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浅析论文(2)
小学语文教育浅析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浅析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
摘 要: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寓教于美、寓教于乐,通过教材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引导学生通过美的形象和意境来理解美、鉴赏美;通过美的形象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课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69-01
小学教育中,美感教育日益显得重要。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甚至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其原因就在于教学中缺乏创新精神,教学程式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情趣、有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化语文课堂教学,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对美与丑、文明与粗野有时还分辨不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
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由于语文学科以及由此而来的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教师注重美感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倘若小学语文教师潜心于语文课堂的美化,让学生在美的课堂结构、美的教学语态、美的板书设计、美的作品内容和艺术风格中徜徉,从而产生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主观心意状态,并用这种感动和心意状态去求知,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又何愁学生无兴趣?语文教材中有无尽的“美”的宝藏,体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的文章随处可见。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课文除了丰富的知识因素外,还包含浓烈的情感教育,无不使读者受到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真可谓“得天独厚”。语文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领略、去追求。
一、通过教材中美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分析形象,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审美的主要对象是形象,美是通过具体形象半表现的,所以剖析形象是审美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如:我在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进行了形象剖析,作者通过各种艺术形象,反映了人物的行为策、道德美、思想美。在教学中我抓住“形”来培养学生美育观点,通过肖像、神态、动作等分析,让学生感知作品中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老班长”的形象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小学语文课本中感人的形象比比皆是。如小英雄雨来,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英雄王二小,这些鲜明的形象感染了无数小学生,尽管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远离了我们,但那些英雄爱国的品质依然是学生要学习的,这些形象的学习同样会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选用的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其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材料,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如《黄继光》、《为中华之兴起而读书》等课文,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的特点,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
二、引导学生通过美的意境来理解美、鉴赏美,陶冶学生审美情感
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美的意境中去,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感。在教学散文《海上日出》时,先让学生们听这篇课文的配乐朗诵。波涛汹涌,红日冉冉,美好景色已尽现在他们眼前、他们心中。紧接着,笔者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片刻,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同学分析“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的作用,有的同学模仿录音情不自禁地读出了好多描写句,由于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重点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自由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学生自读有自由的读,有尝试的读,有合作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品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每一名学生都抢着读,学习氛围既轻松又热烈。“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思想。学生们情绪激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三、教学的美感性可以通过图画、音乐、戏剧等直观以及老师的语言来再现书本上所要描写的或表现的或含蕴的美,让学生通过形象、声音、韵律来寻找书本中的美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准备了两首音乐,一首是《爱的奉献》,是用来朗读诗歌的,另一首则是《二泉映月》。在导入课题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中为学生朗诵了一首诗,优美的音乐,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心中充满了感动,并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大家还在乐声中回想时,我讲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学生眼中充满了同情,然后我让学生在《二泉映月》忧伤的乐声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学生都读得非常认真,对课文的意境和内容都有了充分的理解。在其后的教学中,他们除了理解了课文内容,心中更是充满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在日记中,他们满怀感情地写下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身边》一文,抒发了对小女孩的同情与关爱,在日记中他们的爱心得到了延伸,情感得到了陶冶。所以,教学手段的美感,会使产生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的意境,充分感悟课文语言的神韵。教育不仅是教教材上的内容,还教予学生以美的感觉,对美的追求,从而择善而行。
让语文课美些,除了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美,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用美的方式去传递。因此,语文教师要讲究引人入胜的导语,绘声绘色的讲解,富有哲理的小结。应追求教态上的从容不迫,语言上的生动精辟,板书上的美观精要。我们的眼前的世界到处都有美,关键看你如何去发现,如何带领学生们在美的世界里遨游,教会他们去认识美、赞扬美,乃至成为美的化身。相信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健康成长。
看过“小学语文教育浅析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