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小学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因此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所暴露出来的养成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对小学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小学德育工作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养成教育论文篇一

  《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摘 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长远的影响。而在养成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却逐渐显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养成教育的推进,同时也为养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个契机,因此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所暴露出来的养成教育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对小学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小学德育工作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大连开发区 小学生 养成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70-02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从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高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教育,就是从各方面给学生一个好的影响,让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为、健康,等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进一步提高对养成教育地位及作用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连开发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

  调查的学校是以大连开发区城区5所小学为范围。调查对象是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及家长及在校教师。本次问卷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情况,主要包括:文明礼仪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良好行为习惯、自理习惯、卫生习惯等。总体来说能对所调查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大概的了解,能真实的反映小学生对良好习惯的认识和养成情况。

  (二)大连开发区小学生养教育现状问题及分析

  在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可缺少的。虽然是三个方面,可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具有相同点。

  1.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认识存在问题

  对任何一个教育理念的理解都是放在首位的,这也是一条不变的规律,而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不难看出在这方面,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概念、目标等的理解都能做到有耳闻,但不深究,更不能与时俱进,这就在以后的具体实践中很难保证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持续发展,进而就会影响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也将成为一个瓶颈。

  2.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存在问题

  以上的调查结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学校、家庭、社会及小学生个人,在养成教育方面还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性。三方面都比较认可的方法是灌输式的说教,认识不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有益处。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也被看作是最佳的方法。这些简单的方法被过分使用,忽略了环境的不断发展,人的不同需要等实际情况,这样也同样影响到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甚至会起到一定的反向作用。

  3.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存在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评价也存在着单一,不全面的问题。评价对于一项教育的实施很重要,既是一种保证持续发展的反思,也是一种保证持续发展的动力。而现在对于小学生的评价却显得有所偏颇,大部分以学生的学习好坏为标准,学习好了就是好孩子,学习不好了就是坏孩子,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养成,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直接导致三方面的工程重点的偏移,使得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不均衡的发展,偏离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初衷。

  总之,造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虽然以上的分析试图找到一个系统的原因,但要真正分清孰是孰非还需要一个更长的探究过程,不过从中我也能看出来就是各方面都有不足,都还有可提高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学生养成教育还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只要我们能够正视这些,我们就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二、强化大连开发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

  根据古今中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笔者以“知、情、意、行”的心理学理论为切入点,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为论述重点,结合实际提出以下策略:

  (一)学校:科学打造小学生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前沿阵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在此方面的实施是否科学合理就成了关键,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小学和养成教育体系,以此主导学生的养成教育。

  1.深化理念提高认识,为养成教育夯实养成教育基础

  学校作为养成教育推进的基础单位,对于养成教育的理解是一个关键。学校的养成教育理论更新也非常重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这一理论的提出已经有很长时间,从提到发展也经历了不断提高更新的过程,而当前的社会对于养成教育的理念又有了新的提法那就是“公民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养成教育的具体升华,学校应该以养成良好习惯为基础,大力推动“公民教育”,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为教育目标,不能再单一的只是以良好习惯养成为目标,而是要再多一些责任感教育,更多一些社会参与的因素。

  2. 搭建多样平台,为养成教育提供助力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道德实践,为小学生养成教育搭建更多、更丰富的平台,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最终将良好道德品格转化成了学生内在的品格。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环境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些道理。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本着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正向引导作用为出发点,比如,我区内有的学校在校园提倡“家”的概念,让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感觉自己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样的引导就很成功,学生能很自己觉地重视自己的行为习惯,如不破坏公物,不大声喧哗,不能没有礼貌等。同时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还应该注重多元化,给学生正向引导是一方面,还应该给学生多方面的正向引导,不能只是向学生宣传学习第一,而是要让学生重视到良好的习惯养成也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需要。

  在常规教育中也应该重视养成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次升旗仪式,每一堂班会中都能感受到养成教育的存在,都能从中获得养成教育的培养,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形成定式的习惯。

  3. 完善评价体系,给学生准确定位

  评价这一环节,在教育过程中被越来越多地重视,评价的全面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同度。因此,学校、教师,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评价环节需要不断完善,给学生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每个学生的养成教育起点位置都有不同,有的学生本身的良好习惯养成就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有的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我们的评价如果是一刀切式的,那这两类学生就会得到不到的信息反馈,对于起点高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养成教育的过程挺容易,而不去重视,而对于起低的学生则会感觉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可望不可及,自己努力也无用,就会丧失动力。同样的情况,对已养成习惯不同的学生如此一刀切的评价,也不利于发展。学校、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到学生养成情况的横向、纵向、多维度的评价,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给自己的养成过程一个准确的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养成教育目标有一个客观的定位,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

  (二)家庭:将养成教育放在本位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被重视程度呈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将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来,而家庭教育的内涵也就随着教育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面临前的挑战。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养成教育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也需要我们研究出新的策略,以保证养成教育在家庭环境中得到顺利实施。大连开发区的很多家庭都是来自于外地,家长素质不一而足,必须结合具体的现状进行分析。

  1.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全面培养孩子

  家长应该树立让孩子全面发展的观念,以培养拥有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品格的孩子为最终目标。除了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具备生活习惯,良好品德意识。如,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参加家务劳动,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等。如此全面的培养,才能保证孩子的全面成长、良好发展,进而使家庭教育呈良性循环的趋势。

  2.注意言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小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环境的变化有很敏锐的反应,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三)社会:重视养成教育,提供正确导向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好坏最终是要依靠社会来检验的,同时社会对于养成教育的导向又决定着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何去何从。面对这样的一个大课题,笔者只能从小点入手来提出小小的策略。

  1.注重监督,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小学生可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受期影响也是明显的。当今社会是一个爆炸式发展的社会,各式各样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有好的有坏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社会监督的环节也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我们应该努力地为孩子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

  2.加强社会与学校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校为学生提供养成教育的实践机会,家庭为孩子提供养成教育的实践机会,社会当然也应该参与进来。如为学生提免费的养成教育讲座、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公益活动机会等,这样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家庭所不能为的。学生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帮助、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三、结 论

  学校、家庭、社会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三大阵地。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又是以学校为主导,实践于家庭,检验于社会。学校教育是前沿阵地,家庭教育是第二地阵地,社会环境是第三阵地。我们要做就是要把这些地阵地有效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作用于养成教育的过程。学生也是自然人,也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是不是他们自身的意愿,他们都将在这个环境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影响。只有这三大阵地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学生养成教育的良性循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只有这样做了,我们才能让养成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让学生接受、受用,我们的大连开发区的小学生养成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德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勤.有效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J] . 考试周刊?2010,(43).

  [2] 大连市教育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自主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3] 李春芳.论陶行知的养成教育思想[J]. 生活教育, 2007,(09) .

  [4] 付海峰等.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德育理论与实践,2006,(12).

  [5] 晓勤.应重视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街盛石油教育李院学报,1997(02)

  [6] 湛东亮.关于养成教育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养成教育论文

262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