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军事理论论文 > 2017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

2017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2017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知识与思想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17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篇一

  《试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对军队的整合》

  [摘 要] 本文从政党整合的视角,考察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对军队的整合。指出党通过思想性整合、组织化整合、制度性整合策略,来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现阶段,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人民军队建设,不可忽视进一步发挥党的整合功能。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军队 整合

  一、整合的内涵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或者说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各个不同部分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把二个以上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工作或行动,或者把不适合的部分剔除,将剩余的部分重新组合在一起,即量的要求(量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将组合起来的各个部分集合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即质的飞跃。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按照这种理解,整合与领导是有区别的。在还处于不同的“部分”状态时,是谈不上“领导”的,只能说是“整合”。而在有机的“整体”之中,才既存在“领导”又有“整合”。“领导”是从组织上下级关系角度而言,有发号施令的意思,后者是从组织功能角度而言,可以理解为影响、吸引、感召、整顿、改造、组合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对军队的整合与党对军队的领导,也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所指的党对军队的整合,就是从政党功能的角度来探究的。

  任何政党都是“冲突的力量和整合的工具”,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它的整合功能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1927年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从此,武装斗争就成了发挥功能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强调:“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1] p543这时候党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军队,党实际上成为党军合一的武装实体而不是单纯的政治组织。可见,军队和党是有清晰界限的,军队是党实现不同时期政治任务和目标的武装集团和暴力工具,而党的主要任务则是在领导和创建人民军队的过程中通过发挥政党整合功能实现的。但两者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列举了六条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必备的条件,其中就包括“有很好的党”和“有相当力量的红军”。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对军队的整合策略

  (一)因“源”利导,进行思想性整合

  三湾改编后,党实际上已经开始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到了与军事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来源大致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袁文才、王佐部队,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部队,平江起义部队,毕占云、张威起义部队和地方武装。党在这一时期采取的整合策略之一是依据红军来源,因各支部队特色而异,采取不同方式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思想整合。

  1、审时度势,耐心细致地说服广大指战员,留住队伍。

  1927年9月,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和指挥下,湘赣边界工农举行了秋收起义。不久,起义部队受到重挫,其中王新亚的第二团基本全团覆灭。师长余洒度指挥的第一团与苏先俊的第三团,也各有折损,军需辎重多数散失。19日工农革命军各路残部陆续到达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5个委员第一次集会,在里仁学校里的一个大教室进行商议,决定这支工农武装的前途命运。

  余洒度等人坚持打长沙,他认为不打长沙就没有出路。毛泽东不同意,他坚决反对打长沙,主张将部队转向山区和农村。他耐心地说服大家,他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为了说服大家,还用上了“叫化子不与龙王比宝”的生动比喻。

  毛泽东运用通俗易懂而又极富深刻道理的话,使部队在困难之中受到极大鼓舞,稳定了干部的思想情绪,有效地整合了秋收起义失败后面临溃散的队伍。

  随后,秋收起义部队向萍乡方向退却。进至芦溪时,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这对部队造成重创。之后,“开小差的几乎天天都有,许多旧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在这时也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2]p176在革命队伍生死存亡的关头,毛泽东同志又一次展开紧张的说服工作。“每天行军,我都看见毛泽东同志出现在战士们的行列中。今天在这个连,明天在另一个连,找战士们谈话,问他们在家里做什么?怎样参加革命队伍的?问他们对革命的认识,对目前形势的看法?”[3]p176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了解和掌握了部队的政治思想情况,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暂时稳住了部队。

  2、示之以诚,团结改造袁、王部队。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离开三湾,进抵宁冈古城,在古城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人员大都赞同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可是,袁文才的代表却提出:袁部可接济革命军一些给养,请革命军“另择高山”。毛泽东在龙超清等人的帮助下,说服了袁文才的代表。

  显然,袁文才对毛泽东进山的动机还有疑虑,怕“养虎为患,日后自招灾祸”。当时,宁冈的党组织对袁文才率领的这支队伍只能施加一些影响,谈不上领导。袁文才是井冈山上的草莽英雄,没有他的认可,工农革命军是难以在井冈山立足的。为了进一步说服袁文才,得到“山大王”的应允,使部队得以安全进山,毛泽东决定会见袁文才。于是,有了大苍会见。袁文才在大苍的一个大户林风和家摆下“鸿门宴”,一面杀猪迎候毛委员,一面在林家祠堂暗里埋伏了20多人以防不测。后见毛委员没有带兵来,身边只有几个随从,便撤去埋伏,与毛泽东亲切会谈。会谈中,毛泽东提出赠送袁部100条钢枪。在那“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动乱年代,毛泽东此举令袁文才大为感动。袁文才当场回赠1000块大洋,答应包下工农革命军的粮饷供应,帮助在茅坪设立后方机关。

