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技术论文 >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论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论文

  随着海运的发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论文,仅供参考!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论文篇一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摘要: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该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建成资源丰富、架构合理、易于集成、便于更新、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使用便捷的国内一流的交互式、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本文对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及整体设计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设思路 总体设计 整体功能 生态支撑体系

  1 建设思路

  遵循“系统设计、整体解决”原则,按照“组建多元合作的开发团队→职业岗位(群)与资源用户群调研与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与用户需求分析→岗位能力与资源库功能分析→优化课程体系→资源库整体设计→制定资源建设标准→各类资源建设→资源整合集成→推广试用→持续更新”的思路,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课程体系先进合理、框架设计适应性强、资源使用面广。

  1.1 以项目为依托,多元协作,组建建设团队 采取“校际协作、行业支持、企业加盟、专家指导”模式,联合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等知名船舶企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建设与资源建设基础较好的高职院校、挪威船级社等组成“联合舰队”,聚集跨行业、跨区域骨干高职院校和船舶行业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以保证项目顺利开展;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徐玉如院士为项目建设首席顾问,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化指导小组,对项目总体规划、组织协调、框架设计、课程体系设计、资源制作等问题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以保证资源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1.2 以需求为导向,系统设计,共建立体资源 充分考虑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覆盖面广、分布区域宽、就业岗位多而杂的

  特点,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程教学,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以需求为导向,建设专业资源、课程资源、素材资源等虚实互补的交互式立体化资源库,以确保教学资源建设具备实效性。

  1.3 以技术为支撑,开放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原则,搜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内容体系完整、设计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逐步形成高等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运行平台,实现稳定可靠的技术交流、实训管理、就业服务以及企业培训。对现有校园网软硬件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学校信息化标准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系列化教学管理应用系统,促进主动式、协作式、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1.4 以服务为宗旨,持续更新,满足需求变化 紧跟行业发展,以服务为宗旨,持续建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资源,并及时更新上网;采用补偿性收费制度,面向全国开放共享后期建设资源,所获收益用于奖励资源建设人员,奖励范围打破项目团队界限,以扩大项目后期建设参与度,提升资源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2 项目建设总体设计

  2.1 资源库整体功能 根据资源库主要面向职业院校、企业及社会学习者等“三类学习对象”进行系统设计,提供“四大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三类学习对象”共性与个性需求。

  2.1.1 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 教师利用资源库中的手册与案例来指导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重构,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同时,可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利用资源库中的模板、手册与丰富的素材来开发个性化的课程。也可以利用资源库中本身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通过资源库了解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产业以及职业岗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能力要求,为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就业提供相关帮助;同时利用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1.2 为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服务 依据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和技能提高的不同,提供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自我提升的各类资源,提供企业组织短、长期的员工培训与培养所需的资源,为企业在岗人员提高和更新技能提供全方面服务。

  2.1.3 为企业技术进步服务 依据不同企业类型及不同需求,收集企业典型技术案例,建立行业专家库,同时建立船舶行业“威客网”,为企业,特别是无力聘用一流技术专家的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搭建平台,即根据技术问题难度,企业出资在网上发布有偿解决的技术问题的信息,本项目特邀专家或社会专家以竞标方式提供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技术问题需求。

  2.1.4 为社会人员提供终身学习服务 社会上的中职毕业生、需再就业人员、对船舶工程技术感兴趣的人员等,可以利用该资源库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互联网学习,促进该类人员素质的提高,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服务平台。

  2.2 资源库生态支撑体系 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应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这充分表明,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项目建设,必须围绕行业发展需要,获得行业的支持;必须与专业对口、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在集成该专业全国优质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依据资源开发的规范和标准,采用整体顶层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的方式进行建设。资源库生态支撑体系如图所示。

  2.2.1 行业指导,确保资源建设的方向性 行业指导,使资源库建设能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吸纳新技术应用的成果、凝聚建设力量,实现资源库建设紧跟教学改革步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社会的目的。

  2.2.2 校企合作,确保资源建设的实用性。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集中展示船舶工程领域中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及其技术标准、工程案例、技术培训等教学资源,确保资源建设的实用性。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论文篇二

  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2010年11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三年建设期内,创新实践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满足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船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船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双师”结构;实习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28-02

  2010年11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三年建设期内,专业秉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特色,借力地方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创新实践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满足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实习实训基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船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按照教育部规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面向辽宁省、环渤海及其他地区的船舶制造企业,培养针对船舶制造与修理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船体构件加工、船体装配焊接、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质量检验、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广泛的走访调研,确定典型职业岗位任务,得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具有如下知识目标:实用英语、修造船英语、数学和计算机知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及相关机械设计知识;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船舶识图与制图、船舶焊接工艺、船舶舾装工程知识;船舶建造工艺、船舶涂装工艺、船舶CAD/CAM、船舶生产设计、现代造船技术、造修船生产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目标

