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研究论文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研究论文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病毒利用网络互联的优势和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安全性上的漏洞进行恶意传播,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最主要的威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研究论文篇一

  《 网络通信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护研究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普及已经到了千家万户,基本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网络的大潮中,离不开网络带来的便捷。但是,在网络给大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挑战。计算机病毒肆虐,网络通信安全直受其害,如何进行计算机病毒防护,保护人们的通信安全,如何让人们自身提高安全意识,这是网络防护面临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网络通信;安全;计算机病毒

  网络的出现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同时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地加快,互联网产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个人信息的泄漏,银行卡的盗刷,身份信息的盗用,网络诈骗的出现等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人们对于互联网的恐慌。如何进行个人信息的保护,如何减少计算机病毒对于计算机的侵害,这些问题逐渐被人们提上日程,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解答。

  1造成通信不安全的因素分析

  造成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通信不安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来考虑:

  1.1自然因素

  对于造成电脑病毒的出现的自然因素,例如工作失误、操作不当等造成的。对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后果相对较轻,其产生的迫害作用相对较小。而且这一失误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是在工作过程中,认真细致,做到网页的安全打开,这一漏洞完全可以避免,这就需要每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细致认真。

  1.2人为因素

  而对于电脑病毒出现,危害通信安全的人为因素来说,这一问题相对较严重,是难以避免,而且危害较大的。一般是由于某个人或者某些人,刻意对电脑进行攻击。他们的目的或是为了报复个人,亦或者是为了盗取商业机密,进行商业活动。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公司或者单个人很难解决,需要电脑高手的介入,进行病毒查杀。

  2病毒出现造成的网络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出现会危及到个人信息的泄漏问题,财产安全问题,公司机密文件泄漏的问题等,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病毒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具体分析:

  2.1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在整个计算机通信系统中的影响是最大的,而且这种行为一般都是恶意的,他们一旦入侵电脑成功,就会将木马病毒植入电脑,将电脑程序破坏,而且将重要的通信信息盗取,对用户造成财产性损失。而且这种木马病毒一般是在用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被植入的,很多时候,可能是依靠大型游戏的安装包下载或者一些软件下载,附带被下载下来的,但是他一旦入侵,就立即会对整个电脑程序产生危害,威胁网络通信的安全。

  2.2电脑ip的被盗用

  现在新型的通信攻击———ip盗用攻击,是不容忽视的。电脑高手通过将某些公司或者个人的ip盗用,用来传送一些虚假的知识,诱导用户在打开网页时点击,间接在用户电脑上植入木马。亦或者通过盗用ip,冒用他人信息,将一些虚假知识发送到用户电脑上,对用户进行误导。而且这些被盗用的ip,和原始真实的网站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一般人很难进行分辨。

  2.3黑客的攻击

  由于当前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黑客入侵电脑的行为进行处罚,这一现象在现阶段还是相当普遍的。电脑黑客利用自己某一领域的特长,随意侵入其他人的电脑,进行机密文件、个人信息的窃取,通过获得用户电脑上的一些账号和密码,进行机密文件的盗取,亦或者将其账号和密码进行倒卖,对用户的自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对策措施

  任何不法现象的出现,都会有新的解决措施的出现,来应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网络通信安全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建议:

  3.1提升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

  不断提高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己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程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站坚决不打开,平时在浏览网页时,注意由各大网站的官网进入,切不可随意选取网站进入。同时,对电脑设置锁屏功能,这样可以减少恶意病毒的入侵。用户在下载软件时,一定要下载正规安全的软件的,并且不断提高个人网络通信的安全意识。

  3.2关注网络软件性能的提升

  由于计算机本身的质量软件不能过关,这使得网络在通信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木马病毒的入侵。为了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用户应该不断提高电脑软件自身的性能,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要到正规网站买正版的杀毒软件,安装正规的相关的杀毒软件。并且对电脑进行定时清理,排查病毒隐患,用以保证通信安全以及电脑自身的安全。

