养盐丰富,透明度一般为20―30厘米;“活”是说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交替出现;“嫩”是指水体中鱼类可消化的浮游植物占多数,而且都在生命旺盛期;“爽”是说鱼在池塘中自由自在,十分爽快,说明水体无污染,溶氧丰富。

  1、保持池水中有充足的溶氧。通过适时施肥,控制池水适宜肥度,促进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经常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对虾养殖池常出现的低溶氧综合症,应提高警惕,没有增氧机的池塘,每隔3―5天使用一次粒粒氧,后半夜使用最佳。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池底溶解氧,减少池底有害物质产生。对于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稳定的池塘,应增加使用频率。经常加注新水,适当抬高水位并尽可能换掉池塘底层水。

  2、控制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增加(减少)施肥量,调节池水透明度。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透明度应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吃食性鱼类为主的池塘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可以与粒粒氧同时使用,每周使用1次,以消除底部机质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抑制病菌繁衍,防止底质恶化。

  3、调节好池水水酸碱性。弱碱性(PH在7.5-8.5之间)水体是鱼类及其他饵料生物生活的最佳环境,因此在夏季高温每隔20天左右向鱼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25公斤左右,以保持水体弱碱性。

  4、控制水深、水温。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池塘要保持一定的水深,成鱼池水深一般控制在2―2.5米,鱼种池水深一般控制在1.8―2米。鱼类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6―28℃,高温季节水温过高时可以通过加注新水予以调节。加水以晴天下午2时左右最好,切忌傍晚加水,以免引起鱼类浮头。

  5、做好鱼池清洁卫生,经常除草去污,适时注、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旱季做好防旱工作,雨季做好防涝和防逃工作。如发现死鱼,应检查死亡原因,并及时捞出埋掉,以防病原扩散。

  6、水质调节是重点。到目前为止,饲料投喂已经占到全年的一半,池塘内饲料残饵、鱼类的排泄物等有机物已经很多,水质质量一般很差,透明低,对鱼的生长很可能为不利。一些塘口鱼病,特别是鳊鱼、鲫鱼暴发性出血仍然严重,并且不易治疗,主要原因就是水质没有控制好。出血病发生的规律,一是前期饲料投喂过多,鱼摄食过多暴长,体质下降;二是水质差,氨氮和亚硝酸盐过多,这是直接诱发该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水质好的池塘,出血病少,且容易治理。因此,防病、治病首先需要从水质的改善上入手,鱼池应经常换水,多开增氧机。晴朗无风天气,白天必须开机,提前增氧。

  二、加强饲料管理

  保证饲料新鲜,不投喂劣质饲料。控制投饲量。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变化和水生动物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雨季鱼虾、蟹投喂量一般掌握在7―8成饱即可。饲料注意防霉。饲料的仓库必须干燥,保持空气畅通。河蟹要减少饲料投喂量,以免污染水质。加强幼龄鱼种的虫、病防治。鱼种养殖阶段,体表和鳃往往有大量小型奇生虫,被养殖户忽视,是一些鱼种池塘年终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每月需要进行一次杀虫工作,根据池塘内养殖品种,选择内服或外服均可以。

  三、日常监控管理

  一是加强巡塘,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发现缺氧泛塘,立即使用增氧灵或速氧,同时开启增氧机。

  二是鱼、虾、蟹等摄食后应清扫食场或捞除残留饲料。

  三是虾、蟹养殖池换水受到限制时,使水体流动,增加溶解氧。

  四是水草全覆盖率,在70%以上的虾、蟹池,宜适当疏除,留一定数量的无草通道,增加水体流动和光照。水草表面有大量污物时,经常进水促进水体流动,同时用芽孢杆菌泼洒。雨季过后泼洒一次石灰水,以调节水质和PH值。

  四、病害预防管理

  1、定期进行水体、食场和鱼体消毒。水体、食场消毒药物一般用生石灰、漂白粉,施药采用泼洒和食场挂袋方式。

  2、应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最好不要使用光合细菌。

  3、用维生素C、多维、大蒜素、活菌类(EM菌、芽孢杆菌)、三黄粉、三合一诱促长素、多糖等拌饲料投喂,改善养殖动物消化能力,增强抵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每7―10天添加1次,每次使用2―3天。

  4、在雨天尽量不要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等药物,尤其是虾、蟹养殖池塘,也不宜肥水。

  五、结束语

  做好夏季水产养殖管理工作,是决定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掌握夏季水产养殖每个环节的规律,做到科学管理,严格把关,并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就能使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为提高农业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唐招平.夏季水产养殖管理要点[J].农家致富:2012.8.

  [2]赵强;王世伦;巩志峰.夏季精养鱼池水质调控技术[J].现代农业:2011.7.

  
看了“水产管理论文”的人还看了:

1.水产发展论文研究范文

2.水产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3.有关水产发展学年论文范文

4.有关水产发展论文范文

5.水产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245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