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核心环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一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要:讨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发展现状及若干问题,基于当前形势以及其根本原因,我国必须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完善课程类型,具体做法包括开设综合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程;思考

  从我国的基础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都使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方法,从而使基础教育陷入了“应试”的误区。所谓应试教育,是指一种以考试为导向,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其他方面因素的教育方式。其在课程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偏重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个性化教育。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之下,教师成为了课堂的权威,学生在课堂上丧失了“话语权”,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种种因素致使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严重偏离了树人育人、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追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我国的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科学技术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学校教育中要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这些都要通过素质教育来培养。因此,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必然性。

  1 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1.1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概念属于教育价值观的范畴,因此本文从价值观的视角来定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旨在建构学生个体的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发展、提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际交往、学会认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

  1.2 课程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而采用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改革中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分,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20世纪以来,课程改革运动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是课程的现代化,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诸多教育因素。

  2 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各国都将“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到了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1983年,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必须致力于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同年底,法国的教育目标逐步转向“培养青年人,极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智力、手工、体育和艺术方面的潜力,使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1985年,日本提出“在学校里要特别注意贯彻德智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英国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的全国统一课程也强调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在8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影响之下,美国的科学家和教育理论研究者们在《2061计划》中提出了要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与联系。为了适应全球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于1999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运动。但在课程改革实行了十年之久的今天,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仍然比较缓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而目前的课程并不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二是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较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偏离,难以适应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三是在教学方法上,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于“考试导向”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状况普遍存在,以科学课程为例,目前并没有教师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实施探究教学;许多年来,在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运动中,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曾经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但学生的成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思考。面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偏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国家颁布的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的精神实质,没有认真研究原有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对文件精神没吃透,对问题没把握准,对改革过于热衷,理想化;受国外思潮和学术影响过大,忽视国情研究;盲目否定,只看到原有教育的不足,忽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等。

  3 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全面渗透素质教育

  基于当前形势以及其根本原因,我国必须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完普课程的结构,使课程类型更加完整。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开设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又成为“广域课程”,它将几门学科的课程内容组织在一门学科当中,通过综合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学习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就会自觉地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并能够充分的理解各学科领域的学习方法的差异,从而对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所裨益。例如: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香港一些中学开设了“国事”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祖国、了解国情,争取将来成为一个有多作为的特区公民,成为来来治理香港的精英。“国事”课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外交、人口、资源等多个领域,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写报告谈体会,谈谈对祖国的期望、分析前景等。然而,开设综合课程在实施层面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在教材的编写上,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自然而然的综合在一起?国外一些中学教材在这方面能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以物理学科为例: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和问题》(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中专门设计了“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一个栏目,栏目涉及化学、生物、艺术、经济、文学、音乐等科目,将其他学科巧妙地与物理学联系起来:美国中学理科综合教材《科学探索者》(Science Explorer)系列丛书更是交叉、渗透了生态学、天文学、健康学、生理学、气象学、医疗、地球科学等各学科知识,并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的融合成了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个学科知识的“拼盘”。这些国外教材的编写可以为我国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3.2 开发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也叫做潜在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隐性课程不仅能够使教师注意到学生身心特征之外的、影响学习成效的因素,而且能够观察到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技能等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学生在隐性课程中具有很大的自主

  选择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教育者的责任是利用隐性课程中积极因素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成长。与隐性课程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改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学习能力、基本素质,对心理素质更是不容忽视。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话语权”的状况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缺陷。而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实施环境、评价体系等,使得心理教育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心理教育,将心理辅导具体的落实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

  3.3 建立科学教育评估模式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学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考、高考一直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中起到导向性的作用。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和学生都会把中考、高考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否的标准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因此。通过一些尝试和逐步的改革,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评估模式也尤为重要。首先,科学教育评估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目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有失公正的,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视域下,要比较正确、公平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除了要注重重要学习科目的分数外,当然还应考虑到评价他的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兴趣爱好、特长、创造力等指标,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闪光点,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在学生的综合评价方面有失偏颇。因此,一个科学的教育评估模式有待建立,它可以促使教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受教育者各方面的发展和个性化的发展。其次,科学教育评估模式能够促进教师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多数地区还是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与教师的考核评价挂钩,这样就大大打击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我们知道,升学率并不是衡量学校或者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师风师德等因素也应该成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从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这个转变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目前,应试教育在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也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历程。因此,我们应当不断的深化课程改革,从课程的角度为切入点,将素质教学逐步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我国的教育逐步从传统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2001

  [2]刘臣,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正确把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8(3):37

  [3]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56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69

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论文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核心环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论文篇一 《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要:讨论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发展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