  从古城会议到大苍会见,毛泽东以他的睿智和真诚,赢得了袁部的鼎力相助,工农革命军始得在茅坪安营扎寨,休养生息,渡过难关。毛泽东也由此解除了后顾之忧。接着,在袁文才的邀请下,毛泽东派工农革命军干部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到袁部任连、排长和教官,对袁部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后来,工农革命军到达大井,毛泽东送70支枪给王佐部队,加上袁文才对王佐不断施加影响,王佐绿林武装,也转而支持革命。毛泽东派何长工等到王佐部队进行团结、教育、改造工作。1928年2月中旬,在宁冈大陇朱家祠,袁、王部队正式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4月底,朱毛会师,袁王部被改编为红四军三十二团。

  3、把握机会,朱德、陈毅以同乡之谊争取毕占云部队。

  毕占云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早年投身绿林劫富济贫。大革命时期,川军对毕占云实行招抚政策,毕部遂成为川军向成杰部属。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阻挡红军进攻湘东南,便将毕占云营临时调归湖南军阀唐生智部阎仲儒旅指挥,先后驻守平江、醴陵、安仁、桂东等地。1928年8月,蒋介石非嫡系部队全部缩编,毕占云部被缩编为一个连。他被降职,又受湘军歧视,军饷和军粮经常短缺,因此心怀不满。

  在毕占云举棋不定、顾虑重重之际,红军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了积极行动――释放俘虏并利用俘虏给毕占云送去朱德、陈毅联名以同乡身份写的亲笔信。毕占云接到朱、陈联名信后,消除了疑虑,第二天便派他的四川籍贴身副官蔡大金专程到江西遂川县,与驻扎在那里的红军联络,商谈起义计划。随后,陈毅代表红军到遂川县汤湖圩迎接毕部126人上井冈山,编为红四军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陈毅安任党代表。

  4、榜样示范,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部队辗转上井冈。

  在毛泽东创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时候,彭德怀还在国民党军队中任团长。不过,出身贫寒、在北伐战争时期就受共产党员段德昌引导的彭德怀,此时也投入了革命怀抱。1928年一二月间,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在特委张匡的主持下,彭任团长的一团成立了共产党的委员会,彭为书记。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率领800余名指挥员,举行了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后的平江起义。随后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军党代表,全军连同新参军的工农群众共计2500余人。彭德怀非常敬仰毛泽东,毛在井冈山竖起的革命红旗,深深地吸引着彭德怀。他决心以朱毛红军为榜样,并亲自去井冈山“取经”,弄清革命性质、分田办法等。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不久,他在给黄公略的信中写道:“……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山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对毛泽东和井冈山的向往之心跃然纸上。

  不久,彭、滕率红五军转战南下。部队于11月下旬与红四军胜利会师井冈山。革命队伍又一次实现了重大整合,极大地震撼了反革命势力。

  5、因势利导,地下党员指明路,争取张威部队。

  张威,原系国民党滇军中的一个营长,到江西后唯一的任务就是“进剿”红军,曾因多次奉命前往井冈山“进剿”红军无功而返。进退两难之际,他率部驻扎在袁州城内逍遥自在。

  张威好赌在军中有名,他手下的兵也是名副其实的“双枪兵”,一手拿钢枪,一手握烟枪。一次,张威因赌钱将全营薪饷输光,团长扬言要撤他的职并以军法论处。张威无计可施,整天萎靡不振,借酒消愁。中共地下党员谢振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给张威指出了一条明路――率部上井冈山,投奔红军。张本人早年在云南入伍,参加过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时期,对共产党有些了解,对共产党人也从未有过恶意。在谢振国的启发下,他觉得投奔共产党是一条生路。1928年9月间,张威经过深思熟虑并同谢振国一起精心策划之后,在袁州城宣布改旗易帜,起义上山。10月中旬,张威率部100余人辗转到莲花县与莲花红色独立团会合。11月上旬,张威率所部离开莲花,开赴井冈山接受改造,后编为中国红军第四军独立营,张威任营长。

  (二)组织化整合与制度性整合――以三湾改编为例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有军队的党和地方的党之分。军队的党通过发挥其逐渐强大的整合功能逐步地将红军建设成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为实现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的新型人民军队。其转折点就是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以组织和制度性整合为首要任务的三湾改编,确保了军队以明确的政治倾向和行动纲领参与革命的性质,逐步提升了军队和军人素质,为建立一支打不垮的红军积累了经验。

