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从王君《丑小鸭》教学案例看语文教师的课堂艺术论文

从王君《丑小鸭》教学案例看语文教师的课堂艺术论文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从王君《丑小鸭》教学案例看语文教师的课堂艺术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当然同样也不例外,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直接参与者和领路人,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王君《丑小鸭》教学案例看语文教师的课堂艺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从王君《丑小鸭》教学案例看语文教师的课堂艺术全文如下:

  一、从课堂导入层面看,利用辩题导入课文

  导入是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初始阶段,好的导入应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热情,并会带着问题主动跟随教师进入文本学习。王君在《丑小鸭》的导入环节,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以一段叙述性话语导入课文,而是以“研讨与练习”中的“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一问作为切入口设计了一道辩论题:

  丑小鸭本来就是一只天鹅,他不需要任何奋斗就自然会长成为天鹅。这是由它的遗传决定的,而不是由它的自身努力决定的。所以,安徒生《丑小鸭》的故事没有什么意义。

  通过辩论方式引导学生开始一篇童话故事的学习显得标新立异,出乎学生意料。在论据查找、观点论辩与论证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发地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并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疑。这样的课堂导入可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辨的饥饿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将读说结合,从起点使语文课堂洋溢出青春的自信和激情。

  二、从课文解读层面看,通过关键词切入文本

  王君认为,真正的语文课,要脚踏实地的回归文本,聚焦语言文本本身,凸显语文课堂的本色,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内力”。《丑小鸭》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是初中仅有的两篇童话题材选文中的一篇,讲述了丑小鸭从出生到成长为天鹅的故事。怎样将这一篇明白易懂的童话故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作者安徒生寄寓于丑小鸭成长历程里的生命密码?王君通过关键词文本解读法,带领学生同丑小鸭一道,去经历了一场苦弱生命艰难抗争并努力成长的故事。

  通过提取出“世界”“丑”“逃”“好”四个关键词,王君引导学生分别围绕关键词细读文本,分析丑小鸭形象和文本主题。以“世界”的分析为例:

  王君让学生思考“在鸭妈妈嘴里和母鸡嘴里挺让他们自豪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组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段落情景朗读后作答。学生通过情景朗读文本细节对话内容,从揣摩“一个‘鳝鱼头’就是他们争夺的对象”“老母鸭就因为有西班牙血统所以成为了‘最有声望的人’”“丑小鸭因为长得太‘大’了所以就‘必须挨打’”中,能更容易地说出“这个世界很无聊”“这个世界等级森严”“这个社会不讲道理”等答案,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中点出这个“世界”就是丑小鸭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

  语文教学回归文本、扎根文字,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追求。王君善于挖掘文本的关键词,带领学生在关键词解读中学习课文内容。语言文字的探讨、还原情景的朗读,激活了课本文字本身的生命力,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开放的思维和舒展的心灵在王君的语文课堂上共生共存。

  三、从课堂提问层面看,运用启发性话语提问

  王君说:“语文是以情感为桥梁,以思维铺路,引领学生跨越千山万壑的审美历险。”课堂提问是历险中的一支重要拐杖。《丑小鸭》的课堂上,王君运用一个接一个紧扣文本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故事,去探索、去发现。

  为向学生讲述丑小鸭逃亡的过程,王君先抛出疑问:“丑小鸭到底是主动地逃还是被动地逃?”并提醒学生“不要想当然,用文本说话。”借助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生顺理成章地融入丑小鸭的逃亡历程,去关注、去思索,从而得出“逃,是情势所迫,更是主动避祸,是多么艰难的事啊!”的结论。接着,让学生重点朗读描述丑小鸭逃亡遇困的句子,启发学生用成语形容丑小鸭的遭遇,“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四面楚歌”等成语脱口而出,学生在自己的体会中明白:流浪意味着时时面对死亡。

  王君的语文课堂没有用生搬硬套的讲解禁锢学生思想,而是在接踵而至的提问中带着学生共同探索课文,于和谐对话中表达着对学生语文学习主体地位的真诚尊重。

  四、从知识拓展层面看,结合名著经典深化情思

  《丑小鸭》的课堂教学中,王君还有一过人之处,就是以课本知识为基点拓展课外知识。例如,与学生探讨丑小鸭逃亡意义时,补充余秋雨《流浪的本义》一文加深学生对逃亡和流浪的理解;在问到“如果丑小鸭一直生活在天鹅群中就肯定能成为白天鹅吗?”时,增补林清玄《心里的天鹅》一文引发学生对“生理意义上的白天鹅”和“生命价值意义上的白天鹅”的思考。此外,自创小诗展示教师对故事思想的理解,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思维扩展和逐步渲染的情感熏陶中领悟课文真谛:生来血统优良的天鹅,如果后天不努力奋斗、没有梦想安于现状浑噩度日,也不过是《伤仲永》的再次上演,从而回答了课堂开始的辩题:没有后天的奋斗和努力,就算是天鹅也无法拥有属于自己自由飞翔的天空。

  王君生动诠释了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基础上更重要的使命――使学生对生命形成一种健康的认识,对人生萌发一种最初的规划,对青春理想拥有一种概括的描摹,教会学生开始对自己的青春生命负责,对生命怀抱一种神圣感与责任感。

  语文课最好是这样的模样:清瘦、轻盈、清奇。王君的《丑小鸭》一课展示了这样非凡的课堂艺术魅力。青年语文教师正如文中亟待成长的丑小鸭,要历练的还有很多。但别怕,因为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带着像王君一样的一颗谦和且奋发的青春之心的语文教师,其课堂必会充满熠熠生辉的艺术气息,也定将在语文教师的专业路上秉承这一颗“好”心,走得更稳更好。

相关文章:

1.浅谈中职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论文

2.中职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探论文

3.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4.关于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

5.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语言艺术论文

6.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艺术初探

45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