  根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知识目标,确定了如下能力目标:计算机和英语的应用能力;船体焊接、构件加工与船体装配能力;船体制图和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船舶生产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船体建造质量检验能力;识读船舶图纸、制定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和现场施工指导能力;船舶CAD/CAM运用与生产设计、绘制生产设计图纸、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进行修造船生产组织与调度、安全生产、物质供应等管理能力;舾装件安装焊接、涂装施工的生产操作能力等。

  (三)素质目标

  为保证上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培养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具有如下素质目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和道德素质;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具有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具有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意识;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等。

  二、“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保证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够全面实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针对船舶制造与修理类职业岗位要求和岗位标准,结合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将毕业生就业岗位确定为“4大类”,即船舶生产设计岗位、船舶建造岗位、船舶建造检验岗位及船舶生产管理岗位。按照岗位需求,整合、调动校企双方各种资源,创新实施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依托”是整合、调动校企双方各种资源的船舶工程技术中心,“三个对接”是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通过“工学交替”实现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通过“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的对接。

  (一)采取“工学交替”的模式

  采取“工学交替、双重身份”的模式实施教学过程与造船工作过程的对接。教学实施过程中,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具体教学时间节点根据企业生产进程安排。

  前五学期实践性教学共26周,分3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7周,完成从“学生+学徒”入门教育到初级技工的实训过程,达到完成30%工作任务考核的标准;

  第二阶段8周,完成从初级技工到中级技工的实训过程;

  第三阶段11周,向真实职业岗位拓展,使专业技能更加全面,能够独立完成中、高等复杂程度岗位工作。

  通过以上过程,完成从“学生+学徒”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学生定期到实训室、实训车间、船厂,进行实训、实习(工作),以船舶建造综合实训车间、船舶CAD/CAM实训室、船体放样实训室、船舶模型陈列室、船体检测实训室等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渤船重工、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华越集团有限公司相关生产车间为教学性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二)采取“任务驱动”的模式

  通过真实的“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充分发挥船舶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作用,针对造船企业生产实际,师生共同实施一个个真实的造船“工作任务”,如船体识图、船体放样、船体构件加工、船体分段装配、船体曲面建模、船体分段三维建模、船舶生产设计、造船精度控制、造船生产管理等。根据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辅助船舶产品制造的虚拟仿真手段,由教师对任务进行分解和示范性指导,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实践、协作、探究性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价。   (三)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

  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的对接,即前五学期学生在学校完成基本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后,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最后一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全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以企业为主,在企业聘任1名负责人和2名兼职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

  (一)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专业着力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2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5人,占25%;“双师”素质教师20人,占100%。同时三年共有44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1.“双师型”教师培养。按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书要求,制订详细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项费用支出培养经费,实现“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进驻企业挂职锻炼。在学院政策保障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建设教师工作站、“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使70%以上专业教师能进站及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践。

  (2)教师主持或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全体教师,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全部主持或参与1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企业人员一起,参与方案设计、技术文件编写、招标、设备调试、验收、实训项目开发、操作规程和指导书编写,真正提高“双师”素质。

  (3)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全体教师,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全部主持或参与1项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使教师有机会与企业建立联系,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

  (4)教师参加工程系列培训。12名教师参加了学院与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合办的“船舶设计能力提高班”,共同进行了5条船的送审设计。另外,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全部参加了“船体装配工技师培训班”、“焊工技师培训班”和“冷作工技师培训班”,取得技师资格。按照“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条件,“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已达到100%。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将委员单位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纳入兼职教师库,收集整理兼职教师个人资料,建立58人的兼职教师资源信息库。

  完善聘任措施,建立一套完备的聘任程序,聘任工作有章可循。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帮助下,切实选拔出实践经验丰富、适合教学要求的优秀企业员工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总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始终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以观念转变、理念更新为先导,创新实施了“一个依托,三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通过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加强“教、学、做”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了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誉大幅增强。

  参考文献:

  [1]柳善文,唐国纯.工学结合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1-73.

  [2]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14-216.

  [3]代丽华,施乐军.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2+1”模式的创建与实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6-227.

  [4]李玉梅.基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大众科技,2013(12):201- 203.


  看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论文的人还看了:

1.有关船舶工程技术论文

2.船舶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3.船舶海洋工程毕业论文

4.船舶论文精选范文

5.船舶毕业论文范文

215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