  1、组织化整合。

  任何一个组织系统,其功能的强弱是由结构影响和决定的。考察党对军队的组织化整合,必须先从分析军队和党的组织结构入手。三湾改编后党和军队的组织结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部队组织结构设置变化。三湾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缩编后部队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部队下辖两个营,此外,还有特务连、军官队、卫生队、辎重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湾改编将部队从师缩为团是严峻的客观现实促使毛泽东和前委不得不采取的非常措施。因为部队到达三湾后,人数不足千人。

  第二,部队中的党组织结构变化。党组织结构与部队的结构设置得更为对应,组织不是简单化了而是更为系统化,基础也更牢靠。三湾改编前,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支部)都是设在团一级,甚至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组织有时也难以掌握部队。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难以直接掌握士兵。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的组织,班设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这是一个重大的创造,它对于党整合军队并在军队中顺利实现党的意志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三湾改编后,党的组织结构更基层化、系统化,其整合功能变得更强大了,掌控军队的能力也加强了。

  2、制度性整合。

  除了组织化整合外,党还通过制度设计来保障其整合功能的充分发挥,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和前委制定了两项制度。

  一是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制度,发端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军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设有党代表和政治部。军校的一切命令,都必须由党代表签署交校长执行,未经党代表签署无效。政治部负责军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但是初期的政治部工作闲淡,形同虚设。这一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军队政治工作,是由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开始的。

  在这个制度启发下,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对党代表制度进行了伟大的创造。他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党政治建军的制度基础。三湾改编后,军队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组织书记,专做连以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党代表制度就使得人民军队中各层级逐步形成了双首长负责制。“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指导民运工作,同时要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事实证明,哪一个连的党代表较好,哪一个连就较健全,而连长在政治上却不易有这样大的作用。”[2]p64

  二是民主管理制度。三湾改编前,秋收起义部队中的军官大多数都是从旧军队过来的,残存的旧军阀主义习气较为严重,随意打骂士兵的现象经常发生。秋收起义前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士兵则是粗茶淡饭,官兵待遇极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在士兵中形成了逆反心理,使官兵之间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直接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和部队的战斗力。因此,要不要对部队进行改编和整训,能不能彻底改变过去官兵不平等的现象,不但决定了部队将走向何种性质,也决定了部队能不能胜任越来越频繁而残酷的战斗。只有让士兵成为部队的主人,部队才能对士兵具有凝聚力,才能把士兵群众充分地整合起来,部队才能迸发出超强的战斗力,这对于人数不多、但却要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要强于自己几十上百倍的弱小的工农革命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扫除军队中的一切不良制度和习气,必须进行民主改革。三湾改编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就是在军队内部进行民主建设。士兵委员会就是实现民主的一个组织形式。在红军中,连以上都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以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是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陈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对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作了详细而具体的叙述:“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会。全连士兵大会选举五至七人或九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五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十一人至十三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一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十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十七人至十九人组织团士执委 ,推举一人任主席。全军按三十人至五十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十九人至二十一人或二十三人组织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五人至七人为。连无机关,军团均设机关于政治部内日常办公,营不设机关。” “此外士委会与军事机关的关系,士委只能对于某个问题建议或质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处理,士委开会必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顾问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3]p365曾经担任过士兵委员会主任的宋任穷回忆说:“士兵委员会大概是1927年底打开遂川以前就成立了。它是由选举产生的。基层士兵委员会成立的经过是,首先在党内酝酿(当时党员还是秘密的),然后在全体军人大会上选举产生。营士兵委员会则先由各连产生若干代表,然后再由三个连的代表选举产生。团也产生了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不设什么机关,也没有专职人员,只是遇事在一起开会研究。它的工作,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管理伙食,管理经济。那时来自旧军队的军官很多,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还是存在的,有的相当严重。士兵委员会就同他们那种旧习气作斗争。”[4]193可见,组织和成立士兵委员会这种形式的民主建设,对于健全军队民主,反对军阀残余,克服官僚主义,破除雇佣思想,密切党与士兵群众的联系,整合广大的士兵群众,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宽待和释放俘虏政策,也是民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打破了敌人所谓的“共匪见人就杀”的欺骗。由于部队民主制度建设搞得好,俘虏政策贯彻得力,边界红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俘虏兵。“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2]p65

  三、结论

  通过对井冈山时期党对军队整合策略的研究,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发挥党的整合功能不可忽视。新时期,建立一支打得赢、不变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井冈山时期开始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不断坚持和完善党代表制度和军队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党的整合功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R].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R].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R].《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C].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4]宋任穷:回忆井冈山斗争的一些往事[R].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C].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军事理论课论文范文

2821767