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生存教育研究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生存教育研究论文篇二

  《初中语文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在初中推行生本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与课文实际,本文试着在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就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改革,推行阅读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艺术地组织课堂教学。用教学的形象性与可操作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教育;阅读式的教学;形象性的教学方法;艺术性的课堂组织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有生命、生活等含义。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基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探究为归旨,让学生自己主动进行学习。生本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原理,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有关科学发展起来的、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体系,它以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以高度尊重学生为伦理观,以全面依靠学生为行为观,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标志,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为根本,适合学生的内部天性潜能发挥,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上的创新的教育。生本教育是放飞学生学习,放飞学生发展的教育。

  遵循这一理论,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实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推行生本教育的一些有益探索。

  一、以生为本,推行阅读式教学

  生本式的语文教学实验研究最本质的特征集中体现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上,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就是阅读教学。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住“阅读”这一中心环节,并以此为基点,辐射到语文的其他能力层面。

  1.读读互补。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就必须在读好教材文章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为此,我主要采取读读互补、以读补读的方式:

  (1)阅读同类文章。在单元学习中,自编《语文读本》与教材配合使用。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后,让学生阅读《认识父亲》和《土家父亲》两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身上看到不同父亲形象,感受到不同的父子之情;又如在学习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之前,让学生先阅读《写给吾家新新人类》这篇文章,让学生“文未学而情已动”,引发了共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推荐阅读文章。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之后,我经常让学生推荐一些他们自己认为很美的文章交上来,在这里,“美”的定义是丰富宽广的,或语言美或结构美,或思想美或故事美,或引起共鸣或发人深省,不一而足。这一渠道,是学生阅读主体的真正落实,推荐文的完成,必然是伴随学生比较宽广的阅读搜索而完成的。

  (3)浏览中外名著。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向学生推荐介绍了《爱的教育》、《骆驼样子》、《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等中外名著,学生一般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阅读。除此之外,我还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作品让学生阅读,以增进作品的亲切感,打破写作的神秘感,如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郁秀的《花季雨季》等。

  2.读写互动。“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叶圣陶语),读写关系异常密切。因此,我的做法是“以读带写,以写引读”,让读写真正互动起来。生本理念下的学生写作强调以“自由文”为主,以笔抒怀,以言表情,一年来,我鼓励学生写兴趣文、放胆文、即兴文、随笔文,写诗歌、散文、寓言、研究报告,不拘形式,任意成文。在众多的写作渠道中,以下两种渠道贯彻始终,坚持不懈。

  (1)写日记。日记是自由表达的圣地,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一年来,学生从不习惯到习惯,从怕写日记到喜欢写日记,从日记题材的狭窄到日记题材的丰富,从表达的生硬枯燥到表达的自由有趣,从思想的浅显幼稚到思想的深沉老到,日记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和学生的语文学习。

  (2)写“读与思”。坚持让学生写每一课的“读与思”。“读与思”虽然只留下短短几行,但学生可以千言万语,另带附纸,当然也可以寥寥数语,精雕细琢。“读与思”可以是感悟式表达,可以是自由式论坛,可以是“一点式”生发,还可以是迁移式阐述,不管何种形式,都必须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作。“读与思”是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二、以生为本,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不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到压抑、紧张、单调、被动,甚至是痛苦。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式教学法、示范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当然一个教师掌握的教法越多,就越能选择最适合特定教学实际的最有利于自身发挥的教学方法组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无疑是有益于培养学生主体创造精神的。

  例如,《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文字通俗易懂。如果上课反复地讲,势必会使学生兴味索然,因此必须另劈蹊径。我是这样设计《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的:导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总结。

  首先,我精心设计了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美到处存在,美就在你身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中,有美;我们整修一新的校园中,有美;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有美……所以我们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叶老的《苏州园林》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章处处充满了美。”接着我投影了几幅苏州园林的景物照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体会苏州园林的美,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美的景致。

  接着我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叶老怎样用高度概况的语言,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谈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苏州园林的美?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相互补充,我边引导边明确边板书,把苏州园林的各种美展示出来,文章的“总―分―总”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教师小结:“苏州园林大处讲究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小处注意图画美、图案美、色彩美,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也正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为进一步感受、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我让学生挑选好自己喜欢的段落,伴随着我提前录制好的优美音乐朗读。

  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境:“假如以后,你成了一名园林设计师,相信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丽的景致,那就请你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景吧!”同学们情绪热烈,发言水平也较高。最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感受、所学了苏州园林的美,尝试了创造美。不仅如此,还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一点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到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以生为本,艺术地组织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去?我认为除了科学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外,还需要艺术地组织学生学习。

  此外,在学习讨论中,谁先发言谁后发言,甲同学发言对乙同学会起一种什么影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讨论还是不让学生讨论,用哪种方式为好,都需要教师巧妙地处理。课堂实践告诉我们,有时教师一个微笑的暗示要比大发雷霆效果还好,这是因为有着艺术的效应。

  因此,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学生的童趣,培养学生的志趣和情趣,让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以确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进步充分证明了生本教育的优越性,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人民教育,2008年,21期。

  [2]郭思乐,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

  [3]郭思乐,农人告余以春及――读临海五中冯冬云文“生本理念下语文快乐行”。

  [4]朱静娟《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研究》。

看过“生存教育研究论文”的人还看了:

1.教育研究论文精选

2.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3.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4.教育研究论文参考范文

5.中国教育研究论文

283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