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思考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法、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思考论文篇一

  《对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的一些思考》

  摘 要: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倾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小学化”倾向的出现有传统文化层面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分不开,也是幼小衔接遗留的产物。“小学化”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应坚持适度教育,尊重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

  关键词: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63-02

  2011年12月28日随着《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的发布,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但是目前不少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小学化”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一、何谓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把幼儿园教育当作小学教育对待;具体地说,它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方式。所谓“显性的表现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而所谓隐性的表现,“其典型特点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幼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应有的自由,教育过程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和快乐。”[1]

  二、幼儿园课堂小学化存在的原因

  1.升学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不少小学特别是大城市中师资条件比较好的小学,幼儿从幼儿园毕业想要进入小学学习需要首先进行入学考试,所谓的入学考试内容是与小学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联系起来的。所以,为了升学率,幼儿园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语文、数学、算术等知识的灌输,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唱歌、故事等活动退居到次要地位。

  2.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曹冲,五六岁时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更是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骆宾王7岁能作诗,一首《咏鹅》早已成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必备教材。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写下名篇《伤仲永》,故事中的主人公方仲永 5 岁便能作诗,被邻里乡亲称为神童。这些儿童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高于同龄儿童的能力水平,所以才会被称为“神童”。他们是家长拿来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榜样。我国学前教育有着传统的“教化”定势。我国古代正统的育儿思想,顺着儒家重要典籍《礼记》,到《居家杂仪》、《颜氏家训》、《童蒙须知》,直至明清近世的集大成,都倡导采取教化方式,主张以读(《四书五经》)、写(字)、算(术)为主要教育内容[2]。

  3.幼儿园师资短缺

  在一些好的幼儿园,师资雄厚,能够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合理的师生比,教具丰富,因此能够在课堂中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采用多种直观化、形象化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幼儿园,一个班级的幼儿人数超过国家所规定的人数,而教具有限,无法进行游戏、表演等活动。幼儿人数过多,幼儿园空间过小,教师无法真正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变成了奢求。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大量存在,甚至还有不少班级人数达 80~90 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成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3]。

  三、对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的思考

  1.小学化现象体现了家长的要求

  在中国很多家长对所谓“神童”“天才儿童”趋之若鹜,更是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和榜样。如果一个幼儿被称赞为“神童”,更是家长的荣耀。所以在中国最常见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家长从幼儿园接到孩子最常问的都是“今天老师教了你什么?”或者“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如果幼儿的回答是“老师带着我们做游戏、唱歌、讲故事,我过得很开心”或者是“我今天学会了一首儿歌”,那么这样的回答往往是让家长不满意的,家长会认为这个幼儿园不是一个好的幼儿园,自己的孩子待在这样的幼儿园中会落后于其他开展所谓“小学化”教学的幼儿园的孩子,而且将来也无法升入重点小学。因此,有的家长也强烈要求幼儿园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把英语、算术、识字等知识教给幼儿,自己的孩子学到的越多,家长对幼儿园也就越满意。

  作为幼儿园,如果家长出现这种想法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或者举办“教师、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改变家长的错误想法。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育,我们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与周围世界隔开。幼儿园应该告诉家长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4]。

  2.幼小衔接问题也影响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有专家研究发现,当今幼小衔接的问题,部分是幼儿园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衔接的问题,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许多,例如识字量、阅读难度、运算要求、非母语的语言要求等都提高了[5]。

  因此,如果在幼儿园阶段不进行一定阶段的识字、算术、阅读能力培养的训练的话,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是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那么这样的幼儿很难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幼儿很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自卑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升学压力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所以,“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每一位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更是想方设法加强幼儿读写算等知识的训练,以使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笔者认为,走出幼小衔接误区,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强调幼儿园应将“幼小衔接”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入读小学的适应性上,针对幼儿特点和实际需要,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幼儿适应小学教育打好心理和行为的基础,而非单纯地提前教会小学课程[6]。

  3.辩证看待“小学化”

  教育部规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7]。虽然国家禁止幼儿园中的“小学化“倾向,但是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小学化”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它的出现是现实的产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在一些幼儿园中,防止“小学化”就是所谓的幼儿园不能有教科书,幼儿园不能出现文字,不能教幼儿认字等。这些无疑是偏激的,是矫枉过正的行为。

  儿童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是儿童的权利,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亦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教育不应当剥夺儿童的这些权利,它应当既促进儿童发展,又使儿童获得学习的欢乐、童年生活的欢乐[8]。所以面对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顾虑,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期,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解放出来”,使儿童在游戏中、在参与自然、参与社会的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这里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的身心自然发展过程。教育不能强求,不能硬造,不能拔苗助长,而应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适度教育,既不能追求超前教育,更不能为了追求眼前一时的发展而牺牲长远的发展。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就属于超前教育,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们身心发展规律。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以前就要像儿童。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9]。这段话无疑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成长的自然速度。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的,按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培养出来的幼儿也是发展不健全的儿童。因此,“小学化”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10).

  [2]熊秉真.童年忆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7.

  [3]虞永平.找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源[N].中国教育报,2012-06-03.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8.

  [5]朱家雄.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六)[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1).

  [6]李立娟,薛梅,马玮一.学前教育政策解析[J].中国外资,2012,(8).

  [7]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Z].教基二[2011]8号,2011-12-28.

  [8]刘晓东.解放儿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31.

  [9]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9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思考论文

276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