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语文生本教育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语文生本教育论文篇二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初探》

  【摘 要】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满足发展需求;处理好生本与师本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展现学生个性风采;教学评价走向评研。

  【关键词】生本教育 学生 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语文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教育的根本规律,具有前瞻性、彻底性、总括性、核心性和可操作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师本教育的旧局面,带来了一种教学上的新气象,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资源,新方法。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上,要让素质教育走进语文课堂,就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就必须突破单一封闭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育回归生命,走向生活。因此,我们要从语文课堂教学抓起,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南,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进而使学生在课堂舞台和社会舞台上展现出各自的风采。

  一、转变教学观念,满足发展需求

  目前,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我们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传统的“师道尊严”和“死记硬背”,使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实现主体回归,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要自我警醒,努力挖掘学科亮点,增强学科底气和使命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握住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特征,坚持“生本理念”,才能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处理好生本与师本的关系

  生本和师本是教学上的两种不同理念,正确处理生本和师本的关系,是成功开展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生本是从师本的对立面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体系把过去的教育基本上看成是师本的,在对比的基调上揭示生本教育的存在和意义,由此可见,是先有师本再有生本的,它们之间既是成矛盾的对立体,又有着很大的联系。生本教育强调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它所探讨的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的问题,初步的实践已经证明,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强势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而师本则追求的是一种为“教师好教”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这一生命实体和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三、改进教学方法,展现学生个性风采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人。若想更好地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关键在教师是否能还给学生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让课堂生活充满着民主、平等和愉悦,让个性在这里张扬,让激情在这里碰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在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即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疑问,由于受老师、教材、课堂的束缚,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改变思想,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

  初中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中涉及了很多人文知识,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铸造民族精神,在教授关于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辅助教学,这样能更好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为学生认识、适应社会提供良好的课程环境。

  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教学方法解决的是“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大部分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当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各种解答方案让全班同学评议、争辩,最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小结,这样便完全体现了“生本教学”理念。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是老一套的“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丧失了对语文课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首先要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维、情感、意志、情绪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压抑个性自由就是压抑创造欲望,埋没创造性人才。因此,如何营造自主、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在生本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四、教学评价走向评研

  教学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与生成,所以我们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并营造空间引导学生凭借自身学习经验进行互相评价、更正错误并找出预防再次出错的方法。为此,可以采取“评研”方法。

  所谓评研,就是评价、研讨,由学生自行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小组内自主合作的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后,学生都要针对自己的学习弱项,自行出题,与同学交换做题,相互评改,自行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乐此不疲地充当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接受考评的学生。又是考评别人的老师,这种角色的并存,让应试教育“谈考色变”的紧张焦虑转化为生本评研的乐此不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对学习评价的喜好就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

语文生本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语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2.有关生本教育的论文

3.小学生生本教育论文

4.生本教育学习心得

语文生本教育论文(2)

语文生本教育论文篇二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初探》 【摘 要】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