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范文篇一

  《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摘 要 在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其特色人才培养机制是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社会需要、适应学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发展意向分层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香港等世界各地高校交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内地学生将来内地读书、就业,面对这样一个高等教育不断全球化的趋势。面对一个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面对一场世界性的教育大转型,IT世界的风起云涌,作为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动寻找并定位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是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特色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有利于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与定位,促进教育体制、人才培养体制上进一步完善,顺利告别落后的教育方式。迎接务实创新的先进教育方式。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和现状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

  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从20世纪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参考美国的体系,1985年以后,面对学科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组织结构的日渐庞大,美国的学术团体开始寻求学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模式,1990年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并推出“’91教学计划”。但“’91教学计划”及其相关研究报告对学科方法论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影响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关键问题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论述,没有建立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理论体系;没有注意到学科知识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内涵的逻辑结构,没有注意到学科方法论中典型方法与典型实例在内涵发展模式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注意到思维方式数学化的重要意义和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时间与空间制约因素的地位,从而使人们产生“’91教学计划”难以实施的印象。

  中国高等教育参照美国的“’91教学计划”制定了’93教学计划,并延续至今。199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理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并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由复旦大学等九所学校组成项目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分类、分层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又启动了35所重点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工程,力图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是在数学与电子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数学与电子科学的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培养的人才须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近年来,虽然国内外高校和学术团体都在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由于受美国“’9l教学计划”和本专业理论体系的影响,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仍然脱离不了原课程体系的框架,既要兼顾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较好的实践能力,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难以全面进入教学计划。因此,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2特色人才培养机制

  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体制调整的速度落后于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速度。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教材陈旧、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较强,但实践及动手能力普遍很差,英语水平和沟通能力都较弱,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有批评者认为。这样的教育模式并没有”真正考虑企业或公司的需求”。独立学院作为公立高等学校与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为生产相互同意的教育服务而把自有资源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办学形式。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往往依托母体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设置。没有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突出自身的特色。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该有自身的专业特色。从而形成有别于母体高校本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特点。

  这种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关系到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影响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便找到一条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3结语

  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本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趋势。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本着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改革更新培养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从而建立一种保持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加本专业市场竞争力度。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质量、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改善我国目前软件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以基本适应国家软件产业今后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我国软件产业的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探索、建立与形成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发展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致琢,刘椿年,许满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通报[J].计算机科学,2000(11):91-97.

  [2] 李晓明,陈平,张铭,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8):ll-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范文篇二

  《 建设特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探索 》

  【摘要】本文介绍了哈尔滨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的总体方案设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实践教学建设方案、教材建设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教学组织管理建设方案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研究,总结了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点效果。

  【关键词】特色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与背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

  1985年以后, 面对学科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组织结构的日渐庞大, 美国的学术团体开始寻求学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模式, 1990年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 并推出“’91教学计划”。人们普遍认为“’91教学计划”难以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目前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扔存在许多问题。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培养计划的影响, 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仍然不能与原有的课程体系向脱离, 为了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理论基础深奥、教与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培养方案中仍占有较大的学时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强调实践与实验、时代前沿的工程技术类课程难以及时全面的进入培养方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而言, 更存在培养的学生既不能掌握完整、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不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问题, 由此出现了两手抓,两手都不硬,实际效果差的局面, 从而导致了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满意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的供需矛盾,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务必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其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二、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 学科知识组织结构和核心专业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庞大, 学校和学生面临难于做出准确正确的选择的局面,专业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需要。要将专业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模式,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专业知识系统实施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改革才能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通过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组织的我国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 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的问题, 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根据社会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 是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可行途径; 从长远看, 有必要考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 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通过对一些先期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可知,他们共同点集中表现在面向市场实施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紧密,以本科教育为主,形成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实用性教育体系。我国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建国以后为适应我国当时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而逐渐形成的,为了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成功的办学经验,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变革和创新。

  教高(2007)1 号文件要求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要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优化为核心,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切实为同类型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体系建设方案

  哈尔滨石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国家、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侧重计算机工程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本领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教学工作;适宜到ICT产业以及相近学科的有关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发研究、应用与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系统地、较好地掌握理工科公共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

  (2)初步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核心概念和学科基本工作流程方式,初步了解学科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工程方向的基本技能,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一般教学、研究、应用与开发或深造提供一个开展工作的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3)毕业生应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等专业素质。

  (4)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能适应计算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

  基于以上目标,我专业的课程设置共有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群;人文、社科、经管类素质课群;专业基础课群、专业课群、实践教学环节。

  四、组织管理建设方案

  优质高效的管理是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校就已经实现了对各门课程的统一管理。

  (1)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课件,统一考核。

  (2)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由专家专门从事督导工作,不定期的对一线教师进行抽查,包括各种教学文件和随机听课。

  (3)要求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完成实验设计及讲授、实训设计及讲授、设计参赛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

  总之,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具体的方案及设计,另一方面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具有不怕困难不怕阻力勇于担当的豪情与责任感。要积极的与校方联系、与企事业联系争取一些赞助,尽快完善各学科的现代化实验平台,早日实现实验环境一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致琢,刘椿年,许满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通报[J].计算机科学,2000,(11).

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范文推荐:

1.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大全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3.计算机科学论文精选范文

4.计算机安全论文范文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

6.有关计算机科学技术论文

172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