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日本高等教育论文

日本高等教育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日本高等教育论文

  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课程设置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逐步的发展、完善,其他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日本高等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日本高等教育论文篇一

  《略论日本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摘要]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大国,其高等教育课程设置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逐步的发展、完善,其他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由于各国的实际国情和教育水平不相同,所以具体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借鉴其经验并客观地去把握它其课程设置的发展规律和设置出发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反思、改革。

  [关键词]日本 高等教育 课程设置

  日本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后发国家,20世纪初确立了近代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发展着文化、繁荣着经济、推动着社会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绝对不可缺少的事物”。[1]日本政府重视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尝试,注重新型课程和创造性教育的课程,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一、课程设置发展历程

  1.“二・二分段”课程设置模式

  文部省1956年的《大学设置基准》对大学课程作了这样的规定:大学课程由4大类组成,一般教育课程29%(36学分),外语课程6.5%(8学分),保健体育课程3.2%(4学分),专门教育课程61.3%(76学分)。[2]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日本实行的是“二・二分段”的课程教育模式,即大学四年分为前两年的一般教育和后两年的专门教育。然而它带来的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者间难以相互渗透的问题日益凸出。

  2.四年一贯制的课程设置模式

  为解决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问题,1991年,日本文部省修改了《大学设置基准》中有关课程设置的条目,在充分考虑传授各个专业专门知识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修养、综合的判断能力和丰富的人性。通过撤销教养部,设立综合科学部,根据学校的特点,调整课程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等系列措施,有效地把一般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四年教学计划的全部过程。[3]

  3.新型的课程设置模式

  随着90%以上的大学已经实施了四年一贯制的课程改革,新的探索又顺应潮流应运而生:(1)新增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课程,如信息科学、资源开发、海洋开发等领域课程的开设,之后又新增以城市问题为中心的新兴学科。[4](2)重视外语课程的学习,增加外语课程和教学时间,按能力水平分班,实行小班教学。(3)注重开设前沿课程。就某一个特定专业领域,以小班形式或者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讲授各专业领域最新的、最尖端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知识。(4)加强研究生院建设及研究生课程设置。

  4.创造性的课程设置模式

  21世纪,创造性人才培养成为国立大学改革后的重点。其创新性课程设置不仅仅强调课程的学习,更注重实践。主要表现在:(1)派遣年轻学生、教师去往世界科技发展最尖端的地方学习深造,加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2)实施基础性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题材进行实践。[5](3)通过实习、实验、实践来实施创造性教育。(4)通过招聘企业人士充任教师,培养创业人才。(5)实施“21世纪COE(Center of Excellence)计划”。目的是支持约占日本全部大学5%、排名前30所的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以提升日本的教育竞争力[6]。日本这种教育战略思维有力促进了日本教育竞争力的提升,教师发表论文数增幅显著;基地与国外开展共同研究的项目增幅达52%,召开学术会议的数量增长了1.3倍。[7]

  二、日本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从其课程的改革历程看,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课程的综合性。课程设置既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注重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和学科互相涉猎的基础。(2)课程的创新性。重视课程的及时更新课程,催生新兴学科,倡导课程创新。[8](3)课程的国际性。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课程的开设的经验,加强国际研究合作和国际学习的体验。外籍教师的数量增长明显,建立6所“国际大学”,31个新的学部,55个系和4个研究生院,均冠以“国际”。[9]

  三.课程结构设置的基本理念

  1.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结构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大体在1:1,且一些重要的理论课都要相应地配置实践课,二者的比例基本为1:l或1:2,足见实践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文化教育

  日本高等教育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课程多于专业课程,且课程的范围非常广泛,涵括各个领域。课程结构在保持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均衡的同时,又加强了课程之间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有个性的人格,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学校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及时更新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很可能在出学校后就无用武之地了,因而,其课程设置能及时更新,抓住学科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学到的是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

  四、日本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对中国的借鉴

  1.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教育而非注重专业教育

  1952年我国实行了大学的“院系结构大调整”,旨在培养专家型的人才。任何一种专业的课程都由界限分明的四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是课程中的核心部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占整个课程比例的近3/4。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的课程设置越来越强调注重基础学科与通识教育的开展。部分大学通过强化部或工研班等的实验来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强调基础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立足于学科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为学生的学业发展的奠定基石。[10]

  2.课程设置引入学分制与竞争机制

  我国大学长期以来实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所有学生都学习同样的课程,全部课程学完并及格就能拿到学位。如今,我国大学在借鉴选修制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方式,注意满足学生的兴趣及个人爱好,注重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创新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应用。大学鼓励教师开出新课程,扩大课程选择范围,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需要实行分层教学与高级课程选修。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引入竞争机制,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负责,改由几位教师同时开一门课程,让学生自行选择,通过竞争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课程设置形式有利于教学从“传授式”向“探究式”的改变。

  3.放宽课程设置自由权

  在课程更新方面,与日本相比,我国大学课程设置自主权相对较小,继而影响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难以形成独特的课程特色。在借鉴日本的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大学指导并鼓励教师们丰富课堂的呈现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讲座、专题或课堂讨论的形式呈现,集思广益,不断开出新课程,丰富和发展课程类型。

  [参考文献]

  [1]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2.

  [2]田茂二郎等.战后历史与基本法规[M].日本:有信堂发行所,1970:198.

  [3]张爱梅,刘卫萍.略论二战后日本大学课程改革的发展与特点[J].高等理科教育,2004(1):32-34.

  [4]胡建华.百年回顾:20世纪的日本高等教育[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4):153-160.

  [5]李光琳.20世纪以来大学课程设置改革的比较研究――以美、英、日三国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89-106.

  [6]龚兴英,陈时见.日本“21世纪COE计划”:背景、内容及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7(7):52-57.

  [7]日拟定“大学结构改革方针”[N].东京新闻(晚版).2001-06-11.

  [8]朱清时.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外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2-142.

  [9]姜波.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特征的国际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5.

  [10]涵冰.浙江大学启动三位一体课程体系[EB/OL].(2006-09-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日本高等教育论文

29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