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关于中职教育实习论文(2)

关于中职教育实习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关于中职教育实习论文

  关于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篇二

  《关于中职学生顶岗实习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学校办学模式、国家配套政策、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和思考。针对各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观点及采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中职;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6-0100-02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技工荒及技能人才稀缺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广州市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将有效缓解城市中技工短缺的难题,促进广州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中职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应组织在校生到相关企业单位进行教学和顶岗实习。因此,针对非基础教育学校的毕业生,学校会在学生离校前安排如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方式,其中顶岗实习是各类职校比较普遍的实习方式。

  顶岗实习是对传统高职高专、中职中专人才进行培养的一种方式,通常要求时间不低于半年。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带薪实习1年。本文对广州3所中职学校的400名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及15位顶岗实习巡点老师和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并对15家顶岗实习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二、关于顶岗实习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1.学校办学模式

  顶岗实习制度首先是对学校的办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不仅学校提供的教学课程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差距,同时教学资源的短缺也促使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教育部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年进行,高等职业学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时间,实习形式可灵活多样,支持鼓励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形式进行。然而部分学校将某些专业本来需要更长时间培养的2年半的学习时间均缩减到两年,一刀切地集中安排三年级的学生完全外出顶岗实习,这样就减少了购买教育资源的资金投入。然而,这与与日俱增的扩招政策以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不相符,特别是在教学硬件的建设方面,超负荷的招生行为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资源紧缺,严重影响学生的理论基础的扎实性。

  从学校角度来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理论学习时间的短暂,机器模型的仿真性较低均无法使学生的操作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很多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在深度、广度上落到实处。与企业的一纸合约不能仅从学校的自身利益出发,若对企业认识不足,教育责任缺失,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实践安全也会成为一个严重的弊端。

  从企业角度分析,大多数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初衷并不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而是利用免费劳动力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中职学生在实习中积极性较低,无法以正式员工的标准和心态要求自己,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在工作考核中表现不能令人满意,企业也忽视了学生管理的动力。因此,采用“现代学徒制”,能够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求,展现“职业性”的属性,与企业文化较好地融合,克服传统的顶岗实习制度的弊端。

  2.教育教学规律

  中职教学实习需要尊重教育规律。顶岗实习常安排于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顶岗实习才会有意义。然而为了进行集体一整年的顶岗实习,势必要压缩专业课程,影响日后实践中知识的指导作用。顶岗实习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更是能够培养良好工作作风、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学校更应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责任,将指导思想渗透到顶岗实习的细节之中。

  在学校课程设置中,课程计划调整为两年,导致课程的删减不好操作。因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不同,存在删减的不合理性。短短两年的时间,每年180天左右的学习时间,这种加速的教学进度使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不充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当第三年走上实习岗位,所学的知识很易淡化。因此,应该鼓励“现代学徒制”中在师傅的指导下边学边实践的模式,更快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不可忽视的是个别专业并不适合顶岗实习,如安全性强的电工工作、技术性高的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危险性试剂多的化工制药、风险大的金融银行证券行业的工作等。同时,很多企业留给学生的岗位工作单一、枯燥乏味,背离了学校最初设置实习的目的。如电脑及医药专业实习的工作都是简单的装盒打包,物流专业实习的仅是搬运工作,这与实习的“习”字初衷完全不符。而采用“现代学徒制”可以实现学生和学徒身份的交换,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采用轮岗制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达到“教育性”和“职业性”的有机结合。

  3.学生成长规律

  顶岗实习不同于普通实习,它需要学生完全履行岗位职责。对岗位不了解的学生,不仅缺乏对实习的适应性,也在危险岗位上增大了危险性,这样的“校企合作”具有较大的风险,也是不能长久的。

  目前许多顶岗实习的学生多数为未成年,没有工作经历,企业给他们工作安排紧密,劳动强度较大,会造成实习目标的偏差。由于学生一直处在压力较小的学校中,而企业工作压力较大,角色转换幅度超过了学生的心理调整和承受能力,很有可能因为压力导致一些无法预期的事情发生,恐惧顶岗或旷工离职情况难以避免。同时,一起工作的工人年龄普遍比顶岗的学生大很多,存在一定的代沟,无法及时沟通也会造成心理上的困扰,带来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压力。

  从家长角度来说,很多家长并不认可自己的孩子过早去顶岗工作。他们认为过早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孩子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势必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同时,安全及权益保障的缺失也无法让其放心地将孩子交给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分配的实习,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意愿,不考虑学生真正的职业需求。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也缺乏与学生的定期沟通,导致学生“无故离职”现象。因此,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在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专业师傅进行指导,同时师傅也可以承担学校老师的职责,做好学生的思想以及生活方面的沟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于中职教育实习论文相关文章:

1.浅论中职教育的论文

2.中职生素质教育论文

3.中专生实践报告范文

4.中国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264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