  3.3规范网络操作

  有一些电脑携带的木马病毒是由于操作失误,误下载下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于网络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避免由于人为失误对电脑及个人财产造成危害。当然,我国现有的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并不健全,但是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高举保护网络安全的大旗,从我做起,从规范的操作开始做起,尽量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不良影响。

  4总结

  总之,网络通信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信息安全,只有将通信安全不断落实到实处,才能尽量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当然,做好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一定要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对于恶性盗取他人信息的黑客进行处罚。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不断避免网络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研究论文篇二

  《 计算机病毒特征分析 》

  摘要: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地都受到过计算机病毒的困扰,计算机病毒往往会破坏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严重的会造成计算机瘫痪。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交易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通过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研讨了近几年来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一些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特征分析;策略措施

  计算机病毒是人们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巨大威胁之一,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是Win95的90年代,计算机病毒已经开始出现并蔓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的同时,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武装”自己。在21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交易平台的飞速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购物、看电影、工作、交易等,所以,计算机安全对我们来说越发的重要。计算机安全技术进步的同时,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升级,并变得越来越强大。近几年来,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计算机病毒,给群众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说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12003年以来恶性病毒统计

  2003年被称为“计算机病毒年”。因为在这一年,全球受到病毒攻击的计算机数量超过以往的任意一年。在这一年里,因为计算机病毒入侵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很多公司深受其苦。往往还没有研发出来对付旧病毒的安全防护系统,新病毒就已经出现,若以造成危害程度来说的话,最臭名远扬的要数以“冲击波”为代表的蠕虫病毒。这类病毒的传播是以邮件或互联网为媒介,令人防不胜防,给很多计算机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2004年,某科技公司根据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程度公布了这一年危害最大的10大病毒。从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蠕虫病毒是对计算机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种计算机病毒,因此这种复合型病毒是计算机领域长久以来严加注意的防治对象。

  2新时期互联网复合型病毒的特征

  2.1传媒途径更多,传播速度较快

  新时期复合型计算机病毒与传统病毒相比,具有传播媒介更多,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传统病毒的传播途径比较单一,在传播时只能以拷贝文件或者是发送电子邮件为媒介,但是,新时期复合型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页面、软件的安装等渠道进行传播。此外,因为复合型病毒传播速度较快,若一个系统内的某个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就会使整个系统内的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更大的危害。

  2.2病毒变种衍生周期更快

  计算机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会通过繁衍变种为其他种类的病毒。例如“网络天空”这种病毒,从首次出现到现在为止已经繁衍了十几种,这就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再比如“雏鹰”病毒在2004年被首次截获,十多年来由这种病毒变种而来的计算机病毒多达20多种。计算机病毒的每一次变种意味着它的危害程度更大、破坏性更强。

  2.3破坏性更强,危害性更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互联网交易,复合型病毒在感染计算机时,病毒发布者会针对性地窃取计算机用户的各种隐私数据,来获得高额的经济利益。例如在2000年,“ILoveYou”情书病毒造成全球近100亿美元的损失。现今,计算机用户点击网络页面或链接后,银行卡存款被盗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

  2.4欺骗方式更加隐蔽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主要就是通过文件来传播的,小心处置一般可以避免。但是复合型病毒通过发展已经变得更具有欺骗性,这些病毒的传播者给计算机用户发送一些具有诱惑性的信息或文件,人们往往因为好奇而打开,殊不知打开的同时电脑已经感染了病毒。比如在2005年给人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尼姆达”病毒,就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达到感染用户计算机的目的。

  3计算机病毒呈现的发展新趋势

  (1)病毒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互联网平台变得越来越开放,病毒感染计算机的手段越来越多,令人防不胜防。其中有些病毒在感染计算机后可以自主地衍生出许多同类型的病毒,就如生物学上的细胞分裂一样。由于安全软件往往只能查杀一种病毒,无法应对这种会无限繁衍的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变种的速度极快,并向多样化发展。现今,一种计算机病毒在爆发后,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该病毒就会变种为其他类型的病毒,而且变种的病毒危害性更大。在2009年,反病毒服务提供商Sophos公布了一份改年5月份的病毒报告,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很多病毒都是由老病毒变种而来。

