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的参考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的参考论文篇二

  《试论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本文就语文教学对中职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其意义展开论述。澄清与强调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中职教育;边缘化;功利;精神资源

  语文科目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自不待言,作为传统的三大主科之一其地位固若金汤。与之相应地,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拥有一整套完备的教学与考察体系,这样的制度化、系统化的体系其好处就是一切都有章可循,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考试考察的方式特征都是可预见甚至是固定的。各方各司其职,都不会在大的原则或者教学取向上产生分歧,因而效率高,也因此更为成功。

  然而相形之下,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却全然是另一番景象,其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

  首先是在观念中遭到削弱,学校以专业技能教育为导向的方针不可避免地冲击了语文课的重要性,长久以来便形成了一种观念:中职学生的成功表现在技能上的全面与精进,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具体的技术操作问题,这也是他们将来能否在社会立足的决定因素。至于语文课上的诗词文章,阅读写作,因其并不直接或者外在地体现学生的素质大可忽略。如此看来只要学好技术,毕业之后能胜任某个岗位,就已经是社会的有用之才。这种功利思想蔓延的结果,表现在刻意削减和压缩语文课课时,这使得语文课成为了补丁课,用来填充专业课之间的缝隙。而且在教学考试考察中同样淡化了语文考试的严肃性及重要性,并且没有一个严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察标准,这些都使得师生的教与学失去了重要的参照标准及努力的方向,在导致无所适从的同时自然走向散漫与怠惰。

  其次是在实践中的被全面边缘化。中职教育能有今天稳扎稳打一步步走向繁荣的局面实属不易。在普通教育的重压下艰难地走过了一段坎坷之路,要改变大众对于中职教育的偏执看法,就不能不开辟一条特色之路,与普通教育的精英与理想相比,我们拿出了现实的战略。直面现实,在科学与技术竞争的经济社会中紧跟潮流,脚踏实地,练就一技之长,以此作为我们立足社会以及将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和基础,这种观念非常正确,它契合了当前的形式,以一种负责任的积极应对的态度去开辟一种介入社会的方式。在这些年国家的重视及不间断的大力度的引导与扶持之下,在中职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坚守与努力之下,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中职教育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在不断加强,品牌效应也开始出现,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也在实证教育的成果,并且引领着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与趋附。

  这种以实用功利为导向的方针政策对于中职教育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对应这一目标,中职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也慢慢建立了一套技能考核的制度与举措。各个专业都相应地拥有了各种实验实训基地,稳定且较为科学的课程安排,重要的是还有了省市各级技能竞赛的程式安排,检验与考查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对专业老师与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鞭策与鼓舞。但这种优越的制度安排对于文化课尤其是语文来说却是薄弱甚至是阙如的,囿于观念的影响,为数不多的几个竞赛活动也是因循守旧,毫无创意,其广度深度都是不够的。这种情况无异于从另外一个方面打击了文化课老师的自信与自尊,以致于课堂上没有变革创新的教学激情,只是当做一种任务来完成。另外从学生方面来看,中职学生文化课功底薄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前述情况之下,学生因文化课学无所成以致厌学甚而弃学也就不足为奇了。综合几种情形,文化课尤其是语文在中职教育中已然被边缘化。

  当然很多中职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对其危害的认识。譬如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形成,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而影响到学生将来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并最终导致学生厌学的消极局面。这样的论说都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然而我以为,除了上述消极影响之外,从最广大的成才成人的角度来考虑,也许我们还应该从一个更深刻的意义上对它进行探讨。

  毋庸置疑,语文是一个涵盖很广的科目。形式上它注重理解与表达,但其内在的品质却是从各个学科抽象与综合而来的逻辑与思辨的色彩。对应在未成年学生身上,它便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建构与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担,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在高考指挥棒约束之下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它也是功不可没的。换句话讲,在语文课的潜移默化之下,学生已然在自己的精神层面与世界对话交流,并在碰撞与重组中形成自我的看法和认识,达成一种契约。那么,一个既普遍又抽象的事实便是,如果我们今天让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被边缘化甚至缺席,明天我们拿什么来保证我们的学生与社会,与这个世界讲和?我们又拿什么来保证他们能坦然接受自己,心平气和地生活?我们又如何能告诉他们认识人生的大美,善待所有人,让自己的人生丰满圆融?

  的确,这样的论说容易被指为大而无当,空泛苍白,遥远得不着边际。但也许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思考,这不正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不少中职学生在挫败,自卑,迷茫,歇斯底里以及随波逐流中在虚掷宝贵的光阴。中职教育的初衷不就出于此么?即便不走传统的高考之路,我们也能让他们成才成人,成为有用的合格的公民。

  当我们在这样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也许我们才能正确不偏颇地给出我们的解决方法。

  我们的许多同行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在问题产生的源头上给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极有识见的建议,譬如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明确责任,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展课外空间,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气氛。也提出了很多语文教学的原则:方向性,工具性,学用一致等原则。然而在此我只想强调一点,语文的确是工具,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口头语书面交流的工具,但我们决不能滥用这种工具性原则,毕竟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一种底蕴,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这种关系的理解和表达,是学生个人的修养,是蓄积在其内心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更是学生将来取得更大成就的精神助力。毕竟,这世上手艺人很多,艺术家却相对稀少。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 《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孙广川: 《学校管理新理念与实践》, 海南出版社, 2003

  [3] 邓中华: 《河南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的参考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论文

2.中职教育改革论文

3.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论文

4.中职学前教育论文

5.中职生家庭教育论文

6.有关中职安全教育论文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的参考论文(2)

关于中职教育教学的参考论文篇二 《试论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 【摘 要】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本文就语文教学对中职生健康全面发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45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