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技术论文>

热分析技术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分析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热分析技术论文篇一

  浅谈热分析技术

  摘要: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测定物质的晶型转变、熔融、升华、吸附、脱水、分解等变化,对无机、有机及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方面,是重要的测试手段。热分析技术在物理、化学、化工、冶金、地质、建材、燃料、轻纺、食品、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热分析;程序控制;测试手段

  1.热分析定义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TA)是指用热力学参数或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ICTA)于1977年将热分析定义为:“热分析是测量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依赖关系的一类技术。”根据测定的物理参数又分为多种方法。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这里所说的“程序控制温度”[1]一般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当然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这里的“物质”指试样本身和(或)试样的反应产物,包括中间产物。定义中的“物理性质”包括质量、温度、热焓变化、尺寸、机械特性、声学特性、光学特性、电学及磁学特性等等。

  2.热分析的起源及发展

  在热分析的发展历史上.人们最早发现和应用的是热重法[2]。热重法的出现证明了人类对热及热重认识的深化和使用的成功。大约公元前五万年,人类就学会了使用火,这是人类控制热的开始。公元前332—330年,古埃及人提炼金时使用的称重法是人类学会称重的标志。然而,真正把重量与热联系起来还是十八世纪的事,1780年英国人Higgins在研究石灰粘结剂和生石灰的过程中第一次用天平测量了试样受热时所产生的重量变化。1786年英国人Wedsnood在研究粘土时测出了第一条热重曲线,观察到将粘土加热到“暗红”时出现明显失重。这就是热重法的开始。

  差热分析应该说起源于法国。1887年法国人Chatelier将一个铂-铂/10%铑热电偶插入受热的粘土试样中测量了粘土的变化过程。由于Chatelier只用了一根热电偶,因而,严格说只能叫热分析,算不上差热分析。1899年英国人Roberts和Austen采用两个热电偶反相连接,一个热电偶插入样品中,另一个插到参比物内,通过一镜式检流计显示输出信号,直接记录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这才是差热分析的真正含义。

  应该指出,1955年以前,在差热分析实验中,一般都是将热电偶的接点直接插入试样和参比物。1955年Boersma指出了这种做法的弊病,并开始把热电偶的接点埋入具有两个空穴的镍均温块中,样品和参比物分别放在两个空穴中。直至今日,差热分析仪仍用Boersma的这个方法。

  1964年,Walrson和O’hei等人发表了关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文章,提出了“差示扫描量热”的概念,后来被Perkin-Elmer公司所采用,成功研制了差示扫描量热仪(或DSC仪),由于DSC仪能直接测量物质在程序温度下所发生的热量变化(以毫卡计),而且定量性和重复性都很好,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现在差示扫描量热仪的品种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都发展很快。目前DSC仪器从设计原理上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功率补偿式DSC”,另一类称“热流式DSC”,后者属于定量型DTA。

  3.热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热分析所研究的是物质受热所引起的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和各学科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有亲缘关系,就此一点已足以使热分析技术成为各学科间的通用技术,并在各学科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热分析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不断扩大,与日俱增。热分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应用[2]:

  (1)为分析和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法学破案,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分析和控制提供标准的和例行的检验方法;

  (2)为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材料(生物膜、蛋白质、酶、核酸、头发及骨骼和皮组织)提供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工具;

  (3)为各学科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提供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等温法和非等温法研究手段,而且样品用量少,应用范围广;

  (4)为热化学和分析化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丰富了它们的研究内容;

  (5)通过建立各种矿物、无机物和有机物热分析标准曲线,为鉴定物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根据。

  4.热分析的现状和未来

  4.1仪器方面

  现代热分析仪器,一般说来由样品支持器、能量转变放大系统、程序温度控制系统、记录显示系统、气氛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学给人们提供了改进仪器的理论和物质条件,大大提高了热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和重现性。计算机的应用又使热分析仪器朝着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迈进了一大步,再加上先进的热工测量技术、陶瓷、金属、塑料等结构材料的武装,使得当今的热分析仪器不仅是当代某些最新科学技术的集中表现,而且一定程度上几乎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未来的热分析仪器,在以下几方面发展较快:

  (1)高准确度、高灵敏度、重复性好、适于各种温度、各种环境气氛的热分析仪,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

  (2)具有足够灵敏度,但经久耐用,价格低廉的简易热分析仪以满足教学和生产的需要;

  (3)热分析仪器的联用装置,尤其是色谱、质谱等仪器与热分析仪器的联用可使热分析的宏观测试结果与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为研究物质在受热时所引起的各种变化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4)逐步实现热分析仪器的系列化,通用化和自动化,尤其是数字显示系统和计算机的应用。

  4.2应用方面

  热分析实质上是一类多学科通用的分析测试技术,现在它普遍应用的领域包括无机、有机、化工、冶金、陶瓷、玻璃、医药、食品、塑料、橡胶、土壤、炸药、地质、建筑、电子等,在今后热分析在海洋、能源、生物及空间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将会不断扩大。(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Flynn.J.H,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s[J].1992,203(1):519-526

  [2]陈镜泓,李传儒.热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热分析技术论文

259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