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谈不上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论文范文一:教育信息化存储思考

  从存储的应用来看,高教的信息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于计算平台的电子化管理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部署包含计算机和服务器在内的计算平台,以实现管理的电子化。在这个阶段,数据存储都采用服务器内置的方式,还谈不上对独立存储的需求。第二个阶段是数据局部集中建设阶段。这个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图书馆和网络中心。由于大量电子数据的存在,专业存储设备的购置和应用便成为必然。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目前图书馆和网络中心的存储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第三个阶段是整合信息管理阶段。这个阶段,高校希望构建一个整合的信息网络,以承载行政管理、电化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电子收费等不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以及数据访问效能的需求都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专业的存储系统成为整个网络系统构建的必须。

  普教:用户分散、增量巨大

  和高教用户相比,普教用户有着截然不同的一些特点:用户更加分散,普教的用户数量要远远超出高教用户的数量,在地域上的分布也更为广泛;采购的形式多样,既有学校主导的个体采购,也有政府主导的集中采购;对存储的重视程度不如高校。然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数据的大量产生使得服务器内置存储的方式逐渐暴露出了不足。特别是电化教学对数据量及其可访问的便利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独立存储的需求也开始凸现出来。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内,普教用户的存储需求量将会高速增长,构成教育存储市场成长的重要动力。

  存储采购:还需理性化

  尽管高教和普教的存储需求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必须面对不断升级的产品和技术、不断增加的需求、不断完善的网络以及迅速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未来做好规划便成为存储设备采购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存储设备的采购需要站在整体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基于开放架构的产品,以利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升级和扩展;在架构选择上,则尽量选取具备高扩展性的网络存储架构体系。对于这一点,很多学校特别是普教用户的认知相对比较薄弱,在和这些用户合作的过程中,浪潮存储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和客户一道,结合未来的需求变化去部署存储系统。那么,是不是在设备采购中越新的技术就越好呢?如构建SAN,是不是一定要采用新出现的4GBFC技术呢?我们的建议是根据自身的需求,理性分析,谨慎选择。拿4GBFC技术来说,尽管其理论上的性能比2GBFC技术有了巨大提升,但是整个市场并没有为其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准备,如目前硬盘就是一个瓶颈,这样4GBFC的设备只能发挥2GBFC的效能,而4GBFC设备的采购成本要远远高于2GBFC的设备;而且,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2GBFC技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够满足其数据存储的需求。如果仅仅为了新技术而采购,就容易造成资源以及资金的严重浪费。另外,基于iSCSI的IP存储技术已经日趋走向成熟。对于预算相对有限、但是对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有相当的需求的用户来说,IPSAN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够满足用户对数据集中存储管理、高效读写、存储系统高扩展的需求,而且由于基于成熟的以太网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系统构建和维护成本。拿浪潮存储的AS500来说,它基于iSCSI技术,同时又整合了FC技术,可以构架IPSAN、FCSAN以及混合SAN,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多样和灵活的选择。随着数据价值的凸现,存储在整个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着眼长远、理性选择,将会让每一次投入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论文范文二:教育信息化语文论文

  一、课堂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字化学习空间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教学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有效地实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安排好学习的框架结构,课前,学生自己预习探究;课上,学生自己展示、提问、回答;课后,学生自主巩固练习;教师则通过评价测量表和学生学习反馈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了学生今后学习中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是,信息化给语文课堂带来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表现在:

  2.1信息化课堂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要求师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之中只接受了一些最基本的打字练习,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而对文科教师而言,计算机能力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文秘工作要求,缺乏进一步的图片处理和软件应用能力。因而,信息化教育首先要求提高师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2信息化课堂的容量需求远超出传统课堂。

  由于课堂形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所需的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大,教师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将所需信息量搜集完整,这就需要团队的合作。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甚至社会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

  三、“教学”二字,从信息传授的角度而言,“教”是教师传达信息的过程,而“学”是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这其中,忽视的恰恰是自我价值基础上的信息处理、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传统课堂之中“悟”的经典表现。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带着自己的体验自由领略,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不一样的人文情怀,从而悟出自我的价值所在。而在数字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化追求便捷化,各种信息的集中碰撞必然对教师和学生在接受、整合信息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在提高语文课程有效性的同时,也给语文课程提出了更多的难题和挑战。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论文相关文章:

1.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论文

2.关于信息化网络技术的论文

3.基于教育云平台应用的系统建模探讨论文

4.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5.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论文

1123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