  (3)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手段呈现多样化。相关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的同时,计算机病毒的编制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传统计算机病毒只能够通过复制自身给其他程序来感染计算机,现在的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有传统文件型、脚本型、引导型等,它们具有蠕虫的特点,不再像传统病毒那样仅仅依靠文件复制传播,而是可以依靠网络进行传播。此外,有些病毒来感染计算机后,会有目的地窃取用户的隐私资料,来满足病毒传播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4)病毒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漏洞传播。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如果病毒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来攻击计算机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最常用的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虽然该操作系统近些年来鲜有因为漏洞而被病毒攻击,但不可忘记2003年的“冲击波”,2004年的“震荡波”都是利用Windows漏洞感染计算机。相信随着使用Windows系统人数的增加,针对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病毒也将成为主流。

  (5)经济利益将会成为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最大动力。从以往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程来看,计算机病毒的制作者往往是计算机爱好者,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获取高额经济利益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编制者最大的动力。尤其是在网络交易兴起之后,这些病毒会有针对性的攻击用户的网上银行、信用卡密码等隐私数据。

  4现代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

  4.1基于用户的病毒

  从计算机用户方面来看,防治计算机病毒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如需使用光盘,应使用正版的光盘,切忌安装使用盗版的光盘。另外,平时接发邮件时,不可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2)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养成定期利用安全软件对计算机查杀病毒的习惯,及时修补漏洞和查杀木马,防止病毒感染计算机。(3)及时更新计算机安全防护软件,以防因为安全软件的落后,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4)平常工作的时候,养成将重要文件、信息、数据备份的习惯,以防计算机感染病毒时造成这些文件、信息、数据丢失,给用户带来损害。

  4.2基于服务器的病毒

  如果计算机的网络服务器被病毒感染的话,那么整个网络就会无法正常运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对服务器来说,定期地进行计算机病毒扫描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可以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防毒卡,切断计算机的传播途径,以此来防止网络服务器感染病毒,达到保护计算机的目的。

  4.3基于工作站的病毒

  为创造良好的计算机安全使用环境,工作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工作站应定期地进行病毒检测,做到未雨绸缪,确保工作站具有良好的防病毒性。(2)可以在工作站中安装防病毒卡,达到防治计算机病毒的目的。但是,安装防毒卡会降低工作站的运行速度,一般不使用此法。(3)通过将防毒芯片插入网络接口的方式,达到病毒检测与防治的有效结合。

  4.4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起步较晚,那么为了更好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可以从提高网络管理水平方面入手。在日常的网络操作中,要加强网络系统管理员操作程序的规范性;增大网络站的病毒检测力度,从源头上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及时公布最新病毒的信息,增强计算机用户的防毒意识,做到“以防为主,查杀为辅”。

  4.5云计算时代的病毒

  现在,随着“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来越重视“云”技术的运用。其中“云”技术在防毒软件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云安全”是现今网络安全的新体现,它结合了计算处理、病毒行为判断等技术。它可以通过大量客户端对网络的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并且可以通过检测获得网络中的木马与恶意程序的信息,之后通过运算得出解决方案并发给客户。“云”技术的安全防护特点在于:识别计算机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的病毒库,而是依靠整个网络。“云”技术可以通过庞大的网络,进行病毒检测与查杀。整个互联网就像一个大的防毒系统,连接的人越多,每个用户就越安全。

  5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其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不仅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做好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成为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此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特点和传播途径的了解,建立一系列的病毒防治工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制定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规划。总有一天计算机病毒将会彻底被消灭,那时就可以更放心地让计算机来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韩筱卿.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范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宝贤.计算机病毒防治教程[M].北京:商业出版社,2000.

  [3]李旭华.计算机病毒防治完全手册[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有关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护研究论文推荐:

1.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研究论文

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研究论文

3.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论文

4.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

5.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毕业论文

6.浅谈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